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西藏

對話西藏

《對話西藏》是201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希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對話西藏:神話與現實》內容簡介:歷史上的西藏不是西方文學作品裡虛構的香格里拉,現實中的西藏更不是某些西方評論家筆下的“人間地獄”只有通過中西方自由平等的對活才會讓世界看到到真實的西藏。

作者簡介

李希光,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巴基斯坦文化與傳播中心主任、西南政法大學世界與中國議程研究院院長、喜馬拉雅研究所籌備組組長。自1987年以來,曾12次赴藏區考察、採訪和帶學生社會實踐。

圖書目錄

天上的一堂課:西藏知識對話(代序)

對話

1.第一場對話:解構香格里拉神話

“神話就是你聽過但沒見過的東西,”MilesYoung說。為什麼包括《西藏七年》的作者海因里希?哈勒和當代的好萊塢明星李察?基爾等西方人會得出“中國入侵西藏”的結論,因為他們的推斷基於一個先入為主的“前提”——西藏是香格里拉,而他們透過這種浪漫觀點看到的西藏“事實”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顏色。

2.第二場對話:“我們急切地想知道西藏的變化”

中國藏族人中的絕大多數是農民,他們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真正想要了解這些情況的西方人並不是很多”,來自甘孜的藏族學者格勒說。達賴喇嘛在西方媒體上所構建的“現實”被許多西方人認為是西藏的全部真實。西方記者需要獨立地報導西藏的現實,而不是在國際傳播中隨波逐流。

3.第三場對話:西藏的神話與歷史真實,

西方媒體上的“西藏問題”實際上是“達賴問題”,西藏本身不是問題。西藏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中國其他地區同樣存在的。“西方媒體和一些西方國家成功地把達賴喇嘛塑造成藏人唯一合法的代表,把他國際化”,半島電視台記者伊扎特說。在達賴問題上,中西方是完全對立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誰也不聽誰的,都認為自己的知識才是正確的,對方的知識是錯誤的。

4.第四場對話:西藏是否可以與現代化隔絕?

“西藏文化的延續可能比西藏獨立更難實現,”西域歷史語言學家沈衛榮說,“現代化是非常痛苦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包括我們漢人失去了很多很多。”那么西藏是否就要與現代化隔絕?西藏社會經濟學家羅絨戰堆說,“不能把藏族人與世隔絕地放在那個地方,這是不公平的,藏族人也有基本的權利來享受世界現代化的成果,但是如何享受這是一個問題”。

5.第五場對話:西藏的文化自決

文化自決就像自由、民主、人權一樣是非常好聽的詞,“但我們是不是應當更加謹慎地用這個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希說,“當我們談到文化自決的時候,肯定會和政治自決聯繫起來,這種自決到底是怎樣進行的?西藏的神權算不算文化的一部分,農奴算不算文化的一部分?”真正的文化自決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是人民的選擇,而不是政客們談判的砝碼。

6.第六場對話:“西藏問題實際上是達賴問題”

美國通過內戰摧毀了奴隸制,中國通過民主改革解放了西藏農奴。“你不能說,'民主'是西方用的詞,我們不能用,”王希說。中國必須重新撿起自由、民主、人權的大旗。不論達賴問題也好。西藏議題也好,中國應通過西藏這樣一個案例重新構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讓人看到西藏解放比關,當年解放黑奴還要徹底和偉大。

7.第七場對話:西方對達賴喇嘛政治崇拜之分析

“西方的大部分人都認為達賴喇嘛明察善斷、悲天憫人,甚至是位英雄人物。他們從未聆聽過任何有關達賴喇嘛政治見解或政治角色的嚴肅的分析。”沙伯力說。達賴喇嘛作為“和平人士”的世界形象到底是如何為分裂主義鋪平了道路呢?

第八場對話:當代達賴喇嘛的宣傳藝術,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然而英文“China”沒有準確表達地理、歷史、政治和現實中“Zhong-guo”(中國)的意思。“China”在西方話語中是以一個“漢字和儒家文明”的形象出現的,西方常常把漢族、漢字、漢文化跟中國、中文和中國文化視為一體。達賴利用西方在語言上的誤讀,反覆強調China和Tibet(西藏)的對立,毫不含糊地在中國與西藏對立的框架中,使用西方的話語來表達他的觀點。

思考

9.一個中國藏族學者眼中的達賴問題,

10.從美國黑奴解放看達賴問題

11.西藏對西方意味著什麼?

12.解讀當代達賴的演講技巧

研究

13.達賴對西方主流社會的軟宣傳

14.西方媒體“3?14”事件報導框架研究

15.西方主流媒體達賴報導新聞背景研究

16.國際草根網路媒體的西藏話語研究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