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氣孔

小孔氣孔

黃化葉的保衛細胞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在光的影響下,氣孔運動不發生。 但是,事實上保衛細胞中澱粉與糖的轉化是相當緩慢的,因而難以解釋氣孔的快速開閉。 在白天蒸騰強烈時,保衛細胞失水過多,即使在光照下氣孔還是關閉。

小孔氣孔小孔氣孔
葉、莖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許多小的開孔之一,高等陸地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結構。狹義上常把保衛細胞之間形成的凸透鏡狀的小孔稱為氣孔。有時也伴有與保衛細胞相鄰的2—4個副衛細胞。把這些細胞包括在內是廣義的氣孔(或氣孔器)。但一般在下表皮分布較多。花序、果實、尚未木質化的莖、葉柄和卷鬚上也有氣孔存在。氣孔的大小隨植物種類和器官而異,一般長約20~40μm,寬約5~10μm。每平方厘米葉面上約有氣孔2000~4000個。

氣孔的作用

氣孔是由兩個保衛細胞圍繞而成的縫隙。保衛細胞有兩種類型:一類存在於大多數植物中,呈腎形;另一類存在於禾本科與莎草科等單子葉植物中,呈啞鈴形。與其它表皮細胞不同,保衛細胞中有葉綠體和磷酸化酶。保衛細胞與葉肉細胞也不同,前者葉綠體較小,數目較少,片層結構發育不良,且無基粒存在,但能進行光合作用。保衛細胞內外壁厚度不同,內壁厚,外壁薄,當液泡內溶質增多,細胞水勢下降,吸收鄰近細胞的水分而膨脹,這時較薄的外壁易於伸長;細胞向外彎曲,氣孔就張開。反之,當溶質減少,保衛細胞水勢上升而失水縮小,內壁伸長互相靠攏,導致氣孔關閉。這種自主運動可以根據體內水分的多少自動控制氣孔的開閉,以調節氣體交換和蒸騰作用。

氣孔總面積只占葉面積的1%~2%,但當全部氣孔開放時,其失水量可高達與葉面積同樣大小的自由水面蒸發量的80%~90%。為什麼氣孔散失水分有這樣高的效率呢?當水分從較大的面積上蒸發時,其蒸發速率與蒸發麵積成正比;但從很小的面積上蒸發時,其蒸發速率與其周長成正比。表4-3說明,孔徑愈小,單位面積的蒸發量愈大;水蒸汽穿過小孔擴散量與小孔的周長成正比,而不與小孔的面積成正比。這是因為氣體分子穿過小孔時,邊緣的分子比中央的分子擴散速度較大。由於氣孔很小,符合小孔擴散原理,所以氣孔蒸騰散失的水量比同面積的自由水面蒸發的水量大得多。

運動的機理

氣孔運動是保衛細胞內膨壓改變的結果。這是通過改變保衛細胞的水勢而造成的。人們早知道氣孔的開關與晝夜交替有關。在溫度合適和水分充足的條件下,把植物從黑暗移到光照下,保衛細胞的水勢下降而吸水膨脹,氣孔就張開。日間蒸騰過多,供水不足或在黑夜時,保衛細胞因水勢上升而失水縮小,使氣孔關閉。

是什麼原因引起保衛細胞水勢的下降與上升呢?目前存在以下學說。

1、澱粉-糖轉化學說(starch-sugarconversiontheory):光合作用是氣孔開放所必需的。黃化葉的保衛細胞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在光的影響下,氣孔運動不發生。

很早以前已觀察到,pH影響磷酸化酶反應(在pH6.1~7.3時,促進澱粉水解;在pH2.9~6.1時,促進澱粉合成):

澱粉-糖轉化學說認為,植物在光下,保衛細胞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導致CO2濃度的下降,引起pH升高(約由5變為7),澱粉磷酸化酶促使澱粉轉化為葡萄糖-1-P,細胞里葡萄糖濃度高,水勢下降,副衛細胞(或周圍表皮細胞)的水分通過滲透作用進入保衛細胞,氣孔便開放。黑暗時,光合作用停止,由於呼吸積累CO2和H2CO3,使pH降低,澱粉磷酸化酶促使糖轉化為澱粉,保衛細胞里葡萄糖濃度低,於是水勢升高,水分從保衛細胞排出,氣孔關閉。試驗證明,葉片浮在pH值高的溶液中,可引起氣孔張開;反之,則引起氣孔關閉。

