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文廟

基本信息

簡介

定州文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3A景區。位於定州市刀槍街,始建於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其祭祀活動綿延長達千餘年。歷史上曾稱作“府學”、“州學”、或“學宮”,有“中山廟學甲天下”之譽。歷經唐、宋、元、明四個朝代多次拓建與增修,規模恢宏,明末兵災,悉為灰燼。清代恢復,基本保持了明代以前的建築格局。

建築特點

占地面積達12629.4平方米,今有單體建築32座,殿宇樓閣廳堂等135間,為河北省保存最大,建築格局保持最為完整的孔廟。定州文廟分兩部分,南院坐南朝北,為四合院式的節孝祠;北院坐北朝南,分各自為中軸式的中、東、西三院,其主要建築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東院主體建築有崇聖祠和魁星閣,西院有明倫堂、儀門、大門,中院主體建築有大成殿、東廡、戟門、東官廳、西官廳、名宦祠、鄉賢祠、欞星門,南北兩院相望,北三院東西貫通。院內古樹參天,環境清新幽雅。欞星門為文廟的大門,欞星又稱“天田星”,漢代為農神。古代帝王祭天時,首先要祭欞星,取“主得土慶”之意,以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明代孔廟前始設欞星,喻祭孔如祭天。通高9.7米,寬15.14米,四柱三樓式牌樓,面闊三間,廡殿頂,綠色琉璃瓦覆頂,七踩斗拱,清式懸子金線大點金,四根拔地而起的通天柱頂部用琉璃瓦雕砌出雲海波濤烘托出二龍戲珠,顯得氣勢宏偉,金碧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