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

尺素

【詞語】:尺素【注音】:chǐsù【釋義】:①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②書信:時傳尺素,以寄相思。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詞語】:尺素

【注音】:chǐ sù

【釋義】:①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②書信:時傳尺素,以寄相思。

古代書信別名

簡稱書信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書寫材料演變等原因,書信又有許多別名、美稱,下面略舉數端。

1.尺牘、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

2.雁足、雁帛、雁書、鴻雁--《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

3.鸞箋-- 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鸞圖案

4.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

5.鯉魚--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6.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注: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尺素尺素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5.鯉魚--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6.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套用古詩

尺素尺素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呂向注:"尺素,絹也。古人為書,多書於絹。"

陸機《文賦》:"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亦泛指小幅紙張。宋韓駒《題畫太乙真人》詩:"龍眠畫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書目錄'序後》:"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無事時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災,尺素不存。"

劉師培《與友人論文書》:"龤鐘律於朱弦,彰玄黃於尺素。"

(2)指書信。

《周書.王褒傳》:"猶冀蒼雁赤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俱寄相思。"

唐張九齡《當塗界寄裴宣州》:"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清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詞:"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