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馬圈

“海淀鎮甸”作為地名,最早見於文字記載元朝王惲著的《中堂記事》一書云:“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赴開平,三月五日發燕京,宿通玄北廓,六日午憩海店。”“宿通玄北廓”,在金中都城北牆開闢三座城門,會通門以東便是通玄門。海淀鎮店在元朝以前,還是一片自然沼澤地帶,當時還沒有形成很大的居民點。從目前海淀鎮甸地形看,大體仍可看到740年前所遺存的地形,即是今天海淀鎮甸三處高台地帶和三處低洼地帶,三處高台地帶即西上坡高台地帶;老虎洞高台地帶;辛莊大胡同、前辛莊、前後官園胡同高台地帶,三處低洼地帶即是泄水湖;大坑沿;三角地低洼地帶。此外,在鎮甸之西部,還遺存一遍河網溝渠地帶。

介紹

官馬圈官馬圈
從鎮甸西部遺存港溝、銀絲溝、大河莊等胡同名字可證。還有在西大街南口至南柵北口,建有龍鳳橋一座,橋為南北走向,說明昔日橋底有一條東西流向的小河。這裡要提出一個問題,河水是否由東向西流?還是由西向東流?假設其河由西向東流,那么這條小河床又流向那裡?若推斷這條小河床址,即今天南大街以北一帶地方還是可信的,這是其一。其二是海淀鎮設有三座馬圈,一座官馬圈,建在宏德堂老藥店後面;一座建在堆房居;還有一座御馬圈,建在大河莊北面。可見清初,海淀鎮甸的幾條街道絕不是今天所見到的現狀。

由此可見,幾條買賣街的形成,可能先有老虎洞買賣街的形成;其次是西大街買賣街的形成;再其次是南大街買賣街的形成。為什麼說南大街買賣街的形成而晚於老虎洞買賣街?其主要原因是自清雍正時,皇帝就不在暢春園,而移至圓朋園駐蹕、臨朝。而龍鳳橋不再是主要通行的御路,又因圓明園的水系需要大量的水源注入,將萬泉河的水源節流供給圓明園需要之因,使龍鳳橋的河床變成旱河,後逐漸被廢掉。而南大街北面的店鋪修建是在這條河床被廢后才開始的,為此,泄水湖成為一座死水湖,它不以調節龍鳳河的水量為主要功能,而變為每年夏季泄鎮甸洪水之功能了。再說宏德堂後面的官馬圈,馬圈中飼養的馬匹,主要是為鎮甸官軍飼養馬匹之所。堆房居官馬圈是專為文武大臣上朝所乘轎車、坐騎餵馬之所。康熙駐蹕暢春園時,文武官員隨之來海淀鎮甸居住,故這座官馬圈系專為他們圈餵馬匹之所。大河莊御馬圈,主要是為皇帝圈養馬匹之所。70年代基建挖地時,發現了地下鋪砌有花崗岩條石、飲馬食槽、糞等遺物。根據發現的實物,考這座馬圈,一,它相距春園最近,二,從地下發現石料規格,可斷定此處即昔日暢春園御馬圈。京戲竇爾墩盜御馬的馬圈,是否就發生在這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