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山鄉

寺山鄉

寺山鄉位於來賓市興賓區的東南部,鄉政府駐地寺山街,距來賓市區36公里;東與南泗鄉和武宣縣的祿新鄉接壤,南與石牙鄉依山傍水相連,西與三五鄉相鄰,北與蒙村鄉交界,總面積為198.6平方公里。2006年末,寺山鄉有戶數11721戶,總人口59201人,其中男30425人,女28776人;非農業人口767人;壯族人口53441人;漢族5742人;其他民族18人。耕地面積4004公頃,其中旱地2209公頃,水田1795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527公頃。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寺山鄉位於來賓市興賓區的東南部,鄉政府駐地寺山街,距來賓市區36公里;東與南泗鄉和武宣縣的祿新鄉(圖)寺山鄉壤,南與石牙鄉依山傍水相連,西與三五鄉相鄰,北與蒙村鄉交界,總面積為198.6平方公里。2006年末,寺山鄉有戶數11721戶,總人口59201人,其中男30425人,女28776人;非農業人口767人;壯族人口53441人;漢族5742人;其他民族18人。耕地面積4004公頃,其中旱地2209公頃,水田1795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527公頃。

建置沿革

寺山鄉原叫寺腳,居民多為早年從廣東遷移到此。據《翟志》記載,清制基本沿襲明制,道光以前為南三里,轄三團,即康吉團、康泰團、康樂團。民國初年稱為來賓縣第四區。1933年12月,寺山鄉與石牙鄉並為縣第八區,轄1街5個自治村,即寺腳自治街、祿正自治村、東陳自治村、宣揚自治村、羅律自治村、烏慢自治村。1935年改設寺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月,建立寺山區人民政府,區址寺腳街。1951年4月改稱第八區人民政府。1952年11月,區址石牙。1958年11月,撤區設鄉,寺山、石塘2個鄉從石牙分出,寺山鄉址寺腳街,轄寺腳、烏慢、東瓜、東陳、大本、上水、上團7個小鄉;石塘鄉址石塘街,轄石塘、大爐、陳王3個小鄉。1959年2月,石塘鄉併入寺山公社。1961年6月,寺山公社分為寺山、石塘兩個公社。1962年9月,撤消公社,恢復區的建制,寺山、石塘兩個公社合併為寺山區公所,轄寺山、石塘、大爐、陳王、石古、金山、寶山、上團、大本、東陳、東瓜11個公社。1968年3月,成立寺山區。1969年1月改稱寺山人民公社,轄寺山、賀山、大爐、大河、石塘、烏慢、大步、上水、上團、東陳、東瓜、大本、陳王13個生產大隊。1984年9月撤公社設鄉,轄石塘、王元、陳王、大河、大爐、賀山、寺山、烏慢、新步、上水、上團、大本、東陳、獨石、安村、東瓜、六力17個村民委98個自然村。1996年撤村公所改稱村民委,轄權不變,沿襲至今。2007年寺山鄉陳王村民委員會陳王屯更名為鰲山屯。

自然地理

鄉地處丘陵與山地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境內主要山脈座落於西南部,東部、西南部山體相連,山峰成叢,叢間

寺山鄉寺山鄉
岩溶窪地、谷地。主要河流有大河(也叫河敏河),發源於石牙蓮花村螃蟹壩,從南向北貫穿鄉境,注入紅水河。土壤為沙質泥土和泥質沙土。東面為矽質岩紅壤和矽質石礫土,西南為棕色石灰土,中部低谷土質肥沃。已探明的礦產有、滑石、重晶石、鉬、鐵、石灰石等礦。
農業2006年農業總產值達21102萬元,糧食總產量達22277噸。鄉黨委、政府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秋冬蔬菜,當年全鄉蔬菜種值面積1417公頃,比上年增長15%。2006年全鄉有蔗面積3.6萬畝,預計06/07年榨季進廠料蔗達15.98萬噸。
林業2006年共植樹造林471公頃,退耕還林67公頃,義務植樹5萬株。至2006年底全鄉有林面積5310公頃,林木積蓄量為11215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
畜牧業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2006年末生豬出欄69215頭,存欄68900頭;肉羊出欄5739頭;羊出欄3680隻,存欄4130隻;家禽出欄22.244萬羽。類產量5557噸;水產品產量370噸。加強動物防疫工作,畜禽品種改良覆蓋面達85%。
招商引資2006年,寺山鄉引進年產電解錳1萬噸的寺方學江錳礦電解錳生產廠、外地老闆開墾土地、承包荒山造林等項目,共完成招商引資6500萬元。鄉鎮企業實現利稅1750萬元,上繳稅金440萬元,增加值為3320萬元。
交通運輸全鄉有通往來賓、武宣等地二級公路,二級道路17公里,鄉道29公里。全鄉98個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日通往來賓市的班車每15分鐘一個班次,平均每天客流量為3000人次,發往武宣每天18個班次、柳州班車1個班次,平均日客流量300人次。2006年建成石塘至陳王、石塘至王元、寺山至上團三條村級公路,為該鄉的經濟發展開闢了致富道路。
商業貿易全鄉有新集貿市場1個。2006年,有效商業門面215個,攤位404個,從業人員1426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440萬元,集市貿易總額1390多萬元,全鄉有兩個超級市場,村村設有代銷店。
財政金融2006年鄉全鄉財政收入360萬元,財政支出280萬元。境內設有信用社1所,郵電儲蓄所1所,合作基金會2家,年末儲蓄存款餘額1440萬元,農業貸款發放880萬元。
人民生活2006年全鄉農民人均有糧62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780元,每百戶中有94戶有電視機。全鄉共有各種機動車輛2280台,機車4500架,農機544台。
教育1992年年開始,鄉黨委、政府決定加大建校投資,每年籌措教育附加費120多萬元建設學校。1998年通過自治區“兩基”驗收。2006年,全鄉有中學兩所,教職工172人,在校中學生3055人。中心校1所,完小17所,教學點22所,教職工418人,在校小學生5415人,入學率達99.5%。幼稚園3個,專職幼兒教師15人,入園兒童580人。2000年以前,該鄉17所完小僅有中心國小、六力、東陳、大河、賀山等幾所學校各建有一棟教學樓,其餘的均為磚瓦結構房。在幾年時間裡該鄉先後在石塘、王元、陳王、大爐、烏慢、新步、上水、上團、大本、安村、東瓜等學校建起教學樓,全鄉實現國小教學樓房化。
衛生2004年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6年來,農民參合率達到80%;有衛生院1所,在職醫護人員38名,住院病床17張。該級村級衛生合作門診22家,私人門診8家。
供電供水自從農網改造以來,全鄉98個自然村已經全部通電。全鄉有王元、賀山、獨石、寺山、陳王、上水、新步7個村委已經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文物有來賓八景之三(金峰寺風景區、鰲山風景區、古松山風景區),有寺山鄉革命烈士紀念碑園。

