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碧

宋建碧,女。1959年10月出生。畢業於綿陽師範學院中文系,省委第二黨校。現任綿陽師範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副教授。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綿陽市第二屆十大女傑。

先進事跡

從教20餘年的宋建碧,她一直堅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繁雜、瑣碎,需要用心用力用愛付出的崗位上。她開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普法工作相結合,與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與學生心理健康、學業與就業等實際問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有為開展。

立志從教:理想點燃激情歲月

1959年10月,宋建碧出生於三台縣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她自幼好學,聰慧過人,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81年,她以政治科目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當時的綿陽師專中文系。

1984年7月,宋建碧留校宣傳部工作。她發揮專長、創新載體占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組織同學建設好校園廣播,從策劃審稿,到寫稿編輯,與同學們一起幹得有聲有色;開展“經典電影進校園”活動,組織觀看《簡·愛》、《紅與黑》、《巴黎聖母院》等世界名著,讓同學們在美的薰陶中接受教育、升華思想……很快,宋建碧的組織協調能力就引起了校領導的矚目。

1986年,工作不到3年的宋建碧受命“幹了一件大事”,也實現了自己從教以來第一次大轉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學一線去!

宋建碧挑頭乾的,正是這樣一門毫無基礎可言的空白學科。作為教研組組長,她帶領同樣半路出家、從各系抽調出來的6名20來歲的年輕人,既當學生又當老師,昏天黑地背誦法律條文,不厭其煩請教專業人士,從零起步撰寫教案,開展集體備課及辯論,創造性地在課堂上舉案說法、搞模擬法庭……雖然這些方法現在已被普遍運用,但在當時則真讓師生們大開眼界、耳目一新。

書香伴寒暑,沃土育良木。通過自學,宋建碧取得了省委黨校法律專業本科函授學歷,並於1998年從四川大學法學院刑法學研究生班畢業。她講授的學科教育《法律基礎課》,是學校里最成熟及最受學生歡迎的學科之一。而當初與宋老師一起備課上課的年輕人,他們中的很多還成為了有所建樹的法官、檢察官、律師。

致力教學:“有限責任”與“無限付出”

時光荏苒。歲月流轉間,宋建碧已由一名初出茅廬的留校“學生老師”,成長為一名教學經驗豐富、深諳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脈絡的“一線尖兵”。

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嚴師,而且是開啟心靈智慧的人師!宋建碧將思想政治教育由人們理解的課堂教學的“有限責任”,拓展為課上課下教書育人的“無限付出”。為讓“兩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活”起來,她把思想政治教育不僅作為教學事業,而且作為藝術事業來追求。

她先後主講《法律基礎》、《形勢政策》、《教師職業道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她悉心鑽研教材、收集典型案例,在講授新單元之前還通過問卷調查、個別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現狀,摸準帶傾向性的問題,並在教學中予以疏導和解決。

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及需要,宋建碧還對教材進行了改進:刪減部分次要的、繁瑣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充實《憲法》、《教師法》、《教育法》、《經濟法》等篇目,並在上課時緊密結合實際,讓同學參與討論、辯論,搞模擬法庭,請專家來校做報告,組織學生旁聽大案要案審判等,變“填鴨式”教學為“啟發式、疏導式、直觀式”教學。同學們都說:“原以為思想政治課就是喊喊口號而已,國中、高中早就背膩了。但宋老師的課讓我們對社會有了更多認識和思考,甚至直接解答了困擾我們的難題。我們覺得,學習真的是自己的事咧!”

正是有宋建碧老師的大膽探索,嚴謹治學,在學校組織的學生評教活動中,她所教的《法律基礎》課評分高達98分,成為了深受學生喜愛的“主科”。不少學生在大一宋老師教過後,又回過頭來聽她的課或選她的課;一些畢業生離開學校多年,還對宋老師的課念念不忘。他們打來電話說:“你教我們那些做人的道理,真是讓我們終身受益!”

