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強直性腦癱

小兒強直性腦癱

強直性腦癱為錐體外系損傷,也稱強剛性、固縮性腦癱。目前臨床中單純的強直性腦癱十分少見,多與痙攣性腦癱混合存在,強直性腦癱的最大特點就是被動運動有抵抗。因強直性腦癱屬錐體外系損傷,故與痙攣性腦癱最大的區別就是:強直性腦癱腱反射不亢進或正常或呈減弱狀態,無踝陣攣及不隨意運動。痙攣性腦癱牽張反射亢進,腱反射十分活躍,有踝陣攣,無不隨意運動。

簡介

小兒強直性腦癱為錐體外系損傷,也稱小兒強剛性、固縮性腦癱

目前臨床中單純的強直性腦癱十分少見,主要是痙攣性腦癱混合存在,小兒強直性腦癱的最大特點就是被動運動有抵抗。因小兒強直性腦癱屬錐體外系損傷,故腱反射不亢進或正常或呈減弱狀態,無踝陣攣及不隨意運動。小兒痙攣性腦癱牽張反射亢進,腱反射十分活躍,有踝陣攣,無不隨意運動。

表現特點

1、被動運動時抵抗均勻一致
當被動運動時有抵抗,這種抵抗的感覺似鉛管狀或齒輪狀。肌緊張均勻地增高,被動運動所受的阻力與抵抗是均勻一致的,這種感覺與錐體系損傷時痙攣腦癱所致肌緊張增強不同,痙攣型的特點是被動運動肢體時,開始時阻力抵抗很大,終了時抵抗明顯減弱。
2、被動運動時抵抗是雙向的
肌緊張增強的特點是,無論肢體是伸展還是屈曲時,肌緊張相同,換句話說,無論如何被動運動肢體時,受到的抵抗是相同的,表現了伸展與屈曲兩個方向的抵抗。
3、被動運動的抵抗在緩慢運動時最大
其與痙攣型腦癱在激烈運動時顯示最大的抵抗不同。
4、腱反射不亢進

原因

一、缺氧窒息:腦癱的原因包括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缺氧窒息、分娩時新生兒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綜合症、周身循環衰竭、紅細胞增多症。
二、孕婦原因:包括孕婦腹部外傷,孕婦先兆流產、產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盤原因(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壞死或胎盤功能不良),還有孕婦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壓、肝炎、糖尿病、吸毒、藥物過量等),這是新生兒腦癱的原因。
三、早產和胎兒發育不良:胎兒宮內感染,宮內生長緩慢,先天畸形。新生兒體重少於2500克,腦癱可能性大大增加,這也是腦癱的原因。
四、某些遺傳病和新生兒核黃疸。遺傳也屬於腦癱的原因之一。
五、腦部受傷:這是常見的腦癱的原因。如分娩過程中嬰兒腦部受傷,新生兒顱腦受傷或腦部感染、腦血管意外。

危害

小兒強直性腦癱是非常嚴重的疾病,患有強直型腦癱的患者沒有行動能力,喪失了生存的基本能力。
小兒強直性腦癱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患有強直型腦癱的患者在生活方面有著巨大的障礙,強直型腦癱的危害具體表現如下:
一.約有2/3以上患兒智慧型落後,約1/4為重度智慧型落後,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腦癱者智慧型更差。手足徐動型患兒智慧型嚴重低下者少見。
二.骨與關節發育畸形:常見的下肢畸形有:骨盆傾斜,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脫位或半脫位,髖內收,髖屈曲內旋等,膝關節屈曲,膝內翻,膝外翻,足下垂,足外翻,足內翻,馬蹄足畸形以及脊柱側凸等。
三.約1/3至2/3患兒有不同程度語言障礙。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困難,構音不清,不能說成句的話,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患兒完全失語。
四.患兒常表現為好哭、任性、固執、孤僻、情感脆弱,易於激動等,手足徐動型患兒較為常見。
小兒強直性腦癱的危害還表現為小兒強直性腦癱病兒一般身長較正常兒童矮,營養亦差,常有呼吸障礙,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兒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症狀

1.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

2.哭時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

3.運動時手腳不協調,偏側運動較多。

4.撒尿時把不開雙腿。

5.眼神與父母沒有交流,並且經常驚厥。

6.睡眠時間過長或不睡覺。

危害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牙齒髮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7、心裡障礙: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智力正常的孩子,很難容入同齡人的世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社交,這也是導致很多腦癱患者不原意出門的重要原因。

日常護理

1、對腦癱的日常護理應根據不同年齡、程度的兒童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預方案,儘量運用協助並逐步減少協助.真正發展腦癱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算是對腦癱兒童的康復訓練的一種方法。

2、穿脫衣物,一般先選擇障礙較重一側肢體,減輕關聯反應,減少不必要的困難。

3、對患兒在伸或屈肢體時,若發現有明顯抵抗,要動作輕柔緩慢,可適度對肢體按正常體位進行緩慢負重、牽拉旋轉。

4、另外腦癱兒童坐位或立位平衡能力較差.在坐或矗位時容易前後或側方向傾倒,故在此位置穿脫收物時,避免對他的頭和臂加向下的壓力,可以對其脊柱或髖帶進行適度控制,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5、在培養腦癱兒童穿脫衣服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其頭、於、眼的控制,讓孩子學會觀察過程井能主動協同,以加強其自身能力。

6、對腦癱的日常護理還包括飲食的方面,要注意各種營養的均衡吸收,不能吃含有鋁,鉛元素過量的食物。

智力低下腦癱兒的定義

不同原因導致的小兒腦癱,其合併智力低下的幾率不同。分娩前、圍生期因素誘發者合併智力低下的較少;各種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等後天性因素並發智慧型障礙者多;核黃疸、窒息、未成熟兒中有多重重複障礙的腦性癱瘓患兒智慧型低下者也相對較多。
不同類型的腦癱患兒發生智力障礙的幾率也不相同。痙攣型腦癱多為大腦皮質受損,因而較手足徐動型更易發生智力障礙;即便都有智力落後的情況,徐動型患兒的智商也往往高於痙攣型。另外,痙攣型和徐動型腦癱患兒並發智慧型障礙的幾率比強直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為低。

根據分析多個國家數千名腦癱患兒資料,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幾乎半數的腦癱患兒存在智慧型低下(IQ值<70),l/4為邊緣智力(IQ在70-89之間),另外1/4可以達到正常兒童平均智力水平(1Q為90-109)或在平均以上(IQ值>1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