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大一統時期

封建大一統時期,是指秦朝、西漢和東漢時期,我國封建社會首次出現大一統局面。秦朝開創、兩漢發展的一系列中央集權制度,不僅在當時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亡漢興為後世引為史鑑。兩漢初期,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形成“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和漢武帝鼎盛局面。

簡介

秦朝西漢東漢時期,我國封建社會首次出現大一統局面。秦朝開創、兩漢發展的一系列中央集權制度,不僅在當時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亡漢興為後世引為史鑑。兩漢初期,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形成“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和漢武帝鼎盛局面。

歷史條件

客觀條件

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完成封建國家的統一大業,是春秋戰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從春秋列國爭霸到戰國七雄兼併,大國拓展了疆域,實現了區域性的統一,加強了集權的趨勢,新興地主階級加快了統一的步伐。

2、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同周邊少數民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

3、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繫加強,既提出了統一的要求,又為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4、春秋戰國長期戰亂,給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人民渴望統一。

5、秦國逐漸成為了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政權,國富兵強,而關東六國逐漸衰敗下去。秦趙長平之戰後,六國已無力抗禦,秦國“席捲天下”之勢已成。

6商鞅變法為秦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主觀條件

秦始皇帝雄才大略,採取了正確的措施。

1、重用李斯等有才能、精於謀略的大臣;

2、取消“逐客令”,廣泛搜羅任用外來人才;

3、部署統一全國的戰略和策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