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共鳴

將心共鳴

《將心共鳴》,是作者黃鳴寫的一本自傳體書籍,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將心共鳴》作者:黃鳴,1982年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同年就職於原地質礦產部石油鑽井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辭職創辦皇明太陽能有限公司。現任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

將心共鳴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副會長,世界太陽能學會會員,個人擁有50餘項國家專利,被譽為“中國太陽能產業化第一人”。2003年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被評為中國民營經濟十大風雲人物、影響中國家電未來發展趨勢十大創新人物等。因對我國可再生能源事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黃鳴被高票推選為2005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提名獎。2006年獲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7年被世界自然基金會授予“中國可再生能源突出貢獻獎”。個人出版專著《皇明商道》。在商務啟蒙、優勢教育心理學、優勢管理心理學等方面提出的理論與實踐,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胡潤富豪排行榜位居146位。

前言

我的人生八字

記得200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的一期節目,包括我在內的6名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代表,都深有感觸地談起我們這一代人的特點,我用了8個字概括:知足、珍惜、感恩、回報。接下去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講到要如何回報恩人、回報社會。

回想幾十年的人生歷程,如何叫我不知足,如何叫我不珍惜,如何叫我不感恩,如何叫我不盡力地回報社會?

知足、珍惜,使我心志平和、努力進取,為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我6歲時,父親就癱瘓不起,一直十幾年。文化大革命時期,作為“黑五類”子女,我對生活和命運根本不敢有任何奢望,就連上高中、當工人、結婚娶媳婦這些現代人認為極為平常的事情都不敢想。記得17歲那年,偶然聽到父母、奶奶為我未來的婚事犯愁:“鳴兒將來怎么娶媳婦呀”,“要不考慮一下老家的遠房表妹”,弄得大學畢業後老家還有人問那件婚事能不能成。

正在這種萬念俱灰的情況下,我的好運接連不斷。

1973年,眼看家庭出身不好進不了高中,卻正好趕上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那年實行入學考試。我數理化總分考了全校第三,為此校黨委專門開會討論是否可以錄取我,結果我僥倖入學。好不容易上了高中,當然就要努力學習,這樣不經意中也為今後參加高考打下了基礎。

文革中上山下鄉政策第一次開禁,家中排行老大可以留城不下鄉。我是家中長子,好不容易可以不下鄉,能留在城裡乾臨時工,備感不易,於是乾小工特別賣力,因此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兒。

文革中第一次正式招工,我好不容易當了工人,便拚命學藝:車、刨、磨、焊、鉗,什麼都學一招,銑工學徒期一般為3年,我一年就可以帶另外兩名徒弟了,這樣為今後動手創業練就了十八般武藝。

文革後第一次恢復高考,我考上了大學。我更加珍惜這個改變我一生命運的機會,除了上課全神貫注之外,課餘成了我和時間賽跑的主戰場。我最大的敵人是教室和宿舍管理員,因為教室管理員經常在晚上11點以後把我們從教室里趕出來,晚上12點以後宿舍管理員經常“拉閘限電”,校園裡的路燈和被窩裡的手電筒成了我傲視“困難”的有力工具。圖書館內我對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薩特、弗洛伊德、米開朗其羅、巴洛夫等(我是工科生)的著作飢不擇食,生吞活剝,補上了作為工科生在文科知識和人文素養方面的缺失。如此為今後從事研發和學術工作鋪好了路。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為了抓住能夠成為科學家(童年夢想)的機會,我一個人搶下七八個課題的管理權,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其他時間基本都在辦公室度過,以至於結婚後的前幾年,妻子都無法適應我的生活規律。這些不僅為我積累了科技創新能力和實戰經驗,也為我後來適應個人創業的時間節律打下了基礎。

於是,1992年小平南巡後單位第一次試辦實體,是我領銜。有了個人創業的機會後,我不僅延續了多年養成的勤奮堅忍的習慣,還因為珍惜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當時已近不惑之年了)而不斷學習,積累管理經驗、知識和技能。

