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維·波爾

尤維·波爾

尤維·波爾於1965年6月22日出生於德國的韋爾梅爾斯基興(Wermelskirchen),他的職業是導演、製片人和劇本作家。

基本信息

簡介

尤維·波爾畢業於科隆大學和錫根大學,擁有文學博士學位。與絕大多數美國導演依靠好萊塢製片公司的投資拍攝影片不同的是,這位至今沒有在電影事業上取得任何成就的導演,其創辦的總部位於美國的Boll KG製作公司,完全依靠自籌資金維持運轉。

三無導演

波爾可以說是一名三無導演:他至今沒有一部影片賺過錢,沒有一部電影的IMDB評分超過5.5,沒有一部作品獲得電影獎項的提名(不含專為爛片而設的“金酸莓”獎)。但波爾的知名度,與他事業上的慘澹業績完全是呈反比的:在玩家心目中,尤維·波爾這個響亮的名字,完全可以與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這樣的超級大導演比肩——這恰恰是以生動的範例,驗證了“惡名好過無名”這一至理名言。

賠錢大師

嚴格地講,波爾的處女作是驚悚電影《布萊克伍德》(Blackwoods,2002),不久之後他又自編自導了《美國之心》。在此之後,他對電子遊戲的熱愛在接下來的作品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看看他的“大作”吧:《死亡之屋》(2003)、《鬼屋魔影》(2005)、《吸血萊恩》(2005)、《以王之名——地牢圍攻傳說》(2007)、《奪命郵差》(2007)、《吸血萊恩》(2007)。

從這些題材來看,波爾顯然是一名動作遊戲的愛好者,但他近來以DVD方式發售的新片《孤島驚魂》,又觸怒了一個新的玩家群體。在這些遊戲中,波爾對描述吸血鬼與納粹不死軍團對抗的《吸血萊恩》情有獨鍾,先後推出過兩部電影,並正在籌劃第三部。目前的他沉迷於音樂遊戲,因此《吉他英雄》也即將慘遭他的“毒手”,他正在為這款遊戲創作劇本,但尚未獲得Activision的授權。考慮到暴雪曾經拒絕過他對《魔獸世界》電影著作權的要求,在吸取教訓後,他決定在這部電影中設計一款山寨版的《吉他英雄》。根據他在個人網站上的說明,這部電影將“講述一名立志成為世界最強吉他手的無名小卒的成長經歷,他通過某款音樂遊戲練就了本事,並被樂壇前輩相中,通過比賽一步步戰勝對手,通過世界巡迴比賽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故事,但接下來波爾這樣寫道:“他將用音樂來擊敗來自地獄的怪獸,拯救我們的世界”。看來這部電影依然會延續波爾的胡言亂語風格。

圈錢大師

波爾的主要電影作品在美國市場的票房是這樣的:《死亡之屋》573萬美元(預算1200萬美元)、《鬼屋魔影》510萬美元(預算2000萬美元)、《吸血萊恩》240萬美元(預算2500萬美元)。上述3部作品的商業表現,已經奠定了波爾作為導演的票房毒藥地位,而他的作品中虧得最大的還算不上上述作品中的任何一部:《地牢圍攻》的拍攝成本高達6000萬美元,而票房只有區區100萬元。有的觀眾在影院中甚至拒絕忍受煎熬,拂袖而去。

按照好萊塢的投資模式,為波爾撒錢的影業公司真可謂血本無歸了。波爾作品中哪怕是表現最好的也至少要讓預算虧掉一半,最次的作品連十分之一的本錢都撈不回來。這種驚人的燒錢效率,按照一年推出5部電影的速度來看,足以讓米高梅、福克斯這樣的影業巨無霸在數年時間內關門大吉。但“好在”從來沒有好萊塢的影業公司成為過波爾的投資人,之所以能夠繼續推出改編自遊戲的爛片,是因為波爾作品的投資模式與他的電影作品一樣,是非常“獨特”的。

迄今為止,波爾作品的投資者均為德國人。德國的稅法有特別規定,對影視投資實行免稅,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政府鼓勵影視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投資者只需要對影視作品的盈利部分繳納稅金,像波爾這種從來不拍賺錢電影的導演,他的公司所募集的媒體基金,自然也是投資者爭相認購的熱點,因為德國的影視基金是作為保本基金出售的,投資者根本不在乎波爾是否可以用這些錢獲得利潤,他們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避稅。波爾電影動輒上千萬美元的預算,很難同影片的製作質量連續到一起,其中是否涉及到投資虛擬資金進行詐欺,我們不得而知,但波爾對此倒分外坦然。在《鬼屋魔影》DVD的導演評論音軌中,波爾這樣解釋他的融資模式:“也許你懂得好萊塢式的電影投資模式,但並不知道我的做法。我之所以可以在賠錢的同時推出新的電影,是因為我能夠充分利用德國的避稅條款。如果你購買Boll KG在德國發售的媒體基金,至少可以從政府那裡獲得百分之五十的回報。”在評論音軌中不談影片本身,而坦白自己利用法律漏洞的行為,這真是極為少見的“創新”。

