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進

個人簡介:

宋永進宋永進

宋永進,1966年生,油畫家、美術評論家,
1992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油畫本科
2000年結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助教研修班,師從楊參軍、翁誕憲、章曉明等先生
2006年被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接受為高級訪問學者,師從戴士和先生,現為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寫意當代油畫工作室主任,系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美術報》品牌專欄“尖峰視角”特約主筆。
藝評網合作藝術家

發表:

沿坑嶺頭NO4沿坑嶺頭NO4

數百件作品發表於《文藝研究》、《美術觀察》、《新美術》、《美術》、《文藝爭鳴》、《中國美術館》、《中國油畫》、《藝術界》、《中國水彩》、《中國藝術市場》、《藝術生活》、《亞洲美術》、《少兒美術》、《中國藝術家》、《藝術狀態》、《藝術叢林》、《藝術財富》等全國性美術專業期刊,以及《世界日報》、《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羲之書畫報》、《香港商報》、《東方早報》、《浙江日報》、《海南日報》、《杭州日報》、《無錫日報》、《齊魯晚報》、《江南時報》、《錢江晚報》、《羊城晚報》、《成都晚報》、《銀川晚報》、《現代快報》、《體壇報》、《深圳商報》、《安徽廣播電視報》、《贛南日報》、《西安晚報》、《信息參考》、《金華日報》、《金華晚報》等國內外報刊上。

出版:

大紅門大紅門

《宋永進油畫作品集》、《宋永進的色彩藝術》、《宋永進人物速寫集》和《速寫》等個人畫冊和專著

收藏:

窄老街NO6窄老街NO6

大量作品被香港博雅美術館、匈牙利國家美術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寧波美術館、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中心、杭州風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浙江省油畫家協會等專業藝術機構和海內外私人藏家珍藏。

參展獲獎:

土牆-崇仁古鎮A土牆-崇仁古鎮A
土牆-遂昌高坪A土牆-遂昌高坪A

先後赴韓國、義大利、匈牙利、奧地利、梵蒂岡、法國等國家進行藝術交流、考察和創作寫生,曾經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地成功舉辦四次個人油畫展,近百件作品入選各級各類美術展覽:
其中參與的主要聯展有:
1992年中國美術學院92屆畢業創作展(杭州);
1994年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水彩畫作品展(南京);
2004年重疊•浙滬當代繪畫藝術展(杭州);
2006年浙江省高等院校教師油畫提名展;
2007年全國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名師油畫邀請展;
2007年中韓油畫邀請展(寧波);
2008年生活在這裡•008浙江油畫邀請展(杭州);
2008年人文江南•長三角油畫邀請展(上海);
2010年乘物游心•當代繪畫11人展(上海);
2013年對話•中國-烏克蘭繪畫藝術交流展;
2014年澄懷狀態•中國藝術家作品邀請展(布達佩斯);
2015年城市外衣•全國高等藝術學院學術研究交流展(上海);
2016年繪視行旅•全國高等美術院校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其中《有魚的靜物》、《紅色的休止符》、《吶喊》、《東方欲曉》等作品獲中國美術學院優秀作品展優等獎(最高獎)、中國93博雅油畫大賽金獎、紀念香港回歸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浙江省建黨80周年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等,部分油畫作品先後在香港(博雅美術館)、美國(紐約東方畫廊)、加拿大(多倫多嘉華畫廊)、匈牙利(布達佩斯六區Eötvös文化宮)、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巡迴展出。

藝術評論:

超越寫生的寫生——宋永進油畫品讀

文/周紹斌
宋永進最近幾年熱衷於到各處寫生,尤其鍾情於對古建築、古村落的寫生。縱覽他的寫生作品,總體感覺是他在有意識地在超越寫生的某些規範,有意識地在寫生中融入創造的因素,有意識地在寫生中追逐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與精神象徵,由此而使得他的寫生具有了與眾不同的面貌。
宋永進是浙江蘭溪人,從小就在鄉間的古宅院落中長大,對家鄉古建與古村文化有著解不脫的情結。他鍾情於畫古建與古村,不是局限於表面的模寫,而是在通過寫生找尋一種文化精神,寄託一種文化情感,塑造一種文化形態。他在寫生中不能釋然的就是那種從小就養成的文化血緣,因此,看他對古建與古村的寫生作品,總有一種隱隱的文化情思在裡面深深地吸引著你,是眷戀與魅力,是回憶與沉思。
正因為宋永進在寫生中有這樣一種文化情結,才使得他面對古老宅院的觀察中,細細地品味與默默地尋找一種獨特的觀看方式,有意識地斟酌與精心地經營著畫面中的視覺形象。他以超驗的視覺審美剪裁、挪移、再構著自然物象的紛繁和複雜,提煉出具有文化意境的視覺形象和藝術因素。一面平直的紅牆、一座厚重的祠堂、一尊兀然的香爐、一絲狹長的門隙、一條蜿蜒的街巷……,他都試圖從這種獨有的觀望中,獨有的視野里,帶領人們進入他那種內在的文化思索與精神家園中。
正由於這種獨特的觀看方式,也使得他在寫生中的表現語言簡繁有致,取捨得當,節奏鮮明,形成與眾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畫面中有沉著而靜寂的空白,有厚重而自信的塗抹,有縱橫捭闔的形體,也有強烈互補的色彩。畫面中不論是局部刻畫,還是整體布局,甚至一束穿梭的光影、兩根粗放的線條、幾塊濃烈的色彩,都有著精心的處理和有意識的結構,它們或霸氣十足地雄踞整個畫面,或意想不到地偏於畫面一隅。這些藝術語言上的意象化的處理,都與畫家心靈深處的當代文化情思形成獨特的視覺訴說與文脈溝通,流露著畫家較為自覺的當代創作意識。
正基於這樣一種主動的與自為的寫生狀態,才使得宋永進的寫生有了不同以往的寫生目的。他自覺地捕捉著在寫生中偶發的靈性思維與創作衝動,凝華著心靈深處的文化精神與情感。他把寫生作為一個在場式的甚至是即興式的創作過程。把對生活的最初感受與某種文化情感結合起來,刺激創作主題的萌動與形成,並在繁複的視覺形象中有意識地選擇與剪裁,運用特殊的表現手法的繪畫語言,在畫面中建構一種嶄新的審美意境和文化情境,這一切他都努力在寫生狀態下完成。
正是這樣經常性的在場式、即興性的寫生創作,使得他對藝術創作進行理論反思。他認為,創作最為真切的藝術價值在於藝術家與現實生活情境有一種深層次的文化默契。這種文化默契其實就是對現實生活、自身情感和藝術語言之間的生態性的有機連結。正是執著於此,宋永進在寫生時的藝術創作狀態,不僅保持了對生活現實的真實,還提煉了寓生活現實之中的文化情感與文化精神,超越了寫生所固有的狀態。
2014/6/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