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芳樹

對芳樹

對芳樹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作詩詞之一。

作品原文

對 芳 樹
迢迢芳園樹,列映清池曲。
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綠。
風條灑余靄,露葉承新旭。
佳人不可攀,下有往來躅。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悼亡詩。詩人於公元762年(寶應元年)結婚,時年二十六歲。婚後十幾年,夫妻“賓敬如始來”,感情非常融洽。不幸妻子中年病逝,拋下丈夫和兒女。中年喪偶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更何況他們是一對感情深摯的夫妻。詩人異常感傷,寫下悼亡詩十九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首二句是起興兼比喻:“迢迢芳園樹,列映清池曲。”“迢迢”,高大美好的樣子。這兩句既是對園中實景的生動描繪,也是對昔日美好夫妻生活的比喻;比喻美好的夫妻,如魚得水之歡欣。如芳林映清池之和諧,但是,妻子故去了,園中之景尚存,因而引出次二句的慨嘆:“對此傷人心,還如故時綠。”芳樹碧綠,池水清清,美景一如故舊,唯獨不見妻子的倩影。物依舊,人已故。睹物思人,詩人追念之情縷縷傳出。
“風條灑余靄,露葉承新旭”,是承“還如故時綠”而來,意思是芳樹新美,遠枝搖搖,在微風中露水從遠枝風條中拋灑;露葉青翠如碧,迎接著朝陽的升起,承受著旭光的照耀,顯得新美可愛,生機盎然。然而詩人寫這清景佳趣,並非要抒發“賞心悅目”之思,而是要表達其“坐念綺窗空,翻傷清景好”(《月夜》,亦悼亡詩)之慨;抒發的是“空游昨日地,不見昨日人”之悵惘。這裡是以樂景寫哀情,借美景反襯內心的傷感。
詩末直接將芳樹看作故妻:“佳人不可攀,下有往來躅。”“攀”即攀折;“躅”指往返的腳印。字面是說:不要隨意攀折這芳菲佳樹,樹下有我徘徊往返的腳印。其實際意思是:視芳樹如故妻,因而不要使其受到半點損傷;自己也需時時在芳樹下徘徊停留,精心地保護她。
本詩純用比興之體,字面均寫對園中碧樹清池的喜愛、傷、感、依戀之情,而處處流露對故妻的痛悼戀舊之思。這種不即不離的悼亡之作,令人讀來倍感真摯動人。

作者簡介

韋應物像韋應物像
韋應物
(737~792或793)唐代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王孟韋柳”。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2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