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教育在現實中碰壁

尷尬一:謙讓教育過時? 謙讓嗎? 讓座嗎?

尷尬一:謙讓教育過時?

家住越秀區的陳女士最近很困惑,因為對4歲兒子的教育讓她左右為難:劉女士和先生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教子對人寬容,與人為善。然而,當孩子上了幼稚園後,經常會委屈地告訴陳女士:今天哪個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搶走了,明天又被哪個小朋友推搡在牆角了……

劉女士心裡很不是滋味:難道我的教育理念錯了?在如今的強者時代,謙讓寬容等品德過時了嗎?

尷尬二:遇乞討該施捨嗎?

近日,有幾位廣州家長讀者來函本報,提到每次帶孩子經過街道,總能看到有些乞丐跪在路邊討錢,真假難辨。這位家長說,這些乞丐中絕大多數都是有人在背後操縱,要么是職業乞討者,要么是好吃懶做所致。然而年幼孩子不懂這些,看到跟他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跪在大人身邊,一副可憐木然的樣子,總會忍不住向大人要錢施捨。

這幾位家長非常為難:給吧,十有八九是被騙上當;不給吧,又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變得冷漠無情嘛!

尷尬三:還有誰會讓座?

每天上午,在途經廣州市幾個兒童或婦嬰醫院的公車上,總是擠滿了懷抱或拖著嬰幼兒的家長以及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年輕的家長一臉焦急和隱忍,身邊就座的年輕力壯的乘客們卻神色漠然,視而不見。更有打扮時尚的年輕女孩,面對挺著大肚子站在自己面前的孕婦,也是戴著耳機聽MP3,無動於衷。

公車上一遍遍廣播著“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眼前景象卻截然相反,家長該如何向孩子解釋?

尷尬四:出手相助卻被誤解?

一位老太太倒在了馬路上,頭部流血,圍觀者很多,但沒人管。後來有人撥打了120,並將老人送到醫院。然而,老人的親屬卻認為見義勇為者就是肇事者……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見義勇為者不得不在事發現場貼出告示尋求目擊證人。這是去年8月13日早上發生在河南平頂山市的真實個案。

面對此類現象,家長一方面感嘆世道冷漠,另一方面卻又在為如何向孩子解釋正義和見義勇為而為難。

尷尬五:被問路敢應答嗎?

很多人都可能在廣州街頭看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個外地人站在街頭迷路了,他連續問了好幾個路人,非但沒有一個人停下腳步傾聽他的請求,而且個個臉色驚恐奪路而走,外地人一臉無奈和迷惑。抑或有人胡亂朝一個方向指一指趕緊走人。記者初到廣州,也曾在廣州街頭連吃啞巴羹。

社會信任度越來越低,家長是示範給孩子盡其所能幫助需要之人,還是義無反顧地拉著孩子的手趕緊離開呢?

道德規範&現實壁壘

寬容謙讓、施捨愛心、輔助弱小、樂於助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以上的基本做人道德以及社會公德。然而面對社會變遷迅猛、道德下滑的現實,就不是照本宣科那么簡單的一句話了。

社會基本規范越來越淡漠:十字路口紅燈刺目亮著,大人牽著孩子熟視無睹照闖不誤;做人的基本道德也迅速淪落:小偷偷東西沒人敢吭氣;見有傷病人圍觀卻無人出手相救;大冬天跳水救人,被救人連一句感謝話也沒說就走,勇士卻躺在岸邊受凍生病;在草地上撿到有證件的錢包卻不敢送還失主,怕被誤為賊……所有的現象每天不停上演,絕對是社會的不幸。孩子也會不可避免地看到、聽到這樣的現象,他幼小的心靈有太多的不明白不理解,全靠你去教育引導,可是在教育和現實如此衝突的今天,面對孩子———你,他最信賴的人,在實際中又該怎么施教?

抽身退讓&智慧直面

謙讓嗎?每次都謙讓,結果總是別的小朋友玩完了才輪到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結果成了大家的受氣包。你會改變教養策略嗎?

施捨嗎?既怕孩子困惑,日後變得冷漠,又可能被取笑當了“冤大頭”———儘管一兩元錢不是大數目!

讓座嗎?每天目睹無人為年邁老人、懷抱嬰兒者以及孕婦讓座,你還能有足夠的信服力教導他,讓他日後為有需要的人士讓座嗎?

信任嗎?面對著每天發生在身邊的各種搭訕騙局,高發的拐騙幼兒案件,你該如何向孩子示範信任教育並施以援手?

出手嗎?面對勇士時常被誣陷被殘害的事件,你在教育孩子從小懷有正氣時,又是怎樣的複雜心情?

觀點碰撞

後記謹慎:絕不跟陌生人說話

鄭女士(公司職員,兒子7歲,讀國小一年級):如果我的孩子在街上遇到陌生人搭訕,絕對不會吭氣的。我教給他最好的方法就是趕快走開。何止孩子,大人也經常會被欺騙。也許會錯過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孩子還小,只能希望他成年後靠自己去判斷對錯了。

靈活:判斷真偽再定施捨

林女士(廣告美術設計,兒子6歲,讀國小一年級):在街上看到一些假扮孕婦或跪在路邊用粉筆寫著什麼“太餓了”“給6塊錢,沒錢回花都了”等,一般都是職業乞討者。但遇到年邁老人,我還是會讓孩子給上一塊兩塊錢的。總得讓孩子學會同情和幫助別人。

原則:再怎么也不違規

郝先生(外企財務人員,女兒5歲,讀幼稚園大班):女兒曾經問過我,為什麼那些叔叔阿姨可以闖紅燈,而我們卻一定要等綠燈。我明確告訴她,這是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規範,如果你怕遲到,那就早點出家門。我希望用行動給她從小做個榜樣,使她養成良好的習慣。

後記

正面教育必不可少!

毋庸置疑,從古到今社會一直都很複雜。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淳樸年代早已遠去。就算成年人,也是在不斷學習和挫折中生存和發展的。每一個心智健全的社會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不讓社會一天天地冷漠,不讓人人自危,沒有起碼的安全感。如果誰都不去做,沒人敢構想等自己老了,下一代的社會將會是何樣子!

愛心教育、善良教育、信任教育、公德教育……所有的正面教育都必須灌輸給孩子,越是在冷漠、麻木、社會信任度下降的時候越要這樣做,“構建和諧社會”才不致淪為一句空話!當然,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在社會中生存的技能,這一點對家長來講,同等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