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家書

寄家書

《寄家書》這首詩錄自《崖州志》,為李德裕被貶到崖州時所作,慨嘆瓊崖與中原相隔萬里迢迢,道阻山海,舉筆更傷感。

一、簡介
《寄家書》這首詩錄自《崖州志》,為李德裕被貶到崖州時所作,慨嘆瓊崖與中原相隔萬里迢迢,道阻山海,舉筆更傷感,又沒有送信的人,如他給表弟姚邰的信中說;“天地窮人,物情所棄。雖為骨肉,亦無音書。平生舊知,無復書問。”故流淚濕霜須耳!
二、作品原文
寄家書
瓊與中原隔,自然音信疏。
天涯無去雁①,船上有回書。
一別五羊外②,相思萬里余。
開緘更多感,老淚濕霜須。
三、作品註譯
①雁,《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後因以雁為傳送書信人的代稱。
②“一別五羊外”,五羊,即五羊城,廣州市的別稱。這句有作“一別五年外”,李德裕初貶潮州,再貶崖州,而死於海南,僅兩年多點,無“五年”之久,說不上“一別五年外”,“年”乃“羊”字之誤也。
四、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後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於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