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毛主義

尼泊爾毛主義

尼泊爾人民革命事業的領導核心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在2008年4月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獲得了601個代表席位中的近一半議席,成為制憲會議第一大黨並獲組閣權。

發展

回歸

現在:走出山林回歸政治主流

2005年2月1日,尼泊爾政局出現重大變化。賈南德拉國王以首相德烏帕(S.B.Deuba)內閣沒能推動與尼共(毛)的和談為由,解散了執政的四黨聯合政府而親理政事,並承諾“三年徹底解決國家的安全穩定問題,而後還政於民”。然而,國王犯了致命的戰略錯誤,在尼共(毛)和“七黨聯盟”這兩大勢力中,未與其中任何一支形成戰略聯盟和統一戰線。其結果是,在國王親政15個月後,在黨派聯盟和尼共(毛)共同組織領導下,普通百姓開始走上街頭,形成反國王統治的民眾浪潮,國王的倒台已是在所難免。2006年4月,國王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恢複議會,交出政權。

賈南德拉國王從全面親政到全部放權,既是尼共(毛)與主流政黨首次成功合作的結果,也激發了尼共(毛)重出江湖的信心和鬥志。短短10年內,尼共(毛)從一股由出走的散兵游勇組成的落魄政治勢力,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紀律嚴密、能量巨大的反政府組織。國王被推翻的過程在客觀上放大和宣傳了尼共(毛)對尼泊爾政局的影響力,也為部分尼泊爾民眾提供了一種新的政治選擇。2001年尼泊爾一家報紙進行的民調錶明,僅有9%的尼泊爾人認為“毛主義者是解決該國問題的最佳人選”,僅1.8%的人願投票選舉他們當政。但是,僅僅過了5年之後,尼共(毛)已經與大會黨和尼共(聯合馬列)平均瓜分300個過渡立法機構中的席位,並在2008年4月的制憲會議選舉中大獲全勝。

經過2005年2月到2006年4月的國王親政政治風波的洗禮後,毛派獲得合法化的身份,能與主流政黨平起平坐,其勢力正有逐漸滲透到全國的勢頭。2006年4月以來,七黨聯盟基本上履行其先前對尼共(毛)的承諾,即摘掉了戴在其頭上的“恐怖主義組織”的帽子,取消了針對其領導人的紅色通緝令,雙方進行了幾輪和平政治談判,臨時政府也釋放了所有在押的其成員並對其大赦,並歡迎尼共(毛)武裝加入國家的政治主流。尼共(毛)方面也基本上遵守並數度延長停火期限,針對政府的基礎設施的襲擊也明顯減少。此時的尼共(毛)實質上已經成功地由“綠林好漢”轉型為在地方執政的全國性合法政黨。

轉型

未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型

經過此次制憲會議選舉,尼共(毛)已經成為制憲大會中第一大黨,開始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型階段。

此次選舉大勝,主要是因為尼共(毛)準確抓住老百姓的求變心理。儘管尼泊爾多黨政治得到美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支持,但是眾多政黨的貪腐和內斗使得尼泊爾民眾對其失去信心,大部分政黨領導人被老百姓視為“不願變革和不可靠的”,有的評論形容他們只是“大王(賈南德拉)之下的眾小王”。政黨之間爭權奪利,導致對議會政治失望的人們越來越感到不滿,最終轉向支持尼共(毛)。可以說,儘管有時其政治口號顯得過於激進,但是尼共(毛)無疑是尼泊爾各種政治勢力中最愛國的一支,敢於挺直腰桿與印度人和美國人打交道,對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毫不含糊。

尼共(毛)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免除貧苦農民的一切債務、保證人人都有工作和失業期間應給予補助等主張,都是極易引起共鳴的政治綱領。比如,尼泊爾的經濟狀況以農業為主,但全國的土地占有高度集中,占全國人口65%的貧苦農民僅擁有全國10%的可耕土地,而占全國人口10%的地主和富農則擁有全國65%的可耕土地。因此,尼共(毛)提出的土地革命就直接代表了廣大貧窮農民的要求和利益。此外,尼泊爾婦女遭受的經濟壓迫、政治壓迫和社會壓迫最深,尼共(毛)明確地提出、並身體力行“反對種姓和民族歧視,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等主張,這也是其獲勝的重要因素。當被問及為何能夠贏得選舉時,尼共(毛)二號人物巴塔拉伊總結為,“我們將貧困人口、包括婦女在內的邊緣化群體作為重點工作對象,爭取到各種民間團體的支持,所以獲得了成功”。

