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CEO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探索頻道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新少林方丈》,在這部片的英文版里,“方丈”被譯成了“CEO”。此後,“少林寺CEO”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少林寺少林寺

詮釋

說法由來

2002年,釋永信升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的第3個年頭,在這一年,美國探索頻道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新少林方丈》。這部紀錄片以釋永信一天的生活為線索,介紹他如何駕馭和指領著傳統意識邁入現代化社會,如何坐著賓士車穿行於繁華都市,如何用手機遙控少林寺內的日常生活。在這部片的英文版里,“方丈”被譯成了“CEO”。此後,“少林CEO”的稱呼頻頻見諸媒體,有人戲稱,少林寺從此進入“CEO時代”。自此,很多人偏向於用CEO來稱呼釋永信,大概是因為這位少林方丈與傳統觀念中佛門子弟的所謂清淨和避世大相逕庭,而過多的沾染上了商業的味道。

產生影響

釋永信方丈的言行,對少林寺的“品牌”運作體現在:1996年,他在國內寺院中第一個建立起自己的網站;幾年後,少林寺為了申請世界遺產,又在其網站上向全世界公開了從不外傳的千年秘方,《易筋經》、金剛指、蛤蟆功、點穴法等武功心法口訣、練習方法等也被公之於眾;他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廣少林武功,第一個把少林功夫搬上舞台,又第一個用舞台劇的形式包裝少林功夫,帶隊巡演了60多個國家,成為少林寺歷史上足跡所至最遠的方丈。

定性

反對說

佛教從根上來說是外來宗教,屬外來文化之列,但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後,便迅即融入中國,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治國理念、思想意識、民族關係、文化藝術、風俗習慣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佛教產生於印度,但卻昌盛於中國。佛教是外來宗教,但卻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佛教有封建迷信的東西,但更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一個民族,貧窮也好,富裕也罷,也不管其是發達還是落後,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國人能否自覺堅守民族傳統文化(尤其是在涉外交往中),則取決於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度。中國曾經有過天朝上國的民族自信,可是近代以來,隨著經濟的落後,軍事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政治腐敗無能,國人甚至一度質疑民族文化,這正是所謂西學中學的體用之爭。可以說,民族文化的自卑情節並未根除,它一直延伸到改革開放過程中,直至今天。國人學英語的時間遠遠超過學習中文的時間,少數同胞在與外國人用漢語交流時也拿腔捏調,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論調等就是明證。

少林寺CEO少林寺CEO

“少林寺CEO”這一稱呼實屬經濟現象,存在矛盾。少林寺乃宗教單位,是非營利社會團體,而CEO是企業執行長的意思,是一個經營意義上的辭彙。可以說,少林寺與CEO是兩個不相及的概念。把少林寺方丈說成是CEO,看似形象,實則顛覆文化,漠視傳統。那么,是不是稱呼“少林寺方丈”與西方交流就不方便了呢?近代以來的宗教對外交往史已經對此作了很好的回答。說白了,“少林寺的CEO”這一稱呼,是便於交流了,但卻是便於“行銷交流”,實質上反映的是對西方物質利益的膜拜和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

世易時移,傳統文化需要發展變化。但是,這不能成為拋掉傳統文化核心的藉口。佛教信奉重義輕利,講求靜以修煉,主張與世無爭。對於這些信條一般人只需借鑑其精華成分即可,而少林寺這樣的佛教勝地則必須嚴格信守。否則,佛教將不成其為佛教,少林寺也可能淪落為一個賺錢的機器。此外,值得說明的是濃郁的佛教文化正是少林寺的魅力所在,放棄佛教文化的核心教義,必將使少林寺失色許多。還是“少林寺方丈”的稱呼好。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裹攜下,“面對西方經濟強勢文化強勢少林必須變化”,但這不等於說可以把少林寺變成一個名利場。在“利益大道”上漸行漸遠的少林寺,應該“回頭是岸”,應該“幡然悔悟”。如果少林寺不能夠經得住物質利益的誘惑,如果少林寺不能夠擋得了西方文化的侵襲,中國可能會多一個世界500強企業,但卻會失去一塊重要的佛教文化陣地。

支持說

在被注入時尚、新潮、高科技等現代化的元素後,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剎突破了傳統中的寺院概念,而釋永信也突破了傳統觀念中對方丈的定型,儘管他弘揚少林禪宗文化的手段是否恰當,目前還沒有權威答案,而可以肯定的是,少林寺將在自己的發展之路上堅持走下去。如果只是觀光旅遊,那少林寺就成了博物館;佛教有文化的一面,又遠不止是文化。少林寺真正的價值是真修實證、是1500年從未中斷的傳承,這些又都落實在少林僧人的生活方式中。每年少林寺遊客的參觀方式,不僅僅是景觀遊覽,還能夠體驗到少林寺僧人的生活方式,從感受達到心靈感動。當然,釋永信和少林寺也有自身的底線,比如對於上市說法,釋永信態度極為堅決。

“大道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要對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負責,只能與時俱進。”――釋永信

袈裟裹身,佛珠掛頸,沉靜時溫和如春,一開口滔滔似海,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釋永信成為眾生難解之謎――他的身上已融入了太多令普通僧眾和世人匪夷所思的現代化因素,對於外界加之“少林寺CEO”的稱謂也坦然接受。釋永信時代的少林寺也正走在復興之路上。

評價

少林寺少林寺

傳統觀念中的少林武僧們一般都退隱江湖,從不參與江湖上的武功爭鬥。現如今,少林武功倒成了塑造品牌、贏利謀名的“殺手鐧”。釋永信也毫不掩飾地稱:世界是我的江湖,少林武功要走遍世界。然而,物極必反,釋永信希望人們對少林寺的關注越多越好,追隨者越多越好,但是現在的情況卻變得一派混亂,而且已經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控制範圍:在少林寺的周圍,有近百家打著少林寺名義的武校,還有數不清的店鋪,甚至有掛著佛家名頭的“少林羊肉館”,它們都靠“追隨”少林發財致富;國際上,因為假少林和尚在海外的商業演出頻繁,以至於有些外國人認為,少林寺就是一個馬戲團。釋永信由此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

“天下數第一,是禪不是拳”,這是當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探訪少林寺時留下的墨寶。少林武功是禪修的一種重要法門。禪是靜的,武是動的,而少林功夫能把這一動、一靜融為一體,以動致靜,蘊含了深厚的東方佛教文化精髓。現在,全世界也許都知道了少林武功、很多人也在學習少林功夫,但有多少人真正地把它作為“禪修”之道呢?把少林武功像雜技、舞蹈一樣地去推廣,舍本求末。

由中國的千年古剎,想到了國外的那些古老的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周邊也有繁華的商業街、熱鬧的火車站,里外也有川流不息的遊客,但它只是靜靜地聳立在萊茵河畔,任人品味,那份淡定、安靜和從容,才是對世人的吸引和救贖。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少林寺一入江湖,撩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卻沒有了從前的那種吸引力。也許,經歷了這番現代化的品牌運作之後,少林寺應該適時回歸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