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

宣政年,在出征討伐的路上, 宣政院。 宣政院薦舉,朝廷授職。

年號

北周

578戊戌年三月~578戊戌年末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號,歷時數月。
宣政年,在出征討伐的路上,宇文邕一病不起,回到長安後當天死去。“平突厥,定江南”的計畫最終沒有實現,年僅35歲(另有說36歲,此為虛歲,並非矛盾),留給後人的只能是遺憾。
而後繼者的無能、殘暴注定了大周政權不能完成歷史的使命,也暫時推遲了中國統一進程。

北宋

宋徽宗年號 政和、宣和 的並稱。亦借指宋徽宗
王庭珪題宣和御畫》詩:“ 長安 老人眼曾見, 萬歲山 頭翠華轉。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觀畫圖。”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雲景睿思物, 宣 政 舊所藏。”

宮殿名

簡介

長安 宮殿名。在 大明宮 內,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稱為“中朝”。殿基東西長70米,南北寬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台館等官署。在殿前130米處,有三門並列的宣政門,左右是橫貫式的宮牆,牆、殿之間形成較大的院庭。
宣政殿是皇帝平日朝見群臣、聽政及舉行朔望冊拜等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常朝和百官辦事的行政中心。皇帝經常在這裡召見朝集使、貢使與策試舉人之處。從德宗貞元七年(791年)至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會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面極其隆重。

有關作品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門日射黃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宮草微微承委佩,爐煙細細駐遊絲。
雲近蓬萊常好色,雪殘鳷鵲亦多時。
侍臣緩步歸青瑣,退食從容出每遲。
韓愈 《論佛骨表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 宣政 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

古代中央機關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由帝師兼領。忽必烈始置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宣政院附設機構甚多,所轄吐蕃之地,分設三道宣慰司: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又稱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又稱朵甘思宣慰司)、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又稱烏思藏宣慰司)。宣慰司下轄安撫司、招討司、宣撫司和元帥府、萬戶府等。自宣慰使都元帥至萬戶等各級官員多以當地僧俗首領擔任,由帝師或宣政院薦舉,朝廷授職。
若是重大軍務事宜,則由宣政院與樞密院共議。

宣揚政教

范仲淹上執政書》:“若此後,諸處縣令特有課最可旌尚者,宜就遷一官,更留三載,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僥倖者,自從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縣政可澄清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