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米口袋

少花米口袋

少花米口袋為豆科米口袋屬多年生草本,原變種及變種廣泛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陝西中南部、甘肅東部、東北至朝鮮、西伯利亞。一般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田邊等。全草入藥,藥名紫花地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少花米口袋(原亞種)

多年生草本,主根直下,分莖具宿存托葉。葉長2-20厘米;托葉三角形,基部合生;葉柄具溝,被白色疏柔毛;小葉7-19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0.5-2.5厘米,寬1.5-7毫米,鈍頭或急尖,先端具細尖,兩面被疏柔毛,有時上面無毛。傘形花序有花2-4朵,總花梗約與葉等長;苞片長三角形,長2-3毫米;花梗長0.5-1毫米;小苞片線形,長約為萼筒的1/2;花萼鍾狀,長5-7毫米,被白色疏柔毛;萼齒披針形,上2萼齒約與萼筒等長,下3萼齒較短小,最下一片最小;花冠紅紫色,旗瓣卵形,長13毫米,先端微缺,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瓣片倒卵形具斜截頭,長11毫米,具短耳,瓣柄長3毫米,龍骨瓣瓣片倒卵形,長5.5毫米,瓣柄長2.5毫米;子房橢圓狀,密被疏柔毛,花柱無毛,內卷。莢果長圓筒狀,長15-20毫米,直徑3-4毫米,被長柔毛,成熟時毛稀疏,開裂。種子圓腎形,直徑1.5毫米,具不深凹點。花期5月,果期6-7月。

亞種

米口袋 (亞種) 米布袋(救荒本草、河北) 紫花地丁(本草綱目) 地丁 多花米口袋

米口袋(原變型)

多年生草本,主根圓錐狀。分莖極縮短,葉及總花梗於分莖上叢生。托葉宿存,下面的闊三角形,上面的狹三角形,基部合生,外面密被白色長柔毛;葉在早春時長僅2-5厘米,夏秋間可長達15厘米,個別甚至可達23厘米,早生葉被長柔毛,後生葉毛稀疏,甚幾至無毛;葉柄具溝;小葉7-21片,橢圓形到長圓形,卵形到長卵形,有時披針形,頂端小葉有時為倒卵形,長 (4.5) 10-14 (-25) 毫米,寬 (1.5) 5-8 (-10) 毫米,基部圓,先端具細尖,急尖、鈍、微缺或下凹成弧形。傘形花序有2-6朵花;總花梗具溝,被長柔毛,花期較葉稍長,花後約與葉等長或短於葉長;苞片三角狀線形,長2-4毫米,花梗長1-3.5毫米;花萼鍾狀,長7-8毫米,被貼伏長柔毛,上2萼齒最大,與萼筒等長,下3萼齒較小,最下一片最小;花冠紫堇色,旗瓣長13毫米,寬8毫米,倒卵形,全緣,先端微缺,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長10毫米,寬3毫米,斜長倒卵形,具短耳,瓣柄長3毫米,龍骨瓣長6毫米,寬2毫米,倒卵形,瓣柄長2.5毫米;子房橢圓狀,密被貼服長柔毛,花柱無毛,內卷,頂端膨大成圓形柱頭。莢果圓筒狀,長17-22毫米,直徑3-4毫米,被長柔毛;種子三角狀腎形,直徑約1.8毫米,具凹點。花期4月。果期5-6月。

識別:多年生草本。根圓錐狀。莖短縮,在根頸叢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1-21,橢圓形、卵形或長橢圓形。傘形花序有花4-6朵;花冠蝶形,紫色,故名“紫花地丁”。莢果圓筒狀,如米口袋,故名“米口袋”“米布袋”。

生長環境

一般生長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田邊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北部及內蒙古東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西伯利亞。

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陝西中南部、甘肅東部等地區。俄羅斯中、東西伯利亞和朝鮮北部亦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北京西山。

藥用功效

入藥:帶根全草入藥叫“甜地丁”。

性味:甘、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

套用:中藥“紫花地丁”原來包括兩種植物來源,即堇菜科的紫花地丁和豆科的米口袋,現《藥典》《中藥學》教材等都已分列,一說“紫花地丁”,就是指堇菜科的紫花地丁,而把“米口袋”叫作“甜地丁”。甜地丁的植物來源有“米口袋”“少花米口袋”“狹葉米口袋”“藍花米口袋”“光滑米口袋”“雲南米口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