尾痛症

在臨床上時常可以見到的尾痛症,多見於女性,尤以中年婦女多見,其主要表現為尾骨及其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疼痛。由於其解剖部位特殊,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坐位困難,其預後大多良好。

基本信息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

1.外傷

最為多見,包括尾骨骨折、脫位或一般性外傷。

2.畸形

先天性尾椎畸形大多呈鉤狀,此種狀態必然引起周圍肌肉、韌帶的高張力狀態,以致這些組織因過早地出現退行性變而引起疼痛。

3.其他

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骶部腫瘤或囊腫、椎弓根崩裂伴滑脫及其他諸多因素。

臨床表現

其主要表現為尾骨及其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疼痛。由於其解剖部位特殊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坐位困難。視病因不同差異較大,因尾骨骨折脫位所致者由於骨折遠斷端受尾骨肌及肛提肌的牽拉而向前或側方移位,出現疼痛。在立位不動時或臥位時疼痛較輕,坐位或大便用力時疼痛加重;且在局部多有壓痛。肛門指診可有尾骨壓痛及異常活動,有時可觸及骨折斷端和移位。因其他原因所致者,其症狀大多較輕,尤其是先天性及病程較久的病例。

檢查

X線平片檢查:必須結合臨床,因尾骨本身可有前屈畸形。X線正位片上主要觀察有無骨折線及側方移位,側位片可發現尾骨骨折或骶尾關節或尾骨本身呈銳角彎曲或脫位狀。一般勿需CT及MRI檢查。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X線檢查可協助診斷。

治療

視具體病因不同選擇相應的療法。

1.外傷所致者

對伴有骨折脫位的病例按尾骨骨折與脫位療法處理。

2.慢性勞損所致者

可取俯臥位或側臥位休息2~3周,尾骨痛者仰臥位亦可,坐位時需墊氣圈,以防皮膚壓傷。每天熱水坐浴2~3次,可減輕肛部肌肉痙攣。患者大多在1~3個月內痊癒;但亦有拖延時間較長者,需經3~6個月不用尾骨承重的治療。壓之無痛者方可承重坐位;過早使尾骨承重者,症狀易復發。

3.疼痛嚴重、痛點明確者

對此類病例可選擇1%~2%的普魯卡因做局部封閉,每周1次,3~4次為一療程。

4.頑固性尾骨痛者

可行尾骨切除術,術前常規封閉試驗,止痛效果好,手術效果亦好。否則應考慮有無腰骶部疾患壓迫神經根引起尾骨痛。

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