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爐匠

小爐匠在舊時東北是一行很常見的手藝人,人們又稱為“焊洋鐵壺的”。因為他們在走街串巷時的吆喝就是“焊洋鐵壺咧——修理白鐵鍋”。

簡介

看過小說《林海雪原》的人都記得,土匪聯絡副官欒平,以“小爐匠”的公開身份,在山裡山外東走西竄,收集情報、聯絡同夥。這種“小爐匠”在舊時東北是一行很常見的手藝人,人們又稱為“焊洋鐵壺的”。因為他們在走街串巷時的吆喝就是“焊洋鐵壺咧——修理白鐵鍋”。“洋鐵”或制器具,都是清末民初以後才在民間普遍使用的,所以這一行手藝的歷史並不太長。
小爐匠的生意,就是為各家各戶及茶館飯鋪修理炊具和器皿,包括用白鐵(過去稱洋鐵)和鋁製成的壺、桶、鍋、盆之類。有的還能修理箱柜上的釕銱兒、拉手及香爐、燭台等銅錫小什件和器具。這些被修補的東西,大多是老百姓家每天靠它燒水做飯、自己又不能製作的生活日用品,價錢雖不太貴,卻不能出了毛病就花錢換新的。因此小爐匠也就成為人們經常用得著的職業。
小爐匠的挑子與剃頭匠的挑子有一個共同點——頭熱。剃頭挑子熱的一頭是為剃頭刮臉燒熱水的火罐,小爐匠挑子的一頭則是化焊錫用的火爐。為保證爐火燒得旺,在使用時還要連線一個風匣。所以人們常看到攬到活的小爐匠在忽達忽達的拉風匣。作這兩樣外,挑子上還有裝煤炭的口袋、修補用的鐵片、鋁片,再就錘子、砧子、鉗子、鐵剪子、烙鐵、焊錫、焊水(鏹水)、銼刀等常用工具和幹活時用的小板凳。
修補鍋、壺是小爐匠們幹得最多的活。因為這兩樣東西不權天天用,而且要在火上燒,常出現的毛病是漏底或耳子、提梁開焊開鉚。補洞、換鉚釘、甚至換鍋底都是小爐匠的基本技術。這門手藝的要求,不僅是把壞了的器具修好,而且還要修得結實,外觀整齊利索,儘量少留痕跡。幹這行的人,常常是四五十歲,穿著不新不舊的衣裳,幹活時繫著圍裙坐在小板凳上敲敲打打,旁邊往往還圍著幾個孩子在看熱鬧。如果按收入衡量,小爐匠也只能算是勉強維持一家溫飽的窮手藝人。通常是走路費的勁比干活還多,因為很少有人會抱著壞鍋漏壺跑幾里地去修理,小爐匠必須在街巷村屯的住戶中尋找生意,每天挑著擔子走十幾、二十里路並不新鮮。乾一件活的收入雖多少不等,但卻有一個基本的尺度,就是價再高也不能超過所修物品市價的一半,否則人家就花錢去買新的了。再加上每次所用的煤和焊接材料都是有成本的。因此他們和一些同類的手藝人一樣,只能憑手藝吃飯,而不能靠手藝發財。

其他相關領域

文化 科技 人文 烹飪 釣魚 休閒 娛樂 計算機 網路 軍事 國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