重要事件

道光末年(1850),石達開部黃鼎鳳在寺山石塘村等地活動,動員民眾加入太平天國起義軍,很快組織一支隊伍,他們平民心,擒盜匪,使當時的石塘一帶社會平定,人民安寧。1851年,石達開十萬餘人北征,黃緊密配合,打下慶遠、忻城、遷江等地,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
1945年3月,占據中福村的日軍要大爐村民給他們送上2名姑娘,激起村民的憤慨,由黃德樂等18名村民組成自衛隊,叫日軍前來取姑娘,日軍不知是計,來的路上被自衛隊狠狠打擊。擊斃日軍9人,傷6人,自衛隊安然無恙。
1949年11月,寺腳建立根據地游擊隊,隊長梁歡福。
1949年12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寺山境內,解放寺山鄉
1950年5月4日,土匪暴動圍攻石塘區人民政府。6日傍晚,解放軍調來1連兵力將土匪擊敗,打死3人,活捉5人,其餘狼狽逃跑。
1951年9月16日,寺山區大爐鄉回就村婦女潘現來、黃現求、何現紀3人因不堪受家人的虐待而集體投河自盡。經審判。於1952年1月16日和12月3日分別在石塘區和縣城將逼死潘現來的羅秀蘭(潘的家婆)及潘的丈夫韋日耕執行槍決;對虐待黃現求、何現紀的覃達桃(何的後母)、黃達撲(黃的家婆)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年和6個月;對縱容虐待婦女的土改工作隊員梁日雄和大爐鄉鄉長何秀忠分別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和1年。維護婦女的人身權益。
1958年9月11日,縣政法工作組在石牙、寺山兩鄉所謂“恢復中國勝利團”的反革命集團案中,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非法拘捕了108人。除5人被活活打死外,其餘送回公安局看守所關押,並對其中54人擬判徒刑(死刑18人,死緩8人,無期徒刑21人)。在呈報上級政法機關批准執行時,地區、自治區政法機關及時派出工作隊深入實地進行覆核,確定為冤假錯案,提出對全案給予平反的意見。但當時縣政法黨組某些主要領導人繼續堅持錯誤觀點,對在押的103人中的55人以有政治歷史問題和其他錯誤為由,分別又判處有期徒刑28人、教養1人、交民眾管制26人,時稱“來賓108案”。
1968年3月6日上午,寺山區石古與大河兩村民眾,因水利糾紛發生械鬥事件,死4人,傷7人。事件發生後,縣、區、社立即派出工作組進行調解和處理善後工作。
1970年10月9日,鳳凰村民眾與寺山小何村的民眾因草地糾紛發生械鬥,打傷12人,其中重傷1人。
1980年2月,東瓜大隊社員率先自行分田到戶,後得到政府的承認,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至此生產隊集體生產歷23年告終。
1985年5月2日至3日,寺山鄉連降暴雨,山洪暴發,17個村遭受水災,全鄉受淹農作物面積5662畝,糧食損失178.33噸,直接經濟損失20多萬元。
1997年8月25日,寺山鄉第二初級中學掛牌成立。
1998年6月20-22日,寺山鄉境內連降暴雨,石塘一帶一片汪洋,全鄉各種作物被淹上萬畝,是歷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內澇災害。
2005年6月12日-21日,寺山鄉境內連降暴雨,山洪暴發,河水猛漲,4座水庫出現超高排洪,全鄉有780間房屋倒塌,80%的農作物受災,其中水稻絕收4000多畝。
2005年6月17日,寺山鄉突降雷雨,該鄉安村的一農民在地里收玉米時被雷擊中死亡。18日,雷雨再次降監,該東瓜村一戶民眾家中6頭生豬當場被雷電劈死,床上蚊帳被劈成兩截。另該村幾戶民眾拴在一棵大樹下的7頭耕牛有4頭被雷電劈死。針對這一情況,寺山鄉黨委政府當即組織民眾下到自各村屯,向民眾宣傳防雷知識,避免再次受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