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誤區

《人生的誤區》,作者:孫婷,金波 編著,由中國發展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想要成功,更應該下功夫的是怎樣擺脫那些消極的、負面的、失敗的因子,也就是說:走出人生的誤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想要成功,更應該下功夫的是怎樣擺脫那些消極的、負面的、失敗的因子,也就是說:走出人生的誤區。人生的誤區,是人們身上那些消極、負面、失敗因子的具體表現,包括思想認識方面的,也包括言行舉止方面的。人生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受其左右。人生的成敗,其實更多的是根源於能否走出這些誤區。本書概括了一些人生中常見的誤區,並作了粗略的分類,共分為11個方面,涉及心理、性格、價值觀、生活態度、自我認識和定位等內容。

為了與書名相吻合,在安排篇章標題的時候,我們有意識地在章題上用了反面的表述,也就是把種種誤區作為標題。如果讀到這樣的標題,能夠很迅速地反映出來“這是錯的”,那說明我們對這一誤區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如果覺得似是而非、模稜兩可,我們多半陷入了這一誤區,需要認真地讀讀這節文字。

編輯推薦

接受事實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威廉·詹姆士(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

成功,是一種從一個失敗走到另一個失敗,卻始終能夠不喪失信心的能力。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遠沒有失敗過的人。

——溫斯頓·邱吉爾(英國前首相,作家、畫家)

許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正在於他們總是做錯什麼,並為此耿耿於懷。

——戴爾·卡耐基(美國成功學家)

許多看似有理的觀念,其實大錯特錯,貽害萬千。

——愛默生(美國哲學家)

避開了人生誤區的人,是那些自主、自信、自立的人。

-蒂娜·特西納(美國心靈自助專家)

挑戰人性的弱點,走出人生的誤區。

目錄

第一篇 陷入人生的誤區,必然阻擋我們成功的腳步

1 生活總是公平的

2 用非黑即白的觀點看世界

3 成功與善良無關

4 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5 成功需要高起點

6 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條

7 機遇在遠方

8 無所謂目標,只要努力就行

9 被昨天的成敗榮辱所囿

10 不理解放棄的智慧

11 我不可以犯錯誤

第二篇 成功的關鍵因素的是我們自己

1 渴望得到每個人的讚許

2 我沒有任何機會

3 至今尚未成功是因為運氣不好

4 因為別人的否定而放棄

5 時時處處依賴別人而活

6 最大的挑戰是對手

7 把自己的命運交與別人

第三篇 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籤,我們就會真的失敗

1 沒有好牌,就放棄羸的努力

2 沉浸於失敗之中不自撥

3 我不可能獲得如此成就

4 我不能完成這項任務

5 止步於想像中的困難

6 沒有高學歷,怎么能成功

7 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四篇 有問題的性格決定失敗的命運

1 一味追求完美

2 我能夠做好一切事情

3 缺乏必要的邊界感

4 拒絕改變自己

5 一失足成千古恨

6 羞於說出自己的優點

7 率性而為,我行我素

8 萬事不求人

9 爭強好勝,過分自負

10 絕不模仿他人

11 尋找藉口,推脫責任

12 拒絕有風險的機遇

13 逃避自己的缺憾

第五篇 態度決定一切,校正心態快樂成功

第六篇 陷入工作和事業的誤區將有礙我們的發展

第七篇 不懂交際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

第八篇 學習是終身大事,別陷入狹隘的學習觀中

第九篇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如何運用

第十篇 金魚是重要的,但不是萬能的

第十一篇 幸福要靠自己把握,別讓幸福擦肩而過

書摘

書摘

成功與善良無關

許多人將成功的因素聚焦到了很多方面,卻惟獨忽略了善良。也許有人以為這是借著成功的幌子向他灌輸道德觀。如果真的這么想,那他真的忽略了善良的力量,也讓自己的人生陷入了一個誤區。

在總結成功的因素時,人們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能力、機遇、關係等等,很少人在品德的領域注目,當然也就不會把善良看成成功的因素,甚至相反,認為成功可以不擇手段,不擇手段的人更多成功。實際情形並非如此,這種觀點真可謂大錯特錯了。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抱著一種善良的願望去開創事業、最終獲得成功。如福特是為了普及汽車,比爾·蓋茨希望電腦與軟體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抱有善良的願望,你才能真正關心人們的需求與願望;而只有那些能滿足人們願望與需求的人,才能獲得卓越的成功。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目的是要讓"家家戶戶都點上電燈"。所以,從一開始他便對自己提出:發明的電燈必須簡便、適用、便宜、耐用、無臭、無煙、無毒。他用1600多種材料做試驗,發現白金燈絲效果較好。但是,他想黃金就夠貴了,白金更貴,普通老百姓是絕對用不起的,於是放棄了白金燈絲,繼續尋找更合適的燈絲。

成為一個善良的、關心別人的人,往往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與回報,因為人們總是更願意把機會讓給一個關心別人的人。在一個多雨的午後,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的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的櫃檯人員都不理她,但有一位年輕人卻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麼。當她回答說只是在等雨停時,這位年輕人並沒有推銷給她不需要的東西,也沒有轉身離去,而是拿給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後,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人說了聲謝謝,並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之後,這家店主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年輕人前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這封信就是那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當這位年輕人打點行裝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升格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伙人了。

這個年輕人的成功,就在於他稟賦善良的品性,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關心和禮貌。

《聖經》上說,有個人招待了一群衣衫破爛且長相醜陋的客人,等客人離去,才發現他們原來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從此,做父母的就教導孩子們說:碰到衣衫破爛或長相醜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幫助他。因為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