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天一閣

寧波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後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錄最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的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
范欽為了保護藏書而訂立了嚴格的族規,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於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閣內的藏書實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掠去了《一統志》等數十種古籍。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盜賊潛入閣內,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賣給法國的傳教士和造紙廠。後來又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到1940年,閣內的藏書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天一閣,專門設定了管理機構,探訪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書,又增入當地收藏家捐贈的古籍,現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燮《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欽的重孫範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
天一閣面積約2.6萬平方米,分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閒區、陳列展覽區。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閒區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築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粉牆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雲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與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