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竹

官舍竹

《官舍竹》是由宋代詩人、散文家王禹偁所創作的一首詩,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時所作。

基本信息

背景資料

此詩為作者受小人毀謗,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時所作。

作品內容

官舍竹
誰種蕭蕭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閒官。
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
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裡看!

詞語解釋

夭艷:異常艷麗而不端莊。
孤貞:挺立堅貞;孤直忠貞。
量移:原指從貶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處是反語,意為被貶到更偏僻的地方。

作品作者

王禹偁(954—1001),宋代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貶知黃州,世稱王黃州。出身貧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縣(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試,擢右拾遺並直史館。後拜左司諫、知制誥。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廬州尼姑道安誣告著名文字學家徐鉉。當時禹偁任大理評事,執法為徐鉉雪誣,又抗疏論道安誣告之罪,觸怒太宗,被貶為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屬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隨即召回。任禮部員外郎,再知制誥。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學士,後以謗訕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貶知滁州(今安徽滁縣),次年改知揚州。真宗即位(公元997年),再召入都,復知制誥,上書提出“謹邊防”,“減冗兵,並冗吏”等事。與撰修《太祖實錄》,因直書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滿,又遭讒謗,於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再次被貶出京城,知黃州(今湖北黃岡),鹹平四年冬改知蘄州(今湖北蘄春)。鹹平四年在蘄州卒,年四十八。《宋史》與《東都事略》有傳。
王禹偁自編《小畜集》30卷,今有《四部叢刊》本。另有其曾孫王汾裒輯《小畜外集》,有清光緒年間孫星華刻本。近人徐規所著《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收集佚詩佚文多篇。

作品賞析

作者因謫居而倍感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心情之鬱悶可想而知。一日臨窗而觀,忽見一片透 明澄澈的碧色,帶著絲絲涼意,仿佛要染綠人的鬢髮鬚眉,作者頓覺耳目清爽,心曠神怡, 詩 意在心中蕩漾。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讀了這首詠竹詩後,不禁聯想起鄭板橋的《竹石》。歲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乾青雲”,詩人看似在詠竹,實際上是在自詠。 詩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誰種的問題,卻沒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實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樣喜歡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運的人,誰又會在這裡種它呢?商州團練副使這個閒官,面對“雨洗涓涓淨,風吹細細香”,而且“峻節可臨戎”的數百竿竹子,怎不詩興頓發呢?怎不抒發一下“老夫欲寄精誠去,憑仗高風達紫宸”那樣感慨呢?
兩聯對杖和前一首一樣工整。頷聯寫竹子的品格,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氣節。頸聯寫竹子和自己一起彈琴、下棋。你看,它“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你看,“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你聽,“竹林高宇霜露清,朱絲玉徽多故情”,你聽,“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你聽,我正在和竹子說:“詩書彈琴聊自娛,古來哲士能貧賤”。特別是頸聯寫得有聲有色,饒有雅趣,多有風韻,是這首詩最精彩的的一聯,堪稱名句。
尾聯以想像作結。詩人有《雪夜看竹》詩云:“夢斷閒窗酒半醺,月華薄薄雪紛紛。莫言官散無拘束,一夜披衣見此君。”是對這一境界的最好注釋。同時,尾聯還表現出詩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來材大難為用”一樣的憤慨。
作者曾自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從他的作品看,並非虛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