在未來的執政期間,尼共(毛)如何兌現承諾、改善民生就成為其執政業績的最重要指標,比如要解決落後的基礎設施、斷斷續續的石油供應、電力短缺、就業、醫療、教育、社會公正以及安全問題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由反政府武裝轉變為執政黨,這一角色的轉變將可能迫使尼共(毛)修正過去的一些極左政策。尼共(毛)領導層是由不同民族、不同種姓和相對貧苦家庭出身的一群優秀知識分子組成的,他們當中有的在印度和前蘇聯留學過,均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外部世界都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也有能力改變自身、融入國際社會的政治現實。

尼共(毛)的領袖普拉昌達要將尼泊爾經營成為“亞洲的瑞士”,不排斥全球化,歡迎八方遊客到尼泊爾觀光旅遊。

二號人物巴塔拉伊選後則稱,尼共(毛)將會把推動公私合營作為經濟政策的一部分,並推動建立友好的勞資關係。尼共(毛)領導下的新政府將採取較為開放的經濟政策,尊重商業、私人企業和在尼外商,也歡迎外資的流入。

尼共(毛)目前面臨的任務將是能否帶領其他黨派、制定出一部能夠把四分五裂的尼泊爾整合起來的新憲法。

外交

自尼共(毛)成立以來,美國和印度宣布尼共(毛)為“恐怖主義組織”,但由於2008年尼共(毛)通過和平合法的民主選舉程式上台,因此一直標榜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主政體”的美印兩國沒有任何正當理由拒絕承認尼共(毛)成為合法政治力量、主導尼泊爾政局的現實。

毛派游擊隊

尼泊爾毛派游擊隊的世界觀聽起來給人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開展一場中國式的文化大革命,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共產主義,發起象秘魯“光明小道”那樣的游擊戰爭,這就是尼泊爾毛主義者的鬥爭策略和目標。

1996年,毛澤東思想的崇拜者在尼泊爾發起人民戰爭時,人們曾不屑一顧地表示,這么幾個人能成什麼氣候。而事隔幾年,毛派勢力儼然已發展成“國中之國”,不但阻礙尼泊爾的經濟發展,對該國的警察和軍隊也構成了強有力的威脅。

過去幾天政府軍發動大規模攻勢,擊斃了至少650名毛派游擊隊員,專家們認為,本次行動是對反叛武裝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不過,與此同時,尼泊爾首相德烏帕仍在在英美等國尋求支持,以打擊所謂的“恐怖主義”勢力。

毛派武裝雖然也曾發出願意開展對話的信號,但看來,德烏帕決心已定。他表示,“反叛武裝必須停止暴力活動,放下武器,然後,才可以開展對話。”去年秋天,德烏帕曾對和談充滿了期望。當時毛派游擊隊甚至表示,願意放棄取消君主制的主張。遺憾的是此後不久,和談破裂,衝突再起。

1996年,毛派游擊隊發起武裝鬥爭以來,已有4300人死於戰火,其中半數以上是在去年11月以後。游擊隊不斷襲擊設在偏遠地區的警察哨所,殺傷執行公務的警員。政府則不斷採取行動,打擊分散各地的毛派游擊隊武裝,反叛武裝的人數不等,少則二十幾人,多則一二百人。

尼泊爾毛派勢力有兩名領袖人物,一位是建築設計師巴塔萊,另外一人是農業問題專家達哈爾,人稱“普蘭昌達”。1996年,經過六年的血腥抗爭,尼泊爾國王終於同意實行民主。當時,巴塔萊向政府提出一份包括40項要求的請願書。內容包括,建立人民共和國,把土地分配給窮人,婦女有權在家庭財產中擁有份額。

巴塔萊是以最後通牒的形式提出上述要求的。他表示,如果政府不在兩周內作出積極回應,就將爆發戰爭。而這場給尼泊爾帶來災難的戰爭一直持續到今天。不過,一些尼泊爾問題專家認為,如果地處富庶的加德滿都谷地的該國政府當初能更多地關注一下偏遠山區,毛派游擊隊決不會有任何發展機會的。

尼泊爾西部一位地方當局的長官承認,他沒有能力為當地民眾作任何事情。他抱怨道,“政府權威在這裡根本無從談起,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裡的政府是選舉產生的。