一言以蔽之,任何票房上的巨額虧損和影評人的惡毒言論,都擊不垮波爾,但一旦德國政府改變影視業稅收優惠政策,要求投資人補稅,那么波爾就真的要傾家蕩產了。

找罵大師

2009年2月1日,由IMDB通過玩家歷年來評分給出的“史上最爛100部電影”中,波爾就有5部獲得這項殊榮。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吸血萊恩2》並不在此列中,因為這部電影的評分,已經低到無法收錄進這個榜單。就像影評人Rob Vaux在評價《鬼屋魔影》時說的那樣:“很好,波爾告訴那些被觀眾咒罵的爛片導演們不要沮喪,因為他們並不是《鬼屋魔影》的導演,《鬼屋魔影》甚至夠不上‘無需上映,直接推出DVD’電影的級別。”

波爾曾經計畫拍攝《合金裝備》的電影版,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合金裝備》之父小島秀夫一改以往的溫文爾雅,在他的語音部落格HIDECHAN中慌忙表示:“絕不!我不知道波爾為什麼有這種想法,但隨便他怎么想,我們絕對不可能和他談這個話題!我們以後也絕對不會有同他合作的意向!”也許是受到了自己崇拜的偶像如此直白的言語刺激,波爾後來聲稱之所以有這一計畫,是因為他受到了兩個宣稱是為小島組工作的假冒遊戲製作人的欺騙。但在後來被暴雪嚴辭拒絕之後,波爾並沒有再度進行自欺欺人的解釋,他在部落格中用坦白的文字這樣寫道:“我與Paul Sams(暴雪副總裁)就WoW的改編事宜進行過接洽,結果他對我說‘我們不會出售WoW的電影改編權,特別是針對你!’”。

2005年,加拿大漫畫網站Loading Ready Run推出了一個名為“尤維·波爾”的諷刺Flash作品。後來,該網站又公布了一個名為“尤維·波爾:一封致歉信”的諷刺視頻,其中表現了波爾在看到第一個Flash動畫之後氣急敗壞、通過律師與Loading Ready Run接觸,最終導致其創辦者Paul Sanders出面道歉的虛構情景劇,再度對波爾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其實更有甚者,美國著名電玩節目X-Play的製片人對波爾極其痛恨,在一期名為“最適合波爾改編的超級爛遊戲”的節目中,列舉了被該節目製作人員痛恨的10部遊戲,在他們的眼中,似乎只有由波爾來改變這些遊戲,才能解除他們心中對這些遊戲的憤恨之情。而波爾最新的一項“榮譽”,是在2009年2月21日“橫掃”第29屆金酸莓獎,總共獲得8項提名。其中包括“最爛銀幕搭檔”的提名,提名搭檔是“尤維·波爾和任何演員、攝影機與劇本”。由於在自己的影片《奪命郵差》(Postal)中客串,他還得到最爛男配角提名。最後,他贏得標誌性的“最爛終身成就獎”,可謂實至名歸。

皮厚大師

波爾除了在DVD導演音軌裡面“老實交代”吸引投資以外,還經常利用評論音軌為自己的爛片進行反駁,並指責影評人和影迷格調低下,不懂欣賞。在《鬼屋魔影》的DVD旁白評論中,他這樣說到:“辱罵我這部影片的遊戲玩家都是精神錯亂的傢伙,他們沒有資格指責我對所謂‘原著’劇情和設定的修改,因為這是遊戲改編電影所必須進行的犧牲,而他們總是以頭腦中為我所設計好的標準答案,來嘲弄我的電影。”身為性情中人的波爾,在面對影評人的奚落時從來都會以十倍的火力進行還擊。Ain't It Cool News是一家著名網際網路影評網站,每當他的新片問世,網站編輯和網民會以各種方式對其進行嘲弄,而波爾則多次公開聲稱“Harry Knowles和Quint Eric(二人均為該網站的創辦者)是兩個白痴!”經常從波爾那裡得到“智障”評價的除了影評人,還有不少知名大導演,包括麥可·貝。