曾經寫過的書有如下:

我國社會主義法本質的再認識 淺析校園文化建設——福建省邵武市教育系統校園文化建設初探
電鏡觀察鐮刀菌在四季豆植株體內侵染過程 標準化促進展發展
復胃沖劑治療大鼠胃癌癌前病變的療效與抗氧化水平觀察 重慶市魚病防治技術培訓班圓滿結束
再造格爾木發展之優勢 重慶市水產養殖苗種檢疫工作現狀及改進措施
計算機網路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 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研管理:讓思想政治工作無處不在

如何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含量?在一線教學、學生管理和黨務工作實踐中宋建碧發現,僅僅依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而整合全體教師、學生乃至社會資源,在開放的背景下做思想政治工作,則思想政治工作無處不在,教育資源無不為我所用。

雖然擔任著繁重的教學和管理任務,但宋建碧一直沒有放鬆教育科研。1993年以來,在院、系黨政的領導和支持下,她牽頭在全省各專科學校中率先進行了“兩課”改革試點,在課堂講授、實踐環節、排課選課、多媒體教學等方面全面進行創新。她還參加了四川省《教師道德》、《教師思想道德》、《國情教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統編教材和有關教參的編寫工作,其中《教師道德》被評為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教材。

在她與同志們一起完成的系列教研成果中 ,《堅持養成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實效性》獲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二等獎;《拓寬德育途徑,努力提高師範生思想道德素質》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995年,四川省從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序列中推薦了兩位全國優秀教師,宋建碧就是其中一位。1998年,當時的綿陽師專被省教育廳授予“兩課”建設優秀學校。

作為資深黨務工作者,宋建碧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中黨的建設結合起來,並與學生的成長發展“捆綁”推進。

教書育人:三大“絕招”細無聲

宋建碧重教書,更重育人。如果說教學如繡花般細緻入微,那么育人就像護花般潤物無聲。

熟悉宋建碧的人都說,宋老師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三大“絕招”:一是辯心,二是察行,三是開“心鎖”。一直以來,繫上專門從事黨務工作的只有她1人,加上搞學生工作的不過5人,卻要對全系1000多名學生負責,平均每個人要管理200多名學生——其責任不可謂不重大、事務不可謂不繁雜!而宋建碧則善於從學生報到、歸寢、出勤、請假乃至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協定中,發現蛛絲馬跡的問題,並主動對學生的思想及行為加以引導。

中文系93級一位女生體弱多病,需長期服中藥,但學生寢室無煎藥條件。宋建碧從同學口中得知後,就在自己家幫這個學生煎中藥,一日三次,連續治療了三個多月。這位學生恢復健康後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畢業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工作實踐中宋建碧總結道,在大學這個特定的成長階段和成長環境,容易困擾大學生的有三大難題:一是戀愛問題,二是就業問題,三是貧困大學生問題。為此,她經常向心理學老師討教相關知識及心理輔導技巧,並在實踐中運用、總結、提升,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學生心裡去。

大學生就業是當今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難題。宋建碧將就業指導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課題,從大一開始就與班輔導員一起,針對學生實際需求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實施就業輔導,收集就業信息,講解求職技巧等……在非師範類專業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宋建碧所在系的學生就業率卻一直保持在80%以上。

而貧困生群體清苦的求學景況,一直讓宋建碧揪心牽掛。一位來自劍閣山區的男生父親打工負傷,奶奶患癌待治。該生到校時身無分文,是宋老師幫助他報名、爭取勤工助學崗位、尋找兼職機會。憑藉勤勞的雙手和宋老師的支持,男生終於順利完成了三年學業。2000年,一位來自南江縣的農村女孩被父親送來時,其父嫌經濟負擔太重,要女孩退學,否則自己解決學費。又是宋建碧老師,一方面動員師生施援,一方面帶頭捐錢送物安頓女孩生活。她還以自己“讀書改變命運”為例子,反覆與其家人溝通,積極為女孩聯繫了貸款助學名額和勤工助學機會,提前“度身定製”職業規劃,“開小灶”指導實踐實習。2004年,這位女生在南江縣教育局組織的招聘考試中順利闖關,回到母校當上了一名老師。

“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宋建碧的字典里,愛是師之魂,只有永遠為學生繃緊愛之弦,才能奏出和諧美妙的校園之聲。

真水本無香,大愛鑄師魂。這大愛,是對教育事業深切的愛,對學生深切的愛,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愛!在這條愛的路上,宋建碧老師還將與千千萬萬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樣,以綠葉般的謙遜與奉獻,去成就祖國花一樣繁茂的教育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