而這種權力真空恰恰為毛派游擊隊提供了活動餘地。他們建立所謂的“人民法庭”,徵收稅務,開辦學校和醫療機構。在那些平均壽命只有52歲,年均收入不足一百歐元的地區,毛派游擊隊的上述舉措很有歡迎。

毛派游擊隊一般以警察部隊為襲擊對象。但是,屠戮平民時他們也似乎不會手軟。游擊隊依靠搶劫銀行、敲詐勒索,解決經費來源。抗拒者,就難逃殺身之禍。膽敢不回響他們“罷工”號召的人,也往往要付出生命代價。二月份,毛派游擊隊對工人發起的一次襲擊行動中,就有一名兒童被活活燒死。

毛派游擊隊對平民施暴的事件越來越頻繁,不過觀察家也表示,村民們同時也在抱怨,政府軍和警察也並不善待平民百姓。一般認為,毛派游擊隊的人數大約介於八千至一萬人之間。全國75個行政區域中,毛派武裝的勢力已經在56個區域中建立了根基。加德滿都政府期望,藉助來自美國和英國的援助,政府軍將能夠最終戰勝毛派游擊隊。

美國《革命工人線上》女記者李·奧內斯托曾經隻身一人深入“毛派”武裝的“解放區”採訪尼共(毛)的總書記普拉昌達,她與游擊隊員共同生活了4個多月,還參加了一個文化班的學習課。她在文章中描述:“在山裡的一塊平地上,借著兩盞昏暗的煤油燈光線,我能隱隱約約看見地上黑壓壓地坐著100多人。文化班的戰士教大家一起唱歌,吟詩,為吟唱伴奏的是尼泊爾傳統的小鼓。大家一起吟唱的第一首歌是《烈士的鮮血讓人民更加強大》。一位政治教員教育大家支持和參加武裝,政治教員還向大家通報最新的戰況。第三位游擊隊教員給大家講的內容是民眾如何展示新的人民權利——如何讓勞動果實回到自己的手裡,如何通過人民政權解決內部的矛盾,如何尊重法制,如何抵制全國大選。這位教員最後還讓大家要有犧牲的思想準備。”

目前,在尼共(毛)在尼泊爾全國1/5以上的縣建立了“解放區”和政權組織,其影響已滲透到加德滿都。同時,“毛派”反政府武裝力量不斷發動針對警察和政府武裝力量的襲擊。2001年6月1日,尼泊爾發生血濺王宮慘案,開明國王比蘭德拉被王儲迪彭德拉槍殺,王國陷入政治危機,政府曾一度與“毛派”武裝進行談判。去年11月,談判破裂,國王賈南德拉宣布“緊急法令”,政府軍開始對“毛派”武裝進行圍剿,幾個月來已經有數千人喪生。

“毛派”武裝一直否認自己是恐怖組織,他們不襲擊平民目標,或者尼泊爾的旅遊區。他們聲稱,這么做的理由是考慮到旅遊是尼泊爾國家的經濟支柱,他們不能讓人民的經濟利益蒙受損失。在一份檔案中,他們說,“恐怖主義”最恰當的定義就是為政治目的屠殺平民而擴大恐怖。“恐怖主義”這四個字不應該用來指向警察、軍事機關的攻擊。“人民戰爭”就是向警察、軍事機關攻擊而不向一般的平民攻擊,因此“人民戰爭”不是“恐怖主義”行動。

“毛派”武裝具有堅實的民眾基礎,“它們的存在有著很深的社會經濟基礎。尼泊爾是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年人均收入就幾個美元,幾乎沒有進行土地改革,佃農要將原本就很少的土地收成的一半以上交給地主,有材料說差不多20萬的農村少女被販賣到印度從事色情業。本來,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個印度教國家,婦女的地位就比較低,‘毛派’武裝中就有很多女戰士”。

在“911”事件以後,尼泊爾政府公開說“毛派”武裝是恐怖組織。今年1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正式訪問尼泊爾,答應向尼泊爾提供兩億美元的軍備。隨後,4月中旬,一個由12人組成的太平洋司令部軍事小組,悄悄到達加德滿都了解和評估尼泊爾局勢。5月,尼泊爾總理訪美,布希批准了2000萬美元非軍事性質的經濟援助,今後,美國很有可能會幫助尼泊爾訓練軍事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