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定瓷傳統燒制技藝是河北省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

詳細介紹

所屬地區: 河北 · 保定 · 曲陽縣

文化遺產名稱: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遺產編號:1—8—4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保定曲陽縣

遺產級別: 省

價值

河北省曲陽縣澗磁、北鎮、燕川一帶,方圓20華里,總面積達一百五十多萬平方米,是當年定瓷的發源地。定瓷始於唐,興於北宋,失於元,是北方大地上繁衍幾代而影響深遠的一個窯系。因曲陽古時屬定州轄區,故名“定瓷”。

定瓷傳統燒制技藝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定瓷胎質堅密、細膩,釉色透明,柔潤媲玉。《歸潛志》有聯語“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之外有紅、黑、紫、綠諸色。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中,唯定窯以裝飾見長,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史載:江西景德鎮、山西平定、四川彭縣、遼寧上京、福建德化、北京龍泉務諸窯皆蜂起仿效,形成龐大的定窯系。

定瓷傳統燒制工藝極其複雜,從當地掘取石英、長石、黏土等原料,按一定配比加工成泥料,經陳腐後方可進行拉坯成型操作。宋代轆轤車拉坯由兩人合作,修坯後由刻花手進行刻劃裝飾。用浸入法施釉並進行芒口處理的器坯即可入窯燒制。定窯最早用覆燒法燒制瓷器,是陶瓷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

定瓷在宋代影響力最大,被稱為“天下第一瓷”。其胎質堅密、胎薄細膩、釉色透明、彩色瑩潤。定瓷以白定為主,曾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之說。瓷器多以盤、碗、瓶、樽、爐、枕等居多,造型優美、裝飾典雅,多採用刻花、劃花和印花等技法。定瓷圖案布局合理,清新明晰,刻花刀法剛勁有力,印花構圖飽滿,多以花草禽鳥為主,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北宋時期,定瓷生產規模宏大,製作技藝精湛,造型紋飾明麗,風格古樸高雅,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著“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的詩句,讚美定瓷的風采。當時,定瓷除供朝廷御用外,還大量出口到埃及、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國家。歷史上的金宋之戰使興旺發達的定瓷業頹廢,工匠隨時局南流,世有“北定南遷”之說,但因原料的區域性差異南方沒有生產出地道風格的定瓷。金代定瓷有所復興;元代定瓷細瓷技藝已經失傳,但民間仍流傳粗瓷燒制工藝;明清以來,轉向燒制民用瓷器為主;民國時期私營瓷窯興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定瓷工藝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科技人員用嫻熟的工藝技法已經生產出了一些仿定瓷的製品,使定瓷獲得了新生。

定瓷傳統燒制技藝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近年來,經技術人員研究製作出仿製的定瓷產品,瓷質和紋飾已接近古定瓷,但是定瓷的傳統燒制工藝已近失傳,急需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