但是,事實上保衛細胞中澱粉與糖的轉化是相當緩慢的,因而難以解釋氣孔的快速開閉。試驗表明,早上氣孔剛開放時,澱粉明顯消失而葡萄糖並沒有相應增多;傍晚,氣孔關閉後,澱粉確實重新增多,但葡萄糖含量也相當高。另外,有的植物(如蔥)保衛細胞中沒有澱粉。因此,用澱粉-糖轉化學說解釋氣孔的開關在某些方面未能令人信服。

2、無機離子吸收學說(inorganicionuptaketheory):該學說認為,保衛細胞的滲透勢是由鉀離子濃度調節的。光合作用產生的ATP,供給保衛細胞鉀氫離子交換泵做功,使鉀離子進入保衛細胞,於是保衛細胞水勢下降,氣孔就張開。1967年日本的M.Fujino觀察到,在照光時漂浮於KCl溶液表面的鴨跖草保衛細胞鉀離子濃度顯著增加,氣孔也就開放;轉入黑暗或在光下改用Na+、Li+時,氣孔就關閉。撕一片鴨跖草表皮浮於KCl溶液中,加入ATP就能使氣孔在光下加速開放,說明鉀離子泵被ATP開動。用電子探針微量分析儀測量證明,鉀離子在開放或關閉的氣孔中流動,可以充分說明,氣孔的開關與鉀離子濃度有關。

3、蘋果酸生成學說(malateproductiontheory):人們認為,蘋果酸代謝影響著氣孔的開閉。在光下,保衛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由澱粉轉化的葡萄糖通過糖酵解作用,轉化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同時保衛細胞的CO2濃度減少,pH上升,剩下的CO2大部分轉變成碳酸氫鹽(HCO3-),在PEP羧化酶作用下,HCO3-與PEP結合,形成草醯乙酸,再還原為蘋果酸。蘋果酸會產生H+,ATP使H+-K+交換泵開動,質子進入副衛細胞或表皮細胞,而K+進入保衛細胞,於是保衛細胞水勢下降,氣孔就張開。

此外,氣孔的開閉與脫落酸(ABA)有關。當將極低濃度的ABA施於葉片時,氣孔就關閉。後來發現,當葉片缺水時,葉組織中ABA濃度升高,隨後氣孔關閉。

影響氣孔運動的因素

1、光:光是影響氣孔運動的主要因素。在一般情況下,氣孔在光照下開放,在黑暗中關閉。只有景天科植物例外,其氣孔在晚上開放,而在白天關閉。這些植物在晚上吸收二氧化碳,並以有機酸的形式貯藏起來,而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將其還原。促進氣孔開放所需的光量,因植物種類而異,菸草僅需全日光的2.5%就行了,其它植物則要求較高,幾乎需要全日光才行。光影響氣孔開放,是由於光合作用引起的,有關的機理如前所述。

2.、溫度:般說來,提高溫度能增加氣孔的開放度。30~50℃時,氣孔可達最大開度。低溫(10℃)下,雖進行長時間光照,氣孔仍很難完全張開。高溫下氣孔增加開度是植物抗熱的保護機制,它可以通過加強蒸騰作用,降低植物體溫。

3、葉片含水量:葉片過高或過低的含水量,會使氣孔關閉。如葉子被水飽和時,表皮細胞含水量高而膨脹,擠壓保衛細胞,氣孔在白天也關閉。在白天蒸騰強烈時,保衛細胞失水過多,即使在光照下氣孔還是關閉。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對氣孔的開閉有顯著影響,低濃度時促進氣孔開放,高濃度時不管在光照或黑暗條件下都能促進氣孔關閉。

5、風:微風時對氣孔的開閉沒有什麼影響,大風促使氣孔關閉減少開度。

6、化學物質:醋酸苯汞、阿特拉津(2-氯-4-乙氨基-6-異丙氨基均三氮苯)、乙醯水楊酸等能抑制氣孔開放,降低蒸騰。脫落酸的低濃度溶液灑在葉表面,可抑制氣孔開放達數天,並且作用快,在2~10分鐘內可使多種植物氣孔開始關閉。細胞分裂素可促進氣孔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