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元九

這首詩寫於元和九年(814)白居易為母親守喪居住渭村時期。詩人在渭村居住了三年多,貧病交加。那時元稹被貶江陵,境況也不好,卻常常拿出俸祿接濟白居易。詩人有感於元稹的真摯情誼,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原文

一病經四年,親朋書信斷。

窮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①

元君在荊楚,②去日唯雲遠。③

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④

憂我貧病身,書來唯勸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飯。

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⑤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⑥

平生親友心,豈得知深淺?

注釋譯文

注釋

①大意是按照世俗的觀念,人的地位變了,合當換一個朋友,這個道理我自笑知道得太晚了。窮:處境艱難;通:處境順利,做官顯達。易交:換朋友。

②元君,元稹。在荊楚,元稹被貶江陵達四年之久,江陵是荊楚的中心,故稱。

③去日,指分別的時間。遠,日久。

④石不轉,指心如磐石,不可轉動。

⑤褊【biǎn】,狹小,引申為貧困。

⑥蹇,本為跛足,引申為艱難。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