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重慶

宜居重慶

在“五個重慶”的理念中,宜居重慶是首位。 最近,薄熙來也大談起“山頭”來,他說:重慶山城的一大特點,就是“山頭”多,城裡城外山連山。 薄熙來認為,這“6個重慶”的建設,就是重慶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答卷。

背景:建一座宜居之城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了活著,聚集於城市;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於城市。”宜居城市,成為古今中外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共同嚮往。

宜居重慶宜居重慶
五個重慶——“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和“健康重慶”,作為重慶發展的新目標、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上濃墨重彩地提出,成為重慶的戰略決策。
以良好的城市環境,就可以形成“人往高處走”的態勢,可以從整體上降低重慶引進人才的成本。三年內,主城區危舊房改造要完成1000多萬平方米,在改善原住民居住條件的同時,要嚴格控制建築的高度和密度,降低容積率,努力為市民增加公共空間。宜居城市還必須有清淨環保的城市環境,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脈傳承,良好的教育醫療條件等。“五個重慶” 3200萬人的城市夢想。
住在這座城 越住越舒心

重慶直轄已經十多年了,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百姓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重慶的官員還是為重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重慶的治安與社會的穩定卻沒有較大的改善。大家都知道,一個城市的社會穩定和治安是最難搞的,搞好了會得到百姓的好評,但是搞砸了,就會萬人所指責,成為千古罪人,而且打黑除霸還會有生命危險,家人也會受到波及,可以說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所以沒人願去做。只有薄熙來,只有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願意去抗下這件差事,可以說薄書記真的是重慶百姓之福,是中華兒女的驕傲。
在打黑掃非完後,最近,在市委、市府的推動下,重慶上上下下都在討論“宜居”問題。

宜居重慶概念

在“五個重慶”的理念中,宜居重慶是首位。薄熙來認為,住房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人無定所,社會難安。漢字里的“安”字,上面是個寶蓋,代表“房子”,下面是個“女”字,表示“妻室”,這說明,一個人有了房子和媳婦,就可以“安”心了。 古往今來,人們始終在追求理想的居住條件。《詩經》里有“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的詩句;唐代大詩人杜甫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慨嘆;孫中山先生則有“居者有其屋”的革命主張;反之,“無家可歸”是對最悽慘境遇的描述……,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住房的強烈渴望。
薄熙來細說的“宜居重慶”包括:
1、讓老百姓住得較寬、較好,還要買得起,住得起。
薄熙來分析說,十七大報告對“和諧社會”提出了五大要素:即“要讓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即是指教育、就業、醫療、社保與住房這五個方面,住房是要素之一。
薄熙來強調,建設“宜居重慶”,要特別關注中低收入民眾的居住需求,讓廣大老百姓都有房子住,而且質量較好,能買得起。要調控房價,達到合理的收入與房價比。物業費要適當,讓老百姓住得起。在此基礎上,力爭在住房品質、房屋配套、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四個方面得到大提升。比如,既要重視面積、也要重視室內設計,對廚房、衛生間、涼台都要精心設計,每一平米的面積都要充分利用;要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率;要建設城市公共廣場、公共綠地,讓民眾有活動空間;要讓農家店覆蓋所有的鄉鎮、村,同樣的貨物要與城裡同質同價。
2、城市廣場不僅是“民生工程”,關鍵時候還是“生命工程”
薄熙來認為,對城市廣場要具體分析,常到廣場去的,多是普通老百姓,是中低收入的民眾。他們住的窄,城裡有個廣場,別管大小,可以去透透氣、散散步、跳跳舞、聊聊天。街坊鄰居也可以增添些親切感,否則“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怎么營造和諧社會呢?遇上火災、地震,總得有個疏散人的地方,那時候,廣場可就派上大用場,那就不僅是民生工程,還是生命工程了!
特別是重慶主城的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已經高於東京和上海,平日看著一幢幢高樓組建的“水泥森林”,讓人有壓抑感,真要發生個緊急事兒,還沒處跑,沒地方躲。現代城市的空間就是財富,發展的趨勢是“以疏為美”。重慶的主城一定要“疏密”,逐漸把毛容積率降下來。
3、美化“山頭”,讓重慶人滿目青山