波爾經常批評遊戲公司在銷售改編權之後,就對影片的質量不聞不問,他認為這是遊戲改編電影遭受玩家批評最主要的原因。他引用歐美漫畫與電影對同一文化題材相互促進、補充的例子,來強調遊戲公司對影片製作的參與,不但可以提高電影的品質,同時也會促進遊戲的內涵和品牌的推廣。他非常羨慕Konami在《寂靜嶺》電影版拍攝過程中同導演Christophe Gans的密切互動。這應該是這位爛片大師為數不多比較正常,並能引發玩家認同的言論之一。

著名電影雜誌《連線》(Wired)對《奪命郵差》的評論,引發了迄今為止波爾最為激烈的反應。在看過刊登的影評之後,他懷著滿腔的憤恨之情寫了一封充斥髒字的電子郵件,給這家雜誌的編輯人手一份。“你們這些混球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電影,就像你們從來不知道《奪命郵差》究竟是什麼。”“你們之所以是軟蛋,只能寫點罵街的文字,是因為你們的媽媽為你做了30年飯,你們除了吃喝以外一無是處!”波爾並沒有就自己的過激舉動進行道歉,反而再度指責《連線》編輯的人品也有很嚴重的問題。

拳擊大師

文人們好大打嘴仗,但獻身文化事業的波爾先生的很多舉動,似乎與文人兩個字也沾不上什麼邊,除了電子遊戲這項愛好以外,他還是一名業餘拳擊愛好者。2006年,對影評家刻薄批評忍無可忍的的波爾,要求評論家們“要么幹上一場,要么閉嘴”,他宣布擺下拳擊擂台,向五名最討厭他,同時也是他最討厭的影評人發出戰書,並在DVD評論音軌中公開奚落這些評論家“只敢說不敢做”的懦夫本質。除了點名的對手以外,所有看過波爾系列作品後想海扁導演一頓的人,也在受邀請的行列之中,不限體重、拳擊技術如何,只要在出版物或網路上發表過兩篇批評過他作品的玩家,都可以憑文章的複印件或者列印稿上台來挑戰波爾。為了讓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具有更大的影響力,除了邀請與自己半斤八兩的爛片導演Roger Avary(還是稍高一點,他為《寂靜嶺》寫過劇本)到現場觀戰外,還給昆汀·塔斯蒂諾發出邀請函,只不過這部暴力美學大師認為波爾的舉動過於無聊,懶得作出回應。

5名波爾恨之入骨的對手包括:專業影評人Kyanka,Ruemorgue雜誌專欄作家Chris Alexander,Cinecutre網站站長Carlos Palencia,Ain't it Cool News網站作者Jeff Sneider和Chance Minter。第一戰於2006年9月5日在西班牙的馬拉加打響,結果Carlos Palencia在第一回合就被技術性擊倒。隨後的9月23日,波爾與剩下的4名對手於范庫弗峰的國家廣場連戰4場,結果毫無懸念的贏得了比賽。

被擊敗後的這些文人墨客們,在面對皮肉之苦之後依然嘴上是不依不饒、比如第二個被放倒的Kyanka指責波爾採取了“柿子撿軟的捏”這種卑鄙無恥的策略,他認為波爾在國家廣場之戰中有意選擇了毫無格鬥經驗的他作為首個打擊對象,試圖避開同樣身為業餘拳手的Chance Minter(儘管後來波爾鏖戰5回合之後,最終將其放倒,Kyanka所提供的熱身效果,相信也是波爾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Kyanka隨後認為這場拳擊賽是波爾進行的一項公關策略,試圖在觀眾中塑造自己的不屈不撓的硬漢形象,因為“他從來就不可能通過影片賺錢,他要做的就是吸引投資家的注意而已。”如果Kyanka的推斷成立,那么他以及另外4名被揍得鼻青臉腫的影評人,顯然已經成為了提供給波爾的下一批財神大爺們撒錢前的“祭品”了。

波爾對“作秀”的指責不屑一顧:“我已經建議他們(拳賽參與者)接受為期3個月的訓練,其中也有有經驗的拳手,我又是以輪戰方式應對多人挑戰,誰都有可能打倒我,這樣我就真的身敗名裂了。”

遊戲改編電影大都為爛片,但那些爛片的導演之中真正被玩家們記住,並且痛恨的,只有尤維·波爾一人,這恐怕是因為別人在導演一部被玩家罵爛街的電影之後,立馬消失,去搞別的項目了。而波爾則是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的將本來就毫無內涵可言的暴力遊戲,改編為電影。導演一部爛片不難,難的是導演一輩子爛片,不導好片。看來波爾先生必將以有限的生命,奉獻到無限的為爛片服務的人生中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