1995年我辭去公職下海辦企業,在內無參照、外無引進的背景下,我和我的團隊不僅建立了涵蓋世界太陽能熱利用研究領域的核心技術體系,完全自主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太陽能產品工業化生產體系,而且在市場、服務、研發、管理、上下游產業鏈等方面完成了產業系統化建設。由我們集團開創的太陽能可持續商業化發展模式,成功實現了西方已開發國家30多年沒有達成的產業化夢想,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樹立了榜樣和方向。據《可再生能源世界》雜誌統計,目前我國太陽能集熱器推廣量約占世界總量的76%,成為“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總量和太陽能節能環保第一大國”。目前集團一年的推廣量相當於整個歐盟的總和,比北美的兩倍還多。皇明成了太陽能產業的開拓者和形象代言人,鑄就了太陽能第一品牌。集團所在地山東德州,成了中國太陽能人才的培訓基地,成了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

感恩、回報,讓我不計報酬、不算成本地付出與奉獻,結果我得到了更多的回報。

我人生中的這一個個奇蹟,都是托改革開放的福,托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福,所以在創業取得成績之前,我就總是知足並感恩不盡;有了些成績之後,對取得的一切更是十分珍惜,報恩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們這一代人在無望中掙扎了很多年,有了機會就像落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任何時候都不忘努力學習、拚命工作,以此表達感恩的心。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總是追求一種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社會上對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普遍認為他們好用;而20多年後,事實也證明他們已經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能夠撐起中國的脊樑,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基礎有多么好,恰恰相反,十年浩劫耽誤了許多人的年華,當時我們若參加現在的高考,最多只能得現在考生分數的一半。但為什麼我們能夠奮發、成功?大概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對命運的知足,對給我們一切的國家、社會、父母、老師、同事、朋友,以及一切有益有助有恩於我們和支持我們的人,心懷感恩之情,對眼前取得的任何一點點成績和進步都萬分珍惜,對生活中任何一點一滴收穫都備感珍貴,總想盡我們的全力去回報這一切。

也正因為這些,我們才能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奮鬥、不斷進步,也才能得到社會給我們在物質、榮譽、地位和前途等多方面的豐厚回報,而這些,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期望。這些豐厚回報讓我們更加知足、珍惜和感恩,使得我們不斷尋求探索以求更多地回報社會。

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十幾年的商海拼搏,經歷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誤,看到了太多的浮躁和焦慮,也有不少成功的心得和進步的感悟。每每聽到許多人在生活、工作、創業方面有諸多的疑難困惑,看到人們在重複我和他人的失誤和彎路,甚至眼睜睜地看到一些人毫無察覺地走向企業經營的深淵和人生的誤區,我總是心裡不安。

企業倒閉,使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和汗水付諸東流;人生誤入心理陷阱,又有多少人因此耽誤了一生。尤其是當前年青一代,從小沒有受過苦難訓練,相對比較脆弱,剛剛步入社會,心高氣傲,一朝受挫,一生自信難以重建,如無人引導很可能一世潦倒,所以我急切地想把自己多年人生奮鬥和選人帶人用人、講課授業中的體會傳達給青年人。

而傳播思想、澄清觀念,本也是一個企業家應擔起的社會責任。從2005年,我退出管理一線,專事董事長一職,有了較多的時間,除了以中國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形象代言人的身份“拋頭露面”,為了自己的使命“鼓”與“呼”之外,我還到各大學、論壇為年輕人授課,開闢了老闆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思考。

現在,從我這兩年的部落格中擇選了一些相關文章整理成書,主要談談自己取得進步的一些感悟和成功的心得,以期對當下處於困惑中的年輕人有一些幫助,也算是履行一個企業公民的責任吧。總結我的人生經歷,其中有以下幾點體悟:

(1)人這一輩子,要保留有夢想有追求的秉性,並且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不斷付出努力,戰勝挫折這就是非常具有價值的人生。

(2)要成才,必須作好吃苦的思想準備,視磨難為財富,踏踏實實地練好基本功。

(3)團隊使我們的人生價值倍增,投身於一個有共同價值觀的團隊,必將成就你的人生夢想。

(4)學習應該是人的第一需求,是人一生的愛好,只看重它的功利目的,必將失去學習的樂趣,減弱了人們進步的動力,實現不了快樂的人生。

(5)情商勝過智商,優勢心理也可像鍛鍊身體一樣通過訓練而獲得,優勢心理是我們對付問題的法寶。

(6)對想成功創業的人士來說,熱愛與興趣是根本,而尋找並擴大自己的優勢則是要義所在。

樹立對人生和事業的正確態度並始終貫徹執行,是時代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最大要求。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和輝煌,人類也才有可能走向幸福、和諧的康莊大道。如能把我的這些話當成你人生路上的箴言,我將不勝榮幸。

黃鳴

2008年4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