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咳嗽推拿

咳嗽為人類自潔呼吸道,清除異物或分泌物的保護性反射動作。中醫對咳嗽認識由來已久。《素問·咳論》以“肺之令人咳,何謂也”開篇。

咳嗽四季均有,冬春多發。小兒各年齡段均發生,新生兒不倖免。

咳嗽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如感冒、發熱、咽炎、鼻炎等,但只有以咳嗽為主訴時,中醫才稱為咳嗽癇。

西醫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纖維化等可參考本病。

病因病機

肺失清肅為咳嗽的基本病機。
肺為嬌髒,不耐寒溫。各種外邪侵襲使肺失清肅。各種內傷病因,如臟腑火熱(肺火、肝火、腎火、中焦濕熱等)、痰濁、水飲、氣滯等一旦乾肺也使肺失清肅。肺氣虛,難於自潔,失清肅。肺腎陰虛,肺失所養,肺絡受損,亦失清肅。清代陳修園認定“咳嗽不止於肺,亦不離乎肺”。
咳嗽是現象,排異是本質,異者,“痰”也。中醫認為咳嗽多有痰,而小兒不會吐痰,必然通過咳嗽以排痰。

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以咳嗽為主要症狀,多繼發於感冒發燒之後,常因氣候變化誘發。
2.肺部聽診呼吸音粗糙,可聞及乾、濕噦音。X片示支氣管或肺紋理紊亂或增粗。
(二)鑒盛診新
1.頓咳由時行癘氣所致。病程長。初咳期7N10天,似感冒。先發熱2—3天,熱退始咳,咳嗽逐漸密集、加重,夜咳為主。痙咳期2~4周或更長,典型的百日咳征,即陣發性、痙攣性、劇烈咳嗽,咳後伴雞嗚樣吸氣聲;兼面目浮腫,目睛出血,舌系帶潰瘍。恢復期2—3周;痙咳減輕乃至消失;以乾咳無痰,或痰少質黏,咳聲嘶啞為主症。
2.肺炎喘嗽以發熱,咳嗽,氣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則張口抬肩為將征。嚴重者可見口唇指甲發紺。
3.肺癆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損疾患。以陰虛燥熱為特徵,臨床表現為咳嗽,咳血,潮熱,盜汗及身體消瘦等。