最近,薄熙來也大談起“山頭”來,他說:重慶山城的一大特點,就是“山頭”多,城裡城外山連山。如果不治理,不改造,山頭就是荒山,既影響出行,又看著“頂眼”,影響市容,是城建的障礙和“包袱”。如能做好山頭的文章,就能變“包袱”為財富,形成重慶的一大特色。去年好多區縣組織民眾上山種樹,美化山頭,一個個“攻占山頭”,真是鼓舞人心!構想,如果這些昔日荒山都能密密麻麻地種上樹,就相當於城市多了好多大氧吧、大肺葉,“森林重慶”就更有韻味了。再修好上山的步道,老百姓就可爬山、健身,又體現了“健康重慶”。城市裡有一個個綠油油的山頭,人們居住就會感覺寬敞、舒適,“滿目青山”,這又體現了“宜居重慶”。美化山頭,做好山頭的文章對重慶實在很有意義。
4、把重慶30個區縣城改造成30個宜居的小城市
薄熙來對重慶的幹部講,重慶是大城市加大農村、大山區,京、津、滬三市的農村面積攏一塊兒也趕不上咱一半,所以區縣建設對重慶格外重要。如果能用十年、八年將咱主城以外的30個區縣城都改造成宜居的小城市,那就是為當地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不要小看小城市,如果改造得好,會比住在大都市還舒服、還方便、也更有效率。在特大都市,同學、朋友搞個聚會,參加個商務活動,一抬腿就得在路上消耗四、五十分鐘。如果工作單位離家遠,每天上下班也要消耗很多時間,無形中就是在“浪費生命”!
過去很多人嚮往大城市,認為在大城市生活方便――高樓大廈、花花綠綠、車水馬龍……好不熱鬧!現在就不同了,許多人希望靜下心來想點事兒,辦點事兒――在田園風光中還容易出思想成果。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這種趨勢,人們住在新城或衛星城,需要時通過高速公路或快軌交通到主城,也很方便。實際上,搞的好的中小城市,要比大城市更適合人類居住和工作。
重慶現在就開始努力,十年以後乾出30個宜居的、設施配套齊全的小城市,城鄉統籌的概念就具體了。
5、毛主席講,“江山如此多嬌”,重慶有江有山,就是江山多嬌
薄熙來由衷地讚美京、津、滬:在幾個直轄市中,北京有全球最大、保護最好的皇城――紫禁城,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與倫比!還有天壇、白塔、頤和園,美不勝收!天津和上海又濱海、又臨江,工商發達、市井繁榮,也讓人心曠神怡。重慶雖地處內陸,但既是一個“江城”,又是一座“山城”,起伏錯落,別有一番視覺上的震撼力。毛主席曾有句大氣磅礴的話:“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而重慶有江有山,就是江山多嬌!如果把“五個重慶”都搞好了,我們再登山遠望或漫步江邊,讀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嬌”的詩句,就會倍感親切,仿佛他老人家就在講重慶。
薄熙來認為,一個城市就如同一個人,如果鼻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眉毛濃濃的,這個人就耐看;如果臉扁扁的,鼻子平平的,就不大中看了。重慶山勢起伏,兩江匯流,鼻樑高聳,頗有韻味;雖然改造尚需時日,但十年、八年之後,必是一個有特色、有魅力的江山之城
6、將重慶這塊山川美玉精雕細刻,為子孫留下一個好作品
最近重慶人都在熱議“6個重慶”。去年開始,重慶先後提出了建設文明重慶、森林重慶、暢通重慶、健康重慶、平安重慶和宜居重慶,也先後開了6個“大會”,分別做了6個“決定”。薄熙來認為,這“6個重慶”的建設,就是重慶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答卷。“6個重慶”都是以人為本,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其中把文明重慶放在了第一位:"宜居重慶"2009年終盤點——住在這座城 越住越舒心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了活著,聚集於城市;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於城市。”宜居城市,成為古今中外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共同嚮往。

延伸:五個重慶內涵的闡述

(1)“宜居重慶”是要讓百姓住的較寬、還買的起
(2)“森林重慶”,就是要多種樹,讓老百姓多吸氧;
(3)“暢通重慶”要求主城不塞車,鄉村有油路;
(4)“平安重慶”是讓百姓出門不擔心;
(5)“健康重慶”要讓孩子長得壯,老人活得長,全民活得健康;
“5個重慶”是開放的基礎。市委全會提出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不僅是利用外資的問題,還有開放的理念、開放的形象,“5個重慶”就是現代的、科學的、開放的理念。這些理念一旦確立並變成現實,為四面八方的朋友所認可,重慶的城市形象就會上一個大台階,重慶就前途無量了!“5個重慶”還將營造發展環境,使重慶贏得更多的人才、技術和資本,使重慶今後50年不落後,100年後更好。這種後發優勢,將使重慶越乾越有底氣,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最後薄熙來強調,對一個城市來說,脫胎換骨的大發展,是50年甚至100年一遇。對於重慶更應該樹立“文明重慶”的意識,我們這些人正當其時,要不負重慶的發展史,將重慶這塊山川美玉精雕細刻,為子孫留下一個好作品。如果我們現在不提出這些目標,不動手幹這些事情,50年後想乾也難幹了,到哪兒找地呢?就是增加10倍的投資,也未必幹得成。對於一個大城市來說,想得早,動手快,就能以較低的成本換取更大的發展,城市就更有後勁。
雖然工作很難,責任很大,但是很光榮。我們乾好了,子孫將50年、100年受益;乾不好,他們50年、100年都會覺得彆扭,會說我們這幫人低能。俗話說得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五個重慶”的理想境界一定能夠達到,也只有通過我們這代人的努力拚搏,才會給後世子孫留下千秋基業。

宜居重慶專題欄目

集新聞、資訊、服務為一體,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優質、高效、有序的網路媒體平台,為社會大眾提供更真實、便捷、及時的信息渠道。 
宜居重慶專題欄目正在收集大量信息,為用戶提供最佳的信息查詢體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