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齋月

封齋月又稱齋月,齋月(英語:Ramadan,阿拉伯語:رمضان‎),又譯拉瑪丹月,是伊斯蘭曆第九個月,該月名字意為“禁月”,本月是穆斯林齋月,是十二個月中最神聖者,這個月是真主安拉Allah將古蘭經Quran下降給穆罕默德聖人的月份,並且古蘭經里明言規定此月符合條件之穆斯林必須守齋戒,從日出到日落都停止一切飲食、性事等活動,日落後即可進食恢復正常作息,直到晨禮(日出)前都能吃喝,晨禮喚拜一起便又進入齋戒狀態。

封齋月

封齋月又稱齋月,(英語:Ramadan,阿拉伯語:رمضان‎),又譯拉瑪丹月,是伊斯蘭曆第九個月,該月名字意為“禁月”,本月是穆斯林齋月,是十二個月中最神聖者,這個月是真主安拉Allah將古蘭經Quran下降給穆罕默德聖人的月份,並且古蘭經里明言規定此月符合條件之穆斯林必須守齋戒,從日出到日落都停止一切飲食、性事等活動,日落後即可進食恢復正常作息,直到晨禮(日出)前都能吃喝,晨禮喚拜一起便又進入齋戒狀態。

齋月簡介

齋月齋月(Ramadan)是伊斯蘭教曆九月。系阿拉伯語“萊麥丹”(Ramadan)的意譯。因教義規定,穆斯林在該月履行五大天命之一的齋戒功課,故名。《古蘭經》‘云:“萊麥丹月中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別真偽,故在此月中,你們當齋戒。”據載,齋月系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的第二年作為履行齋戒功課的月份。聖訓中也有“你們要見新月而封齋,見新月而開齋”的話。因此萊麥丹月齋戒最多是30天。伊斯蘭教法規定:全體穆斯林,除病人、孕婦、餵奶的婦女、幼兒以及在日出前踏上旅途的人之外,均應全月齋戒。封齋從黎明至日落,戒飲食,戒房事,戒絕醜行和穢語,並認為其意義除完成宗教義務外,還在於陶冶性格,克制私慾,體會窮人飢餓之苦,萌發惻隱之心,以資濟貧、行善。

齋月過程

齋飯齋飯

齋月齋月即指穆斯林在日出後到日落前齋戒(fasting)。齋戒是伊斯蘭教念(shahada:affirmation)、拜(salat:prayer)、課(zakat:almsgiving)、齋(siyam:fasting)、朝(hajj:pilgrimage)五項基本功課之一,是穆斯林的一種修煉心性的宗教活動。

穆斯林的齋戒源於早期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和猶太教(Judaism)信徒的一種儀式。當年居住在麥加的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為了加強早期的追隨者對真主安拉(Allah)的信心,將齋戒轉化為伊斯蘭教的儀式,後來演變成齋月。齋戒為穆斯林必須遵行的儀式之一,為期一個月,除病人、老年人、年幼者及工作在外者之外,一律要遵行“齋月”禁食。

齋月意義

齋月在穆斯林看來,齋月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貴的月份。伊斯蘭教認為該月是頒降《古蘭經》(theHolyQuran)經文之月。伊斯蘭教認為,齋戒能淨化人的心靈,使人情操高尚,心地善良,還能使富人體驗窮人忍飢挨餓的滋味。

根據伊斯蘭教教義,齋月期間,所有穆斯林從每天的日出到日落期間禁止一切飲食、吸菸和房事等活動。通常,人們在天曉前吃“封齋飯”(suhoor),在日落時以食物或飲料開齋,即“開齋小吃”(iftar)。

齋月期間,穆斯林會到清真寺(Mosque)作禱告,學習《古蘭經》。除平日誦讀的禱文外,他們還會在夜晚誦讀一本特殊的禱文,該禱文比一般的禱文長2至3倍,被稱為“他那威”(Taraweehprayer/NightPrayer)。

