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蛺蝶

小紅蛺蝶

小紅蛺蝶(學名:Vanessa cardui)是一種美麗的蝴蝶。色彩鮮艷,花紋相當複雜。體較細小;翅較大;觸角筆直,呈棒狀;前足相當退化,短小無爪。前翅R脈5條,常共柄。卵呈多種形狀,如半圓球形、饅頭形、香瓜形或缽形。幼蟲頭上常有突起,體節上有枝刺,腹足趾鉤1至3序中列式,不紡繭。蛹為垂蛹,有角。寄主多為堇菜科、忍冬科、楊柳科、桑科、榆科、麻類、大戟科、茜草科等。分布於所有溫帶地區,包含熱帶地區的山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小紅蛺蝶紅蛺蝶

小紅蛺蝶是一種蛺蝶,屬鱗翅目蛺蝶科。可能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蝴蝶,分布於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包含太平洋中央的夏威夷。

形態

成蟲

小紅蛺蝶小紅蛺蝶

體長16mm,翅展54mm;前翅黑褐色,頂角附近有幾個小白斑,翅中央有紅黃色不規則的橫帶,基部與後緣密生暗黃色鱗片;後翅基部與前緣暗褐色,密生暗黃色鱗片,其餘部分紅黃色,沿外緣有3列黑斑,內側一列最大,中室端部有一褐色橫帶;前翅反面和正面相似,但頂角為青褐色,中部的橫帶為鮮紅色;後翅反面多灰白色線紋,圍有不同深淺不規則密布的褐色紋,外緣有一淡紫色帶,其內側有4~5箇中心青色的眼狀紋。

幼蟲

體暗褐,背線黑色,亞背線黃色、褐色、黑色相雜;氣門下線較粗,黃色,有瘤狀突起,氣門後方有一個橫紋;腹面淡赤色;體上有7列黑色短枝刺,有時為黃綠色。頭略帶方形,毛瘤小。

圓錐形,背面高低不平,腹部背面有7列突起,以亞背線突起最大。

分布

分布於所有溫帶地區,包含熱帶地區的山區。這個物種在溫暖地區是定居種,但會在春季遷徙,有時秋季。例如:每年5月和6月,這種蝴蝶會從北非和地

小紅蛺蝶小紅蛺蝶

海遷徙到北歐;在北美分布於中美洲和美國西南部;如果冬季有適當的雨量,可以促使族群往北遷徙,最北可達加拿大和冰島。

春季發生的大遷徙規模可以非常驚人,數以百萬計的蝴蝶連續7 - 8 周通過同一個地區。但很少往南遷徙,在巴拿馬以南很罕見。在澳大利亞則僅局限分布於西南部。
是香港一種不太常見的蝴蝶。於南風半島這些地方能看見它們的蹤影。

生態

小紅蛺蝶是完全變態昆蟲,經歷卵、幼蟲、和成蟲等階段。
卵為薄荷綠色,約產卵後3 - 5日孵化。幼蟲有5齡,約12 - 18日後化蛹。蛹期約10日。成蟲可活兩個星期。在溫帶地區終年發生。
成蝶在多種植物上吸蜜,特別是菊科植物。幼蟲以超過100種植物為食草,包含菊科紫草科錦葵科、豆科、馬鞭草科、薔薇科、蓼科、傘形科和鼠李科等植物。
由於飼養容易,在幼稚園常被當作用來了解蝴蝶生活史的教材。

節肢動物門(十)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