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寺[資中寧國寺]

寧國寺[資中寧國寺]

資中寧國寺始建於東漢建安5年(公元200年),稱為“巴蜀第一禪林”,是木棉袈裟的最後歸藏地,歷史上新羅國(現韓國)三太子曾在此修行14年。寧國寺集悠久的歷史和佛教文化於一體,在川內乃至全國都有較大影響力,但在上世紀50年代遭到破壞。為進一步弘揚其悠久的歷史和佛教文化,將豐富的歷史和佛教文化資源轉化為歷史和佛教文化資本,更好的向世人展示其恢宏的氣勢,為資中旅遊注入新的活力,資中縣於2006年啟動寧國寺修復工程,該工程歷時三年,耗資近千萬元。

基本信息

歷史

寧國寺寧國寺
初建:東漢建安五年始建,初名德純寺。興盛:唐代仍名德純寺,武皇武則天賜名“菩提道場”。唐初禪宗分為以神秀為首的南派和以惠能為首的北派,智詵創建的保唐禪派既不依南,也不附北,第—個將禪宗引入四川,因而寧國寺被後世奉為祖廟,又稱“巴蜀第一禪林”。四位保唐禪派的祖師均出自唐朝,為四川乃至中國的佛教宏法事業作了重要的貢獻,也是資中 寧國寺最興旺的時代;
宋代正式將德純寺更名為寧國寺;北宋初年,宋太宗御筆親書“芝草靈芝”懸掛於寺。
南宋初年,寧國寺依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秦檜為了粉飾太平,收羅天下“祥瑞”,其中便有資中 寧國寺的“芝草蓮理”。
衰落
明朝 明英宗天順七年(公元1463)寧國寺重建,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張獻忠進入四川後(約公元1644年),曾一把火將千年名剎寧國寺燒的乾乾淨淨。2007年再次重建以前的寧國寺基本保留的就是這個時期重建的寺廟結構布局。
由於明朝以後,由於資中禪宗文化的衰落,寧國寺影響力逐漸降低,寧國寺也隨之逐漸衰落,上世紀40年代末此寺曾闢作農業中學,抗戰時期民國政府在此處設立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區專員公署,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量運動導致廟內文物大多毀壞;截止至今更因時代久遠,風雨剝蝕,已經岌岌可危。
涅槃
為了弘揚佛教文化,興盛資中禪宗旅遊,資中縣縣委、縣政府決定恢復寧國寺西蜀名剎的歷史原貌,讓千年古剎重現輝煌。2006年政府出資安置寺內原住村民,徵用寺廟周圍土地,修建進寺公路,綠化周圍環境。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當代八大高僧之一、資中人釋清德大和尚葉落歸根,以82歲的高齡毅然而然地擔起了全面修復寧國寺的重任。他集資八百餘萬元,將五重殿堂全面修復,並於2009年11月11日舉行了寧國寺修復落成慶典和佛像開光法會。這歷盡滄桑的千年古寺,將佛光四射,涅槃重生!

名僧

武則天賜木棉袈裟武則天賜木棉袈裟
智詵禪師據近代敦煌發現的《 歷代法寶記》記載,智詵禪師,俗姓周,汝南人也。隨祖官至蜀。年十歲常好釋教,不食薰莘,志操高標,不為童戲。年十三,辭親入道場,初事玄奘法師學經論,後聞雙峰山忍大師,便辭去玄奘法師,舍經論。遂於憑茂山投忍大師。師云:當兼有文性。後歸資州德純寺,化道眾生。曾應請赴西京,後因疾進奏表,卻歸德純寺,首尾三十餘年。據說曾作《虛融觀》三卷、《緣起》一卷和《般若心經疏》一卷等。
無相禪師
無相禪師是韓國歷史上 新羅國的三王子,俗姓金,於公元728年來到中國,初到長安,師從 玄奘,後走訪全國,尋訪名師,徒步入蜀,拜資州德純寺(今資中縣寧國寺)處寂大和尚為師並修行禪法達14年之久。後受邀到成都, 唐玄宗御批賜田一千畝,由無相禪師主持修建成都大聖慈寺。無相禪師在成都傳法二十年,還先後修建了 淨眾寺菩提寺。公元762年農曆5月19日,無相禪師在 大慈寺坐化,後被供入500羅漢堂,位列第455號。其傳承人為無住。
無相禪師繼承並發展了其師智詵的相關學說,又以“無憶無念莫妄”三句與戒定慧相配為持門。《歷代法寶記》對這種相配作了具體的解釋:“無憶是戒,無念是定,莫妄是慧。”同時,無相禪師又以“無念”來統攝三句語和戒定慧。

聖物

武則天賜木棉袈裟武則天賜木棉袈裟
資中寧國寺——木棉袈裟最後遺存地。
木棉袈裟原本是 釋加牟尼的金縷袈裟,因為 迦葉會意了釋加牟尼拈花不語而微笑,得到了賞識,從而傳承了這件寶貝。這件袈裟就是為後代佛門弟子頂禮膜拜的禪宗信衣——木棉袈裟。木棉袈裟傳到 菩提達摩,已經是第28代了。在南北朝的時候,達摩尊師奉命來到了中國傳播佛教文化,佛教聖物木棉袈裟也隨其一同來到中國,並成為了後來達摩祖師及其繼承人的傳承聖物。
木棉袈裟經代代相傳至五祖 弘忍時,由於禪宗內部產生了分裂,對木棉袈裟產生爭奪,最終 武則天從惠能手裡迎得木棉袈裟入宮供奉,並請五祖座下的十大弟子來供養他們,當時資中的智詵就是其中的一位。把十大高僧請到內廷受供,武則天就請問佛法,就說各位高僧大德,還有七情六慾沒有?其他高僧大德都回答得非常玄妙,惟有智詵說了大實話,就說“人生則有欲,死則無欲”,意思說我還有欲,武則天覺得這是一個講實話大和尚,一個真正的得道高僧。武則天龍顏大悅,並把袈裟賜予智詵。
智詵意外地得到了木棉袈裟,他怕在京城樹大招風,便以年邁思鄉為由奏請回家,帶著弟子悄悄地回到了四川。智詵禪師回到四川,就到了資州德純寺,這個地方就是後來寧國寺,他把木棉袈裟就歸藏到正殿裡面。所以德純寺就是木棉袈裟的最後歸藏地。智詵在德純寺前後住了 30多年,他著書立說,教化眾生,開創了一個新的禪派——保唐禪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