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五銖

宣帝五銖

宣帝五銖,鑄於漢武帝年間盛行於宣帝時期至元、成、哀、平各帝均鑄行、下面還鑄有穿上橫廊、穿下月等記號。

宣帝五銖
 漢宣帝劉病已時期鑄造,橫讀,有光背及背星月紋等數種。此時鑄造出來的五銖錢,無論是其銅質,形制,書體以及工藝上,都已經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尤其是其錢文,更能給人一種清秀超逸之美。
其主要特徵為“五”字交筆彎曲,“銖”字的“金”字旁多呈等腰三角形而又低於“朱”字。其中宣帝晚期鑄造的五銖錢外郭由外向內呈坡狀傾斜。最常見的郭厚1.5毫米,穿寬10毫米,重3.5克左右,面郭厚1.5~2毫米,直徑約2.6裡面左右。在兩漢五銖中,這種錢的面郭最寬。其形制整齊,肉麵光潔平滑,錢內外郭略高於錢肉,薄厚基本一致。
宣帝鑄錢以工整敦厚著稱,在西漢錢幣中占據著極高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