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結膜炎推拿

口腔潰瘍指口腔內黏膜、舌、唇、齒齦、上齶等處發生潰瘍。以黏膜破損為主稱“口腔潰瘍”,以糜爛、色紅為主稱“口糜”,發於唇周俗稱“皰疹”。本病2—4歲小兒鄉見,一年四季均有。可單獨發生,也常伴於其他疾病中,本病預後良好,推拿有效。小兒口瘡與成人最大的不同是實證多,易恢復,而成人多反覆發作,遷延難愈。

概述

口腔潰瘍指口腔內黏膜、舌、唇、齒齦、上齶等處發生潰瘍。以黏膜破損為主稱“口腔潰瘍”,以糜爛、色紅為主稱“口糜”,發於唇周俗稱“皰疹”。本病2—4歲小兒鄉見,一年四季均有。可單獨發生,也常伴於其他疾病中,本病預後良好,推拿有效。小兒口瘡與成人最大的不同是實證多,易恢復,而成人多反覆發作,遷延難愈。《素問·至真要大論》謂:“火氣內發,上為口糜”,《諸病源候論·口瘡候》認為“小兒口瘡,由血氣盛,兼將養過溫,心有客熱熏上焦,令口生瘡。”西醫稱本病為“口炎”。

病因病機

心脾積熱為本病的基本病機。《諸病源候論-唇口病諸候》:“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於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於口。腑臟熱盛,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心脾積熱,可因風熱直中心經、脾經;可因恣食肥甘厚膩煎炒之品郁而發之;可因高熱、久瀉等病致津液虧耗,虛火內生;更多可能來自胎毒,如《幼幼集成·口瘡證治》:“口瘡者,滿口赤爛,此因胎稟本厚”。

診斷

(一)診斷要點
1.齒齦、舌、頰、上齶等處潰瘍,創面大小不等,多圓形,中心黃白或略灰,周邊紅赤,少數滿口糜爛。發於口角或上唇者多水皰、疹子,或融合成片,2—3天后水皰破裂,開始結痂。
2.局部疼痛、灼熱。小兒常哭鬧,拒絕進食,部分小兒可有低熱。3.血象可正常,或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輕度增高。
(二)鑑別診斷
鵝口瘡:多友生於初生兒或體弱兒,為口腔黏膜乳凝塊樣白屑(苔),多融合成片,略凸,周圍紅暈,少或無疼痛。本病患兒形體偏盛,無白色苔狀物,潰瘍形圓,疼痛劇烈。

治療

(一)治法
清瀉心脾,托毒生肌為本病的基本治法。風熱者,治以疏風清熱;熱蘊者,治以清熱瀉火。如病程已久,反覆發作者,宜滋陰降火,托毒生肌,防其遷延至成人。
(二)基本方
掐揉總筋與分推手陰陽(掐揉總筋,3揉1掐為1遍,操作10~20遍;兩拇指從總筋向兩旁分推,每分推3~5次至兩旁,就勢擠按陰池與陽池1次,反覆操作1~3分鐘)清心經與清天河水(清心經l~5分鐘,清天河水至局部潮紅)清胃經與清小腸(各1~3分鐘)掐揉小橫紋(掐食中無名小指掌指關節紋路,3揉1掐,1分鐘)雙點內勞、湧泉(同時掐揉二穴l~3分鐘)捏脊(3—10遍)掐揉地倉(1~3分鐘)
方解:掐揉總筋、分陰陽調和陰陽,發散邪熱,清心寧心;清心經與清天河水清熱涼血,透熱出表;清胃經與清小腸清瀉中焦,導熱從二便排出;掐揉小橫紋清心脾而療瘡;雙點內勞與湧泉清心除煩,引熱下行;掐揉地倉為局部取穴,祛風療瘡;捏脊升提氣機,托毒外出,有助生肌。全方清瀉力強,標本同治,既清瀉心脾以治本,又療痊生肌以治標,適用於各種口瘡。
(三)操作指南
1.明代和民間多以清天河水代替清心經。天河水穴線長、面積大,清瀉力強,兼能透達,適用於全身熱盛,尤其是氣分熱盛。心經穴面積小,專一清心寧心。全身熱退心火亦降,心火退全身熱而無根。二穴相得益彰,直清心火,退熱除煩,解毒療瘡。清長,以舒適為佳。
2.《小兒按摩經》記載:“掐總筋,過天河水,能清心經,口內生瘡,遍身潮熱,夜間啼哭”,《小兒推拿廣意》有:“掐小橫紋,治口唇破爛,能退熱除煩”。可見總筋、天河水和小橫紋都能清心瀉火,防治口瘡。故臨床可作為固定搭配,久推多推。
3.地倉位於口角旁開0.4寸,可治口瘡。其法為:以兩拇指或中指分置於兩側地倉,同時輕揉之,每揉3—5圈,向外推按1次,使口角皮膚繃緊,共操作1分鐘,後掐10次。
4.內勞宮與湧泉可同時點雙內勞宮或雙湧泉,也可以一手點一側內勞宮,一手點同側湧泉。同側配對點按,一上一下,一手一腳,更有利於調節左右陰陽。可供參考。
(四)辯證加減
1.風熱侵襲以口頰、上齶、齒齦、口角潰瘍,甚則滿口糜爛,或皰疹轉為潰瘍,同圍掀紅疼痛,拒食,煩躁不安,伴發熱,汗出,咽喉腫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浮為特徵。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基本方重點掐揉總筋,分推手陰陽,清天河水。加推天柱骨1~3分鐘,捏擠大椎10次,點曲池1分鐘,天門入虎口10次。
2.心脾積熱以舌上、舌邊潰瘍,色紅疼痛,心煩不安,夜啼,口乾欲飲,尿赤尿痛,便秘,舌紅,苔薄黃,脈洪大,指紋絳為特徵。治宜清心瀉火。基本方重點清心經,清天河水,清胃,清小腸。加清脾經、退下六腑各1~3分鐘,推下七節骨潮紅為度。
3.虛火上炎以病程日久,反覆發生,久不收口,稍食辛燥即發,口舌潰瘍或糜爛多散在、色淡、疼痛輕微,神疲,顴紅,口燥咽乾,舌紅,苔少或花剝,脈細數,指紋紅為特徵。治宜滋陰降火,托毒生肌。基本方重點點揉內勞宮與湧泉,捏脊與點揉地倉。加揉二人上馬、揉三陰交、點揉太溪各1—3分鐘,推上三關和下六腑各1~2分鐘。

注意事項

1.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漱口,或用冰硼散、西瓜霜噴劑等塗搽患處;可用玄參、麥冬、金銀花、薄荷、連翹等泡水作茶飲。民間有用黃連、生大黃、淡竹葉等煎水拭嬰兒口腔,以去胎毒記載,對防止口瘡有作用。
2.忌食辛辣肥甘厚膩之品,飲食宜清淡,給予半流飲食,避免粗硬食品。
3.對急性熱病、久病、久瀉患兒,應經常檢查口腔,做好口腔護理,防止發生口瘡。加強身體鍛鍊,適當曬太陽。培養小兒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