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偏癱

小兒急性偏癱(acute 小兒急性偏癱可見於小兒任何年齡,但以6歲以下多見。 小兒急性偏癱的首發症狀常因年齡而不同。

基本信息

小兒急性偏癱定義

小兒急性偏癱(acute hemiplegia in infant and childhood)現稱為腦動脈血栓形成(cerebral artery thrombosis),是一組臨床綜合徵,現在多以其病理命名,即腦動脈血栓形成。由於腦動脈血栓形成的部位多累及錐體束的供血,所以急性偏癱是其最主要的臨床症狀。

小兒急性偏癱病因

發病原理主要是由於腦血流灌注不足而累及一側錐體束的功能。小兒急性偏癱可見於能引起閉塞性腦動脈病變的各種疾患。臨床除急性偏癱外,可伴有驚厥、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等症狀。

小兒急性偏癱症狀

小兒急性偏癱可見於小兒任何年齡,但以6歲以下多見。根據起病開始時的症狀及病程可分以下類型:
1.暴發性起病 較多見,症狀立即達到高峰。患兒突然偏癱,常合併驚厥發作和意識障礙。驚厥限於一側,偶可擴展至全身。偏癱發展迅速,驚厥停止後即可顯現,1~2天內達頂點。上肢和面肌癱瘓為主,下肢較輕。開始時呈弛緩性癱瘓,肌張力低,腱反射引不出,但可有病理反射。2~3周后變為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病理反射明顯。如不及時處理,2~3個月後往往出現肌腱攣縮。運動功能的恢復多在6個月以內,但多數病例有後遺症。此外,也可見偏身感覺障礙、偏盲等。
2.急性起病 偏癱在3~7天(可達10餘天)內發展到頂點,一般不伴驚厥發作,意識障礙不明顯或僅為一過性。運動功能恢復較完全,一部分遺有輕的運動障礙。
3.輕型 只有暫時性一側肢體軟弱無力,於數天內即可恢復。
4.復發性偏癱 指一側肢體在癱瘓恢復後,該側又發生多次癱瘓,兩次偏癱之間的間隔時間各例不一,多數病例的運動功能恢復完全。
小兒急性偏癱的首發症狀常因年齡而不同。在年長兒多以偏癱開始,一部分伴有驚厥;嬰幼兒常以驚厥開始,然後出現偏癱。多數病兒在起病時意識清楚,只少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生命體徵多無明顯變化。
5.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s) 是腦動脈深穿支閉塞引起的缺血性微栓塞,常為多發,晚期壞死組織被清除而形成多個小囊腔。病因在成人以動脈硬化為主,在小兒常找不到特異病因,可見於煙霧病、病毒感染(特別是水痘後)。梗死部位多見於大腦皮質下,如基底節、內囊、丘腦、腦幹、小腦等。臨床表現因梗死部位而不同,有的無明顯症狀,有的是單純偏癱,或為共濟失調伴輕偏癱,也可能為偏身舞蹈手足徐動,或出現注視麻痹、構音不清、吞咽困難等。
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是指腦局部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暫時性腦功能障礙。小兒TIA越來越受到重視,因其可發展為典型腦梗死。TIA的臨床特點是突然出現偏癱,持續時間短(數分鐘至數小時),在24h內完全恢復,影像學檢查看不到病變,易復發。小兒頸動脈系統TIA較多見,表現為偏癱、失語、偏身感覺異常、視力障礙等。小兒椎-基底動脈系統TIA主要表現為眩暈、嘔吐、復視、視力或視野症狀、共濟失調、吞咽困難、構音障礙等。交叉性麻痹(一側腦神經麻痹伴對側偏癱),是一側腦幹缺血的表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