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臨韋偃牧放圖卷

宋臨韋偃牧放圖卷

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絹本,現藏故宮博物院。此圖的母本系唐代韋偃的精品,是李公麟奉宋徽宗之旨而摹,表現了幸官馬夫牧放皇家良駟的壯觀,氣勢如虹的場景,共畫了1286匹馬和143個人,顯示出大唐帝國的強盛。全卷的氣勢由雄壯剛勁,轉化為柔和平緩,構圖從密集緊湊漸成疏鬆流暢,敷色精細而無華貴之氣,畫風清雅,淳樸溫潤,全卷構圖講究章法,疏密聚散變化有致,前半部擁塞、緊張,後半部疏散、鬆弛,富於節奏感,足見畫者功夫之深厚,展現我國古代人的風采。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這是一幅宋朝畫家李公麟臨摹唐朝畫家韋偃的作品。畫幅為長卷形式,從右自左展開。在高低不平的土坡和廣闊的平原間,牧者驅趕著大群馬匹蜂擁而來,馬嘶人叫,熱鬧異常。畫面中段以後,馬群逐漸散開成組各自活動,有的低頭覓食,有的追趕嬉鬧,有的奔跑,有的就地翻滾,還有幾匹馬走向遠處的小河去飲水。眾多的馬匹姿態各異,生動自然。放馬的牧人,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穿戴較為整齊,有的則敞胸露懷赤足,在樹蔭里休息的牧人為契丹族,其中似乎還有等級的差別。整個畫面的構圖,前半部擁塞、緊張,後半部疏散、鬆弛,富於節奏感。

藝術特色

全圖共畫了人一百四十餘口、馬一千二百多匹,可謂洋洋大觀。

畫中的馬匹和人物均用墨線勾勒,線條挺拔有力,色澤較濃重,坡石墨色稍淡,略有皴擦,再用赭石色渲染,加強了畫面的氣氛。構圖和筆墨的變化。使整個作品主次分明、生動活潑,避免了呆板、重複和混亂。如此龐大的構圖,若沒有長時間的經營和縝密的運思,即使是臨摹,也是難以構想的。

李公麟的大部分繪畫作品是畫在紙上的,並不施色彩,“惟臨摹古畫,用絹素著色”(元·湯垕《畫鑒》)。這件作品為臨摹本,用絹素作畫並施淡彩,與畫史的記載完全吻合。唐朝畫家韋偃已無可靠的作品存世,通過李公麟的這個摹本,也可以領略其繪畫的風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