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埡鄉

小埡,位於市城西北部,東、北與蒼溪縣的八廟接壤,西與思依相鄰,南與棗碧毗連。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

小埡鄉是一個地處深丘笮谷的典型農業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兩雜制種(水稻、玉米)、油菜、西瓜、海椒、花生為主,兼營林、牧、副、漁業。森林覆蓋8288畝占全鄉幅員面積的36%,全鄉現有退耕還林面積1018畝。
經濟發展:小埡鄉經濟主要以農業、畜禽養殖、勞務輸出為主。在農業上以盛裕種業公司為依託,注重“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重點抓好水稻、玉米制種,正常年景能達到水稻制種1800畝,玉米制種1000畝,實現總產值900萬元;畜禽上以長林公司和一年三次的“牛會經濟”為依託抓好畜禽基地建設,重點抓好生豬、牛、羊、小家禽的養殖發展,全年能出欄生豬9600頭,羊2500隻,牛600餘頭,小家禽15.5萬隻;水產養殖方面,充分利用全鄉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四座,496口塘堰,15處石河堰,水源面積達到1200餘畝進行水產養殖,年出商品魚50餘萬斤;勞務輸出上加大勞務輸出力度,重點抓好對輸出勞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全年勞務輸出1900餘人,勞務創收750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

小埡鄉交通十分便利,公路四通八達,有劍閣、江油的過境客運車輛,鄉道全是柏油路面,全鄉8個村的主幹道全部達到四級泥結碎石路面。建有占地900平方米的農村綜合客運站一個;村村通工程進展良好: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60%,1108戶,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覆蓋全鄉。

場鎮建設及常住機構

小埡鄉場鎮綠樹如蔭,現有迎賓街、金中街、飛鳳街三條主街,擁有常住戶147戶,1400人。有常住機構8個:小埡鄉農村信用合作社、小埡鄉郵政儲蓄所、小埡鄉國小校、小埡鄉衛生院、小埡鄉水保站、小埡鄉供水站、小埡鄉糧管所、埡鄉畜牧獸醫站。

發展前景

小埡鄉民風淳樸、資源豐富,既有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又有豐富的水利資源,一年三次的耕牛交易會(農曆3月18、6月18、10月18)年成交耕牛在1000頭以上,還有九院四所老點醫院閒置房屋及場地萬餘平方。小埡鄉人民熱忱歡迎前來觀光、旅遊、投資!

小埡場

小埡場,位於市城西北部,東、北與蒼溪縣的八廟接壤,西與思依相鄰,南與棗碧毗連。
小埡場,駐地駱駝鼻樑,距市城約70華里。解放前為南部縣思依鄉和蒼溪縣八廟鄉的一部分。1961年將蒼溪縣七樹公社所轄5個大隊和思依公社的兩個大隊組建成小埡公社。1966年改為圖強公社,1969年復改為小埡公社,1984年更名為小埡鄉,1992年撤銷小埡鄉併入思依鎮,1986年恢復小埡鄉,2005年撤銷小埡併入思依鎮。
小埡,因所在地為小埡山,小埡也因此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