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州

寧遠州現名興城市.取寧靜致遠之意興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基本信息

簡介

寧遠州現名興城市.取寧靜致遠之意 興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歷史背景

自古以來,就與中原文化和中央政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據仙靈寺、茲毛山、狐仙洞等古遺址發掘出來的文物加以考證,遠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了。
殷商時代,興城屬孤竹國地。西周為燕北部山戎徒河地。戰國屬遼西郡地。秦統一六國後,興城隸屬幽州遼西郡的柳城、徒河、海陽三縣分轄,後為遼東屬國所轄。
東漢末年,境地被烏桓所據。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軍大破烏桓和柳城(今朝陽市南),境地被收復。
三國時期,隸屬魏昌黎郡賓徒縣。西晉時嚴州昌黎郡徒河縣地。東晉十六國時,屬燕平州(治所今朝陽市)昌黎郡(治所義縣)。
南北朝時,屬北魏營州柳城縣;後屬瑞州柳城、來遠兩縣分轄。唐末,陷於契州。
遼代於今興城河中、下游流域置嚴州(治所今曹莊鎮大海口),遼聖宗統和八年(公元990年),設興城縣(治所桃花島郡今釣魚台街道海口),這是興城這一名稱的最早由來。金時,屬北京路(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城)。
元時興城廢縣,地屬錦州和瑞州分轄。明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寧遠衛。清代撤衛建州。
1913年(民國二年),寧遠州改為寧遠縣。
1914年1月,因與山西、湖南、甘肅、新疆等省之寧遠縣重名,乃沿用遼時之名改稱興城縣。初隸屬奉天省,後隸屬錦州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興城縣,隸屬遼西省,後改屬遼寧省。
198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興城縣設興城市(縣級),由省直轄。後改由葫蘆島市代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