治療

(一)治法
清肅肺金為咳嗽的基本治法。外感咳嗽輔以疏風解表,宣肺祛邪。內傷咳嗽實證應針對痰、氣、火熱等不同狀態,輔以化痰,理氣,清降等治法。內傷虛證應針對氣虛或陰虛輔以益氣,養陰治法。
痰是咳嗽的病理產物,又是引起或加重咳嗽的重要原因。判斷痰的性質,化痰、排痰是咳嗽治療過程中不能忽視的問題。
(二)基本方法
清肺平肝(同時操作3—5分鐘)
肺俞操作(分別按揉、叩擊、振、橫擦或平推,共3~5分鐘,令局部透熱)
降肺法(一手扶患兒後枕部,使其頭略前傾。一手掌根節律性擊打患兒背部,並就勢向下推進,1~2分鐘)
肅肺(抱兒側向坐於大腿,雙掌一前一後夾持患兒前胸後背,從上至下依次推抹、搓揉、叩擊並擠壓,以上為1遍。操作3~5遍)
按缺盆(兩拇指或食指置於兩缺盆,同時下按至患兒最大忍受度,停留數秒,放鬆,再按,反覆操作30秒)
咳穴催咳並抱肚(取坐位。以拇指或中指橫向置於天突穴上1寸,用力下按並橫撥催患兒咳嗽;然後迅速以雙掌抱患兒胸部擠壓3~5次)
方解:清肺經清肅肺臟,化痰順氣祛邪。清肝經平息肝旺,二穴同用治各種咳嗽有效。肺俞位於肺區,專一治肺,亦令肺金清肅。降肺法與肅肺法振動胸廓,化痰散結。缺盆鎮靜化痰止咳。咳穴催咳,抱肚法擠壓胸廓。全方通過降逆、化痰、順氣、鎮靜和催咳催吐之法使肺金清肅而咳止。
(三)操作指南
1.肺在上焦,肝在下焦。肺降肝升為升降常態。咳嗽為肺氣上逆,自當清降肺金。但因肝氣之升,最易木火刑金,使肺氣難降。故民間推拿大多清肺經與清肝經同用,冠之為“清肺平肝”。宜久推多推。
2,清肅肺經,在手有肺經、肝經,在體有肺俞,肺俞專一治肺,其操作不在於手法種類,也不在於時間長短。獲取療效的關鍵在於給肺俞足夠刺激。臨床以局部潮紅和發熱為度,如不熱,甚至可用海鹽蘸水,橫擦之。
3.降肺與肅肺法為在胸廓局部操作,通過振拍、叩擊與推抹直接作用於肺系。拍擊時力度較重,以胸廓振動為佳。由於肺係為人體自身固定結構,而痰與分泌物為病理性附著之物.本身具有流動性。通過振拍使之脫離附著部位而隨咳嗽排出。
4.早在《內經》時代,缺盆就用來清熱,豁痰,以指按之具有化痰,鎮靜之功,對於咳嗽連聲,喉癢即咳等症狀具有明顯緩解作用。操作時要求逐漸加力至患兒最大忍受度。孩子太小可能哭鬧,亦應堅持運用。
5.抱肚實則抱胸。咳穴催咳與抱肚法應按順序操作,即先催咳,再抱肚。該法刺激強度大,多於操作之末,且非常規方法。臨床可根據咳嗽伴嘔吐,喉間痰鳴和體位變動咳嗽加重(尤其是早晨起床)等判斷有痰,然後運用。催吐不一定非吐不可,小兒不會吐痰,刺激之痰常常被其吞咽掉。只要患兒產生深部咳嗽,有吞咽反射即可。吞咽人胃,肺亦清肅。該法不宜在哺乳之後操作。
(四)辨證施治
1.外感咳嗽
(1)風寒咳嗽:以咽癢聲重,鼻塞流涕,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浮紅為特徵。治宜祛風散寒,宣肺止咳。基本方重點清肺平肝,肅肺法。加揉外勞1分鐘,拿列缺30~40秒,拿風池與頸夾脊1~2分鐘。
(2)風熱咳嗽:以咽喉疼痛,口渴,濁涕,發熱,微汗出,舌質紅,脈浮數,指紋紫為特徵。治宜疏散風熱,宣肺止咳。基本方重點清肺平肝,肺俞操作。加清天河水3—5分鐘,清天柱骨令局部潮紅,拿肩井1—3分鈄。
2.內傷咳嗽
(1)痰濕咳嗽:以咳聲重濁,喉間痰鳴,納呆,苔白膩,脈濡,指紋滯為特徵。治宜燥濕化痰。基本方重點按缺盆,催咳催吐與抱肚法。加掐揉板門10次,紋路推法(掐四橫紋5遍,掐小橫紋5遍,揉掌小橫紋2~3分鐘),開璇璣3—5遍,揉膻中並乳旁乳根l一2分鐘。
(2)痰熱咳嗽:以發熱後咳嗽,咳聲深沉,痰黃質稠,面紅,唇紅,口渴,煩躁不寧,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絳為特徵。治宜清肺化痰。痰濕咳嗽方加清天柱骨令局部發熱,推橋弓5—10次。
(3)陰虛咳嗽:以咳嗽日久,乾咳無痰,喉癢聲嘶,面頰紅赤,潮熱、盜汗,咽乾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指紋深紅為特徵。治宜滋陰潤肺。基本方重點降肺法,肅肺法。加補腎經、揉二人上馬、輕揉天突穴各1~3分鐘。
(4)氣虛咳嗽:以咳嗽日久,咳聲無力,氣短懶言,語聲低微,面白,畏寒,動則汗出,舌質淡,脈細,指紋淡為特徵。治宜補益肺氣,斂肺止咳。基本方重點抱肚法,肺俞操作。加補脾經、補肺經各3~5分鐘,捏脊3~6遍,拿喉結10~20次。

注意事項

1.小兒推拿治療咳嗽有療效,但治療需要時間。外感咳嗽可推3—5天,內傷咳嗽推拿時間相對較長。小兒感冒發燒當時可能並木咳嗽,但熱退或感冒症狀消失後卻常常遺留咳嗽,故在治療感冒發燒時應有預見性,事先告之家長。
2.不要見咳止咳,咳嗽為保護性反應,小兒不會吐痰,但痰卻肯定存在,只有痰盡,咳嗽才能止。有時推拿後咳嗽加重,不必驚慌,應密切關注是排異過程還是病情加重。
3.預防感冒有重要意義。經常感冒,或感冒日久,易使肺失宣降,氣機閉塞,引發咳嗽。提高抵抗力,預防感冒對預防咳嗽有重要意義。
4.小兒鼻炎、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肥大等疾病也常常以咳嗽為主要症狀。臨床要注意鑑別,治病求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