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布斗粟

尺布斗粟這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尺布,一斗穀子。形容數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和。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漢文帝(劉恆)第淮南厲王(劉長)謀反事敗,被徙蜀郡,途中絕食而死,“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注 音】 chǐ bù dǒu sù

【解 釋】 一尺布,一斗穀子。形容數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和。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漢文帝(劉恆)第淮南厲王(劉長)謀反事敗,被徙蜀郡,途中絕食而死,“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釋義] 劉氏兄弟因爭奪王位而互相殘害,民間作歌謠來諷剌他們,後遂用“尺布斗粟 、尺布之謠、一尺布、一斗粟”來諷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能相容。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兄弟不和

【示 例】 元·劉塤《隱居通議·駢儷一》:“恭惟聖夫,篤敘天倫。~之謠,自詒伊阻。

【近義詞】 尺縷斗粟、兄弟鬩牆

套用示例

【尺布斗粟】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他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疏親,以此愧陛下。”辛棄疾《最高樓·聞前風周氏旌表有期》詞:“君聽取:尺布尚堪縫,斗粟也堪舂。人間朋友猶能合,古來兄弟不相容。”

【尺布之謠】李白《上留田行》:“高風緬邈,身波激清。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舊唐書·太宗紀論》:“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謠。”

【一斗粟】李白《箜篌謠》:“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蘇軾《次韻子由病酒肺疾發》:“殘年一斗粟,待子同舂簸。”

【斗粟】李商隱《和鄭愚汝陽王孫家箏妓二十韻》:“斗粟配新聲,娣侄徙纖指。”《新唐書·添兢傳》:“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誅,一子以罪謫去,惟相王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蒼蠅》之詩,不可不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