齋月起源

齋月根據聖訓,齋月最後十天中的一個單數晚上為“吉慶夜”(Lailat-al-Qadr/theNightofPower),又稱“尊貴之夜”。在某些穆斯林國家中,齋月第27日的前一晚被奉為吉慶夜。伊斯蘭教認為,《古蘭經》是在這晚首次啟示給穆罕默德的。齋月結束後,在回曆十月(Shawwal)的第一天便是開齋節(Id-al-Fitr/theFeastofFastBreaking)。開齋節是一個感恩和慶祝完成真主命令齋戒的日子。在早晨日出後至中午前之間的一段時間,穆斯林要舉行開齋會禮。會禮開始時,穆斯林的老老少少自動排成整齊的行列,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叩拜完畢後,由領拜者作宣講。伊斯蘭教還規定,所有能負擔得起的人,在開齋節前任何時間或開齋節會禮之前,都應該捐贈錢給貧窮的人,稱“麥米錢”(Sadaqat-ul-Fitr)。麥米錢的價值應該至少相當於一頓飯的費用。

齋月原因

齋月伊斯蘭教認為,齋月是尊貴之月,原因有二:①該月為開始降示《古蘭經》之月;②“蓋德爾夜”在該月。齋月來臨,穆斯林歡欣鼓舞,在一些伊斯蘭教國家,人們大都通宵達旦,切磋教義、進行交往和社會活動。在該月內,穆斯林除完成齋戒功課外,還注重施捨和每晚的“特拉威哈”拜,誦讀《古蘭經》等。

首先,當不再注意自己的世俗需要如食物時,可以與上帝及自己的精神一面更加和諧。而且,齋戒還可提醒穆斯林記起窮人的疾苦。這種觀念強化了齋月期間慈善的重要性。齋戒為穆斯林提供了一個實踐自我控制與淨化身心的機會。許多文化和宗教都因為這個目的而實行齋戒。齋月期間,齋戒使穆斯林在精神上變得更為虔誠,也促使他們發展一種與其他穆斯林之間的親密感。

齋月齋月

根據經文:“齋月時,凡是遵守宵禮以顯示自己的信仰和尋求安拉賜福的人,他先前的罪孽將被洗淨。”因此,白天齋戒後的齋月宵禮是為了清除以前犯過的罪孽。這樣,宵禮就成了齋月儀式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齋月結束時,開齋前,穆斯林念誦大讚詞。大讚詞是一段宣言,表明世界上沒有誰比安拉更偉大、更重要。大讚詞一般在穆斯林完成一件重要任務時念誦,如完成齋月把齋時。

翻譯過來,大讚詞宣誦道:“真主至大,真主至大。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至大。真主至大,一切讚頌全歸真主。”最好男人高聲念誦大讚詞,而女人默念。大讚詞是開齋節開始的信號。它是信仰和圓滿的歡快表達。

《齋月古蘭經》‘云:“萊麥丹月中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別真偽,故在此月中,你們當齋戒。”據載,齋月系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的第二年作為履行齋戒功課的月份。聖訓中也有“你們要見新月而封齋,見新月而開齋”的話。因此萊麥丹月齋戒最多是30天。

由於齋月特定的性質,齋月期間,穆斯林追求的是祥和,一般來說要迴避戰事,但也有例外。在20世紀,齋月期間仍然發生過戰爭,其中最著名的戰爭就是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間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齋月戰爭”。伊朗同伊拉克的戰爭中,雙方曾多次在齋月期間向對方發動軍事攻勢,又稱“齋月行動”。

