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篋印陀羅尼經

寶篋印陀羅尼經

《寶篋印陀羅尼經》,全稱《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屬唐時不空大師翻譯而成。篋印陀羅尼經威力無比。念誦寶篋印陀羅尼經,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萬惱,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邊。四大天王與諸眷屬晝夜衛護;二十八部大藥叉將、日月五星、幢雲彗星晝夜護持;一切龍王加其精氣、順時降雨;一切諸天與忉利天三時下來,亦為供養;一切諸仙三時來集,贊詠鏇繞,禮謝瞻仰;釋提桓因與諸天女晝夜三時來下供養,其處即為一切如來護念、加持。

簡介

寶篋印陀羅尼經寶篋印陀羅尼經

《寶篋印陀羅尼經》,全稱《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唐時不空大師翻譯,收在《大正藏》第十九冊。

佛言:" 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為讀誦過去、未來諸佛所說經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萬俱胝一切如來、應供、正等覺側塞無隙,猶如胡麻,重疊赴來,晝夜現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諸佛如來無數恆沙,前聚未去,後群重來,須臾推遷,迴轉更赴。譬如細沙在水鏇急,不得停滯,回去復來。"

若有眾生書寫此經置塔中者,是塔即為一切如來金剛藏窣都婆(梵文stūpa,意為塔);亦為一切如來陀羅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為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窣都婆;亦為一切如來佛頂、佛眼窣都婆,即為一切如來神力所護。

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經,其像即為七寶所成,靈驗應心,無願不滿。其窣都婆、傘蓋、羅網、輪橖、露盤、德宇、鈴鐸、楹礎、基階,隨力所辦。或土、或木、若石、若磚,由經威力自為七寶。一切如來於此經典加其威力,以誠實言,不斷加持。

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一花禮拜供養,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消滅。生免災殃,死生佛家。

若有應墮阿鼻地獄者,若於此塔或一禮拜、或一右繞,塞地獄門,開菩提路。

塔及形像所在之處,一切如來神力所護。其處不為暴風、雷電、霹靂所害;不為毒蛇、蚖蝮、毒蟲、毒獸所傷;不為獅子、狂象、虎狼、野乾、蜂蠆之所傷害;亦無藥叉、羅剎、部多那、毘舍遮、魑魅魍魎、癲癇之怖;亦復不為一切寒熱諸病、瘺癰疽、瘡疣、疥癩所染。

若人暫見是塔,能除一切災難。其處亦無人馬六畜、童子童女疫癘之患;不為橫死、非命所夭,不為刀杖、水火所傷;不為盜賊、怨仇所侵;亦無饑饉、貧乏之憂。厭魅咒詛,不能得便。四大天王與諸眷屬晝夜衛護;二十八部大藥叉將、日月五星、幢雲彗星晝夜護持;一切龍王加其精氣、順時降雨;一切諸天與忉利天三時下來,亦為供養;一切諸仙三時來集,贊詠鏇繞,禮謝瞻仰;釋提桓因與諸天女晝夜三時來下供養,其處即為一切如來護念、加持。由納經故,塔即如是。"

寶篋印陀羅尼神咒的威力

寶篋印陀羅尼神咒威力無比,佛言:“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銅、熱鐵忽然變為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樂說無窮,位在補處。復有眾生,重罪報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誦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萬惱,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盡。

若復有人,慳貪業故,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癭瘦衰蔽,人所惡賤。是人慚愧,入山折采無主搹花,若磨朽木,持以號香,往至塔前,禮拜供養,鏇繞七匝,流淚悔過。由神咒力及塔威德,滅貧窮報,富貴忽至,七寶如雨,無所缺乏。但當此時,彌飾佛法,施與貧乏,若有吝惜,財寶忽滅。

寶篋印陀羅尼經寶篋印陀羅尼經

若復有人,為種善根,隨分造塔,或泥、或磚隨力所辦。大如庵羅高四指許,書寫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花禮拜供養。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雲,香氣雲光,周遍法界,薰馥光耀,廣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說。取要言之,無願不滿。

若有末世四輩弟子、善男善女,為無上道,盡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說不可盡。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花、一香禮拜供養,右鏇行道,由是功德,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詛,不厭歸本;疫癘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若有烏雀、鴟梟、鳩鴿、鵂鶹、狗狼、野乾、蚊虻、蟻螻之類,暫來塔影及踏場草,摧破惑障,覺悟無明,忽入佛家,恣領法財。況有眾人或見塔形、或聞鐸聲、或聞其名、或當其影,罪障悉滅,所求如意,現世安穩,後生極樂。

或人隨力,以一丸泥塗塔壞壁、運一拳石扶塔礩傾,由此功德,增福延壽;命終之後,成轉輪王。

若我滅後,四部弟子於是塔前濟苦界故,供養香花,至心發願,誦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觸三途,苦具皆辟,眾生脫苦,佛種芽萌,隨意往生十方淨土。

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誦咒,眼根所及遠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鱗、甲一切生類碎破惑障,覺悟無明,顯現本有三種佛性,畢竟安處大涅盤中。若與此人往過道路、或觸衣風、或踏其跡、或唯見面、或暫交語,如是等人重罪鹹滅,悉地圓滿。

