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訓幸

小訓幸

小訓幸,指網際網路人生導師通過“教你做人”而獲得的小小的幸福感。這類人往往活躍在評論區,將自己擺在人生導師的位置,以訓導人為己任,以個人經驗為基準,且通過指導別人以炫耀自己的學識,但也經常因此被人怒懟[地方方言]。

基本信息

釋義

小訓幸小訓幸
小訓幸,聽上去像個莫名其妙的詞語,擁有這種特質的人,一般以“我是為你好……”“你應該……”為口頭禪,甭管聊什麼,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他們的演說主場,自以為什麼話題都能接得上,自以為博學多才可以展露得一覽無遺,並得到大家深深的讚佩。且不說這些“人生導師”只是以炫耀自己的學識為主,還有一些純粹以庸俗、粗暴邏輯干涉別人生活的小訓幸,這種人的存在就像瘟疫,相處得久了,大家避之若浼。

小訓幸的主體們通常以自己的經驗為基準,對他人的人生進行瞬時判斷和即時指導,比方說“不分留著過中元節?”“是gay,不愛你,下一題”“收禮物還拒絕表白,綠茶婊沒跑”,從而獲得一種野生仁波切式的自我陶醉。

基本特徵

小訓幸小訓幸
小訓幸的背後,是人們沉迷好為人師的幸福感。

野生自我陶醉:他們喜歡站在某個制高點俯瞰眾生,揮斥方遒,頗有種風雲在手,捨我其誰的feel。他們總是事件中的第一發聲者,多用世俗“傳承”的大道理審判別人。並持驕傲的“主角心態”,想用自己的主觀意念引導別人,仿佛一兩句假大空or掏心掏肺的話,足以改變某個素未謀面的人的一生,現實卻往往是“自己忘乎所以,路人不寒而慄”。

抖機靈式假high:這類現象常見於知乎男女。一句地位感、身份感滿滿的“謝邀”之後,即使並未提出什麼實際解決辦法,也覺得自己的“毒舌”極具說服力,其實不過是扯了三五條段子,頂多算網感十足,卻產生了答對腦筋急轉彎的快感。這些人對某些話題常常處於一知半解甚至強行解讀的階段,分不清楚場合地跑出來摳字眼、裝高明,極易弄巧成拙。

零風險“負心人”:既熱衷於說教,又不願意承擔風險,小訓幸的好處之一,恐怕就是說話不用承擔後續的責任。即使說錯了,也只會怪你當初沒有結合自身情況就照搬照抄我的建議;又或是在事情的起因經過上不斷挑刺,怪你當初沒有把事情來龍去脈解釋清楚。人們喜歡這種既可逞一時嘴上之快,又無需考慮後果,還可以隨時拍拍屁股走人的無負擔“指導”。

訓人方式

線上教你做人。他們秉承著“你懂個P”的核心價值觀指點江山,大義凜然。

挽救“失智”少女:評論區日常閒操心用力過猛系列。人家不過Po了張下午茶照片,你便從長期節食造成的營養匱乏講到心理飢餓,從身材管理講到意志力調控,滔滔不絕;見人家夜深還在網上頻頻髮狀態,便苦口婆心地留言,“熬夜對女孩不好,別讓未來的自己,討厭現在的自己啊!”整得你好像要挽救失足少女似的。

模擬人生贏家:自己的人生還亂七八糟,就戲精上身充當人生“領航者”。一副雞湯販賣者、網路勵志大師的樣子,樂於亦敢於為別人的職場、人際、感情甚至心靈重建指點迷津。這種反差就像月薪4千的人,教月薪過萬的人如何過上精緻生活。其實說白了,就是喜歡通過指手畫腳獲得成就感和存在感,即使對他人真正的需求並不自知。

催眠陣線聯盟:“嫁個好老公幸福一輩子”“什麼年齡做什麼年齡該做的事”“女人年齡一大,再好的條件都要打折處理了”,他們用所謂過來人的經驗,出於自我包裝行銷的目的或對掌控陌生人生活的野心,無視別人的生活意圖,為自己循規蹈矩的命運找到更多的同盟者。給自己催眠,給別人洗腦,這大概就是他們一以貫之的興趣所在。

小訓幸後遺症

小訓幸小訓幸
通過“教你做人”譁眾取寵,兜售並無多少實操性的人生經驗,被人埋汰的幾率自然不小。

後真相打臉:現如今,任何新聞出來都要“飛一會兒”再站隊,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有什麼神轉折。聽人生導師的“經驗指導”亦是如此。在他們眼裡,任何看似沒希望的事兒都不算事兒,有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即視感。可是誰上一秒還在說“父母在,不遠遊,回來工作多好”,讓古人名言背鍋,下一秒,就被替孔子正名的報導——“父母在,不遠遊”之後還有後半句“遊必有方”打臉?後真相時代,小訓幸還是悠著點用吧。

鍵盤俠懟懟:你行你上啊”“除了鍵盤你還剩什麼”……當越來越多人站在鍵盤俠的對立面,小訓幸這種“有事不做聲,沒事BB叨”的行為模式也常遭人埋汰。職場厚黑學多來自宮斗劇,訓新人時就背背台詞;人前抖機靈,內容多來自果殼、知乎上的結論。比如你問“知道中年保溫杯嗎?”Ta答“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你說“最近過得如何?”Ta反問“懂不忘初心嗎?”這種人還想摻手別人的人生?一張嘴就知道你是鍵盤俠。

刻板印象控:人生導師當多了,難免會在自己的腦海里形成某種特定套路:“二次聯繫你的前任都是渣”“男老闆面前的當紅女同事都想上位”……他們致力於傳授自己的經驗教訓,是不是真的“閱人無數”還未可知,總之處處想替人排雷。可不知哪來那么多“不用多說我就知道怎么回事兒”的刻板傲嬌,他們那種“只有我能指點別人,你憑什麼給我建議”的自負,看上去更像是情商待提升,智商已經欠費。

相關段子

2017年8月,一個“七夕送女朋友什麼好,兩百塊以內——不如送她一個自由”的段子扎了不少人的心,點睛評論是“兩百塊的愛情,真是太廉價了”。然而,段子歸段子,若真如這般用自我價值去衡量別人的心意,將一切悖論都變得順理成章,只不過是一場不被接納的自我陶醉。

評價

馬爾克斯曾在告別信里寫道:“一個人只有在幫助他人站起時才有權利俯視他”。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克制自己,拒絕兜售“教你做人”式偽指南,是當代人士的體面,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場修行。這個處處是人生導師、勵志箴言的世界,甭管聊什麼,只待你說出幾個字,就有人會上演一場操心過猛、雞湯販賣、模擬人生贏家的“鬧劇”。但生活中大多數小訓幸,不過是通過“教你做人”,獲得快感的“偽指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