齋月期間的飲食習俗

齋月穆斯林通常把封齋叫“閉齋”或“把齋”,把齋人每天凌晨3至16時閉齋(不吃不喝),日落星現後,才能飲茶進餐。齋月里常念“普爾乾”(《古蘭經》的別稱)以履“念功”。歷時一個多月的齋戒完成後,要在清真寺里舉行盛大隆重的開齋節慶祝儀式。開齋節”既是對圓滿完成“拉馬丹”月齋功的慶祝,又是穆斯林家庭合家團賀,聚會相見的良宵美辰。在這天穆斯林男女要淋浴、燃香、更新衣,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聽阿訇講“瓦爾孜”(講經)。做完禮拜後,家家都要翦炸油香、饊子、麻花,有的還要宰雞、宰羊,烹製本民族本地區獨具風味的菜餚。如寧夏回民的清燉羊肉、粉湯餃子、手抓羊肉、糖醋鯉魚;新疆的抓飯、烤全羊;蘭州的牛肉拉麵、清蒸雞;西安的羊肉泡饃等。親友相見,互道“色倆目”問好祝安。有的請阿訇到亡故親友墳墓上育讀《古蘭經》,悼念亡故的親人,以寄託哀思,祈求真主慈憫亡人早日進入天堂。

齋月齋月

齋月是哪個地方的節日

齋月根據史籍記載,齋戒制度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由麥加遷移到麥地那的第二年8月規定的。伊斯蘭教曆規定每年9月是教徒齋戒的月份,並說齋月是最尊貴的月份。這是因為在“齋月中真主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清真偽。”因此,在齋月期間全球穆斯林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

齋月是指伊斯蘭曆的9月,阿拉伯語叫"拉馬丹"。按照伊斯蘭教教義,齋月是偉大、喜慶、吉祥和尊貴的月份。因為安拉是在這個月把《古蘭經》降給穆斯林的。

伊斯蘭教關於齋月最早的正式規定,始於公元623年。《古蘭經》第二章第183、184、185、187節等對此都有記述。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也說:“拉馬丹月是安拉的月份,它貴過一年中的任何一個月。”

齋月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新月牙的出現為準,伊斯蘭教長在清真寺的宣禮樓上遙望天空,如果看到了纖細的新月,齋月即開始。

由於看到月牙時間不一,不同伊斯蘭國家進入齋月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同時,因為伊斯蘭曆每年約355天,與公曆相差10天左右,所以齋月在公曆中沒有固定的時間。

在齋月里,每天日出至日落期間,除了患病者、旅行者、乳嬰、孕婦、脯乳婦、產婦、正在行經的婦女以及作戰的士兵外,成年的穆斯林必須嚴格把齋,不吃不喝,不抽菸不飲酒、不行房事等。直到太陽西沉,人們才進餐,隨後或消遣娛樂,或走親訪友,歡天喜地如同過年。

開齋節

齋月結束的第二天,便是穆斯林的開齋節。節日一般放假三天。人們要去清真寺作禮拜,親朋好友之間也要相互登門道賀,許多青年男女也特意安排在此時舉行盛大婚禮,更為節日增添了喜慶氣氛。

開齋節是伊斯蘭的兩大節日之一,是整個穆斯林世界普天歡慶之日,人人互致問候:“爾德·穆巴拉克!(節日吉祥!)”。

在這一日,穆斯林身穿節日的盛裝,參加節日會禮,相互拜訪,共同感贊真主的恩典和慈憫,慶祝順利完成一年一度的第二大主命——齋戒與齋月結束。

這一天,伊斯蘭教規定每個穆斯林在舉行行宗教儀式的同時,須完成一項社會方面的義務——開齋捐(即開齋節的施捨),讓每個穆斯林過一個幸福而愉快的節日,用開齋捐賑濟貧困者,填補此日的不足,使他們不要為節日的生活而奔波,無法與穆斯林同胞共享節日的快樂,使每個穆斯林都享受到宗教的溫暖和穆斯林之間的親情友愛與幫助,體現出人類社會的文明。

穆斯林的齋月

齋飯齋飯

齋月是指伊斯蘭曆的9月,阿拉伯語叫"拉馬丹"。按照伊斯蘭教教義,齋月是偉大、喜慶、吉祥和尊貴的月份。因為安拉是在這個月把《古蘭經》降給穆斯林的。

伊斯蘭教關於齋月最早的正式規定,始於公元623年。《古蘭經》第二章第183、184、185、187節等對此都有記述。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也說:“拉馬丹月是安拉的月份,它貴過一年中的任何一個月。”

