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恩觀

宏恩觀

於張旺胡同4號(原娘娘廟2號),為宏恩觀北面的門牌號。全觀坐北朝南,據上世紀50年代調查,有觀門、垂花門、帝君殿、大殿、東西配殿及三個跨院。

環境介紹

觀門前有照壁一座,寬3.8米,厚1.2米,硬山調大脊筒瓦頂,紅堊牆身岔角雕花。山門面闊五間,17.6米,進深7.9米,額書“重修清淨宏恩觀”。山門兩側垣牆辟有東、西角門。山門後為垂花門,面闊2.9米,進深3.9米。前殿名帝君殿,殿式作法,檐下五踩斗拱,歇山調大脊筒瓦頂,周圍廊帶雀替,和璽彩畫,面闊五間22.18米,進深13.2米。東西配殿各五間,大式作法,硬山筒瓦頂。後為大殿,面闊五間18.2米,進深9.8米,大式作法,硬山大脊筒瓦頂,兩側帶耳房各三間。東西配殿面闊三間16米,進深6.7米,大式硬山過壟脊筒瓦頂,前帶廊,蘇式彩畫。另有東西配房,均面闊七間20米,帶前廊,硬山頂筒瓦過壟脊。觀東路有兩座跨院,第一院有大門、垂花門、殿宇兩層及東西配殿,第二院有大門及正殿。西路跨院內有大門及正殿,三座跨院內的殿宇均為筒瓦頂。

帝君殿前東西各有一座碑亭,均為磚券大式硬山箍頭脊筒瓦頂:西碑亭內有石碑一通,方座,螭首中雕寶珠,額書“萬古流芳”,首題《宏恩觀碑記》,為光緒十九年(1893年)九月九日刻,碑高3.3米,寬1.5米,厚0.43米。東碑亭內的石碑同西碑,碑陽額書“萬古長青”,碑文記載宏恩觀創建沿革。碑陰額書“因果不昧”,碑文為宏恩觀第一代開山黃冠羽士素雲劉誠印重修立。殿前有一座爐亭,重檐四角攢尖頂,檐垂角鈴,亭內有方鐵爐,寬1米.厚7.5米,高1.58米,獸面蹄足,爐身鑄八卦紋和“清靜宏恩觀”等字樣,亦為光緒年造。大雄寶殿內有一碑,螭首方座,高2.98米,寬1.5米,厚0.4米,額書“萬古長青”,碑陽刻:“宏恩觀者,劉素雲方丈之所建也,觀為千佛寺故址,地勢遼抒,遠於龍華柏林諸寺……光緒十九年九月九日”。

歷史變遷

1985年調查訪問時得知,碑文所載之方丈劉素雲(成印)為清宮太監,曾為慈禧後二總管,甚得太后恩寵,修此觀為其退休養老之所,所以規制軒昂,氣勢雄偉。建國初期將部分殿宇出租做工廠和民居。現主路觀門、帝君殿、大殿東西耳房,東配殿由南至北五間、七間、三間仍原貌保存。西跨院已拆除;東跨院尚完整,北院正房建築較高大,面闊三間,前出廊,進深七檁,為大式硬山筒瓦大脊。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南帶耳房各二間。南院大門一間倒座房東一間,西三間,兩院東為一排東配房十八間。以上皆為硬山筒瓦頂。現為民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