咒語

漢語版

共四十句,其咒曰:"娜莫悉怛哩野(四合)地尾(二合)迦南(一)薩婆怛他(引)櫱多南(二)唵(三)部尾婆嚩娜嚩[口*梨](四)嚩者[口*梨](五)者者[齒*來](六知皆反)祖魯祖魯馱羅馱羅(七)薩嚩怛佗櫱多(八)馱(引)都馱[口*梨]缽蹋[牟*含](二合)婆嚩底(九)惹也嚩犁(十)畝祖犁薩么(二合)羅(十一)怛佗櫱多達摩斫迦羅(二合十二)缽羅(二合)靺[口*栗]哆(二合)娜嚩日哩(二合犂音)冒地滿拏(十三)楞迦(引)羅(引十四)楞訖哩(二合)諦(十五) 薩嚩怛他櫱多(引)地瑟恥(二合下同)諦(十六)冒馱野冒馱野(十七)冒地冒地(十八)沒[亭*夜]沒[亭*夜](十九)參冒馱耶參冒馱野(二十)者攞者攞(二十一)者懶覩(二十二)薩嚩嚩羅拏儞(二十三)薩嚩播(引)波尾櫱諦(二十四)戶嚕戶嚕(二十五)薩嚩戍迦弭葛帝(二十六)薩嚩怛他櫱多(二十七)紇哩(二合下同)那野嚩日哩(二合)抳(二十八)參婆羅(二十九)薩嚩怛他葛多(三十)麌呬野(二合)馱羅抳畝涅犁(下同三十一)沒悌蘇沒悌(三十二)薩嚩怛他葛多(引)地瑟恥多(三十三)馱覩葛陛娑嚩(二合)訶(三十四)參摩耶(引)地瑟恥(二合)帝娑嚩(二合)訶(三十五)薩嚩怛他葛多紇哩(二合)那野馱覩畝捺[口*梨] (二合)娑嚩(二合)訶(三十六)蘇缽羅(二合)底瑟恥(二合)多薩覩(二合)閉怛他葛多(引)地瑟恥(二合)帝戶嚕戶嚕吽吽薩嚩(二合)訶(三十七)唵薩嚩怛佗葛多(三十八)塢瑟抳(二合)沙馱都畝捺羅(二合)尼薩嚩怛他葛單娑馱都尾部使多(引)地瑟恥(二合)帝(三十九)吽吽娑嚩(二合)訶(四十)"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個人校準僅供參考)

南無 悉得里牙 地尾卡南 薩哇 達他噶達南唵 部尾吧 瓦達 瓦利 瓦者利 瓦者泰 蘇魯 蘇魯 達拉 達拉 薩哇 達他噶達 達睹 達利 巴得嗎 巴瓦地 者呀瓦利 母得利 思嗎拉達他噶達 達嗎 扎卡拉 波拉瓦達那 巴者利 包地 班那楞卡拉楞給里地 薩哇 達他噶達 地思提地 包達呀 包達呀 包地 包地 布達呀 布達呀 三布達你 三布達呀 者拉 者拉 者懶都 薩哇 瓦拉那你 薩哇 巴巴尾噶地 戶魯 戶魯 薩哇 戍迦尾噶地薩哇 達他噶達 和利達呀 巴者拉你 三巴拉 三巴拉薩哇 達他噶達 蘇哈呀 達拉你 母得利 布地 蘇布地 薩哇 達他噶達 地思提達 達睹 噶比 斯瓦哈 三嗎呀 地思提地 斯瓦哈薩哇 達他噶達 和利達呀 達睹 母得利 斯瓦哈 蘇布拉 地思提達 思度比 達他噶達 地思提地 戶魯 戶魯 轟轟 斯瓦哈唵 薩哇 達他噶達 烏思你沙 達睹 母得拉你 薩哇 達他噶單 薩達 睹尾部西達 地思提地 轟轟 斯瓦哈

梵文版

Namas triya-dhvikānām sarva tathāgatānām. Oṃ, bhuvi bhavana vare vācāle vācāṭai. Curu curu, dhara dhara, sarva tathāgata-dhātu dhare padmāṃ-bhavati jaya vare mudre smara. Sarvatathāgata dharmacakra-pravartana, vajra bodhi-maṇḍa alaṃ-kāra alaṃ-kṛte. Sarvatathāgata adhiṣṭhite, bodhaya bodhaya bodhi bodhi, budhya budhya, saṃ-bodhanisaṃ-bodhaya. Cala cala calantu sarvāvaraṇani, sarva pāpa vi-ghāte, huru huru sarva śoka vi-ghāte. Sarva tathāgata hṛdaya vajrāṇi. Saṃ-bhāra saṃ-bhāra, sarvatathāgata guhya-dhāraṇi mudre. Buddhi su-buddhi, sarva tathāgata adhiṣṭhitadhātu garbhe svāhā. Samaya adhiṣṭhite svāhā. Sarva tathāgata hṛdaya dhātu mudre svāhā. Su-pratiṣṭhita stūpe tathāgata adhiṣṭhite huru huru hūṃ hūṃ svāhā. Oṃ sarva tathāgata uṣṇīṣa dhātu mudrāṇi. Sarva tathāgataṃ sad-dhātu vi-bhūṣita adhiṣṭhite hūṃ hūṃ svāhā.

教學一教學一
教學二教學二
教學三教學三
教學四教學四

梵文教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