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圭洞庭秋月圖

宋夏圭洞庭秋月圖

《洞庭秋月圖》是宋代畫家夏圭畫作,屬於一級文物,現藏於弗利爾美術館。

基本信息

洞庭秋月圖 洞庭秋月圖

【名稱】洞庭秋月圖

【年代】宋代

【作者】夏圭

【級別】一級文物

【規格】189.6×108.9厘米

【收藏】費利爾美術館藏

畫卷內容

洞庭秋月。橘香浦浦青黃出,維舟日暮柴荊側,涌波好月如佳人,爭夸似弄嬋娟色。夜深河漢正無雲,風高掠水白紛紛,五更何處吹畫角,披衣起看低金盆。

作者簡介

夏圭(活動於1180-1230前後),字禹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與李唐(約1049-1130後)、劉松年(活動於1174-1194)、馬遠(活動於1190-1224)合稱為南宋四大家。善畫山水、人物,長於運用禿筆,畫樓閣亭台不用界尺,只信手為之,筆意精密,奇絕突兀,氣韻頗高。

作者生平

夏圭於宋寧宗(1195-1224)時為畫院待詔,與馬遠同時代,都師承李唐,風格相近:構圖簡括深遠,筆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後人並稱“馬夏”。

作者畫風

“馬夏”雖然繪畫風格相近,但如細察,兩者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相對而言,馬遠重筆,轉折頓挫,凝重峻利,而夏圭善墨,善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人稱“拖泥帶水皴”,“淋漓蒼勁,墨氣襲人”;構圖上,馬遠刻意將近景置觀者目前,所畫人物五官清晰,姿態生動,樓閣則以“界畫”法刻畫精細。而夏圭則將景物遠置觀者身外,畫人物僅圈臉勾衣、點簇而成,樓閣隨手勾畫,筆簡而形具。這影響延及元代:王蒙畫中近景人物其衣冠、五官、舉止皆精細生動;倪瓚畫中幾乎無人,而黃公望與吳鎮畫中人物的簡筆則顯然取法夏圭,畫面之空寂,也分明承襲李唐以至馬遠、夏圭的簡略遺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