齋月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新月牙的出現為準,伊斯蘭教長在清真寺的宣禮樓上遙望天空,如果看到了纖細的新月,齋月即開始。

由於看到月牙時間不一,不同伊斯蘭國家進入齋月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同時,因為伊斯蘭曆每年約355天,與公曆相差10天左右,所以齋月在公曆中沒有固定的時間。

在齋月里,每天日出至日落期間,除了患病者、旅行者、乳嬰、孕婦、哺乳婦、產婦、正在行經的婦女以及作戰的士兵外,成年的穆斯林必須嚴格把齋,不吃不喝,不抽菸不飲酒、不行房事等。直到太陽西沉,人們才進餐,隨後或消遣娛樂,或走親訪友,歡天喜地如同過年。

中東地區穆斯林齋月節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或者因為望月習慣不同﹐所有穆斯林都將在“見到新月”後進入齋月﹐相差不過一天。從中東到歐美﹐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穆斯林﹐都將在星期一(9月1日)迎接貴齋月第一天﹐泰勒威哈夜功拜在齋月前夕的星期日晚間開始。

海灣地區

海灣國家從兩天前開始﹐每天公布“望月報告”﹐例如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法學家理事會在星期六(2008年8月30日)的報告說﹕“今夜無人看到新月的出現”﹐但理事會專家們預告﹐舍爾邦月(8月)將於8月31日結束﹐接著就是齋月﹐預計齋月從9月1日開始。在其它海灣國家的每日新聞上﹐都能看到同樣的望月報告﹐如阿聯﹑卡達﹑科威特﹑巴林和葉門﹐望月報告都是以國內最受信任的權威人士的名義公布。

在巴勒斯坦﹐哈馬斯與法赫特在政治上有分歧﹐但雙方領導的巴勒斯坦人民在信仰上保持一致﹐同時宣布2008年9月1日星期一進入齋月。加薩走廊和西岸宗教權威不約而同公布的聲明中﹐號召巴勒斯坦同胞們在面對強敵時必須團結一致﹐爭取勝利﹐貴齋月是同胞團結的最佳時機﹐以向真主表示忠誠的共同心愿加強民族團結。

在被美軍占領中的伊拉克﹐存在什葉派與遜尼派兩教派的分歧﹐但信仰一致﹐齋月的準則相同﹐所以兩大教派的權威學者在星期六發出公告說﹐尚未見月﹐齋月必將從星期一開始。敘利亞最高宗教領袖﹑埃及國家大穆夫提和吉布地宗教與公正部﹐也都分別通告全國居民﹐2008年齋月的起始將在星期一。

歐洲地區

歐洲各國穆斯林領導機構各自向本國穆斯林宣告歐洲統一進入齋月的日子﹐如波士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科索沃﹑馬其頓﹑保加利亞﹑黑山共和國﹐這些國家傳統習慣跟隨土耳其體制。西歐國家的穆斯林組織也都遵循歐洲理事會的決定﹐確定同一日期進入齋月﹐如法國﹑比利時、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捷克﹑羅馬尼亞﹑烏克蘭﹐其中許多國家歷來以麥加的齋月日期為準。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俄羅斯對歐洲和中亞的影響舉足輕重。北美洲有三個主要國家﹐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清真寺清真寺

亞洲地區

中亞國家歷來的習慣以土耳其齋月(8月31日)定時為準﹐如亞塞拜然﹑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非洲地區

北非國家有些特別﹐多因傳統習俗﹐各有不同的“望月”習慣和千年不變的確定齋月傳統方式。利比亞宣布齋月從8月31日星期日開始﹔突尼西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三國一致確定在星期日進入齋月﹐甚至還有少數地區定在最晚不過的星期二。

擴展閱讀

1.伊斯蘭教三大聖地及著名清真寺http://www.god8.org/content.asp?id=1478

2.中國伊斯蘭教協會http://www.chinaislam.net.cn/article/2006-10/20061023102542444.html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d2b2d01000614.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