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地區

安順市是貴州省現有的4個地級市之一,下轄西秀區、平壩縣、普定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和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概介紹

安順
安順
安順黃果樹瀑布和龍宮風景名勝區所在地,是全國甲類旅遊開放城市,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遊優選地區,是全國六大黃金旅遊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遊中心。
安順市是貴州省現有的4個地級市之一,下轄西秀區、平壩縣普定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和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等縣(區),全市國土面積9264平方公里,人口262.43萬人,其中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39%。
安順地處黔中腹地,是貴州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區域,戰略地位重要,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商業之盛,甲於全省”。近代,是貴州中西部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安順是古代黔中文化的發祥地,有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的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自然概況

安順位於東經105度13分至106度34分,北緯25度21分至26度38分,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東鄰省會貴陽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盤水市,南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畢節地區,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之稱。
安順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間,屬典型的高原型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氣溫1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宜人。

歷史沿革

安順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貴州省最早設立縣治的古城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安順為古牂牁國北部中心,稱夜郎邑。戰國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興起,將牂牁國君及部落驅逐到苴蘭(今福泉一帶),從而建立夜郎國,當時安順也是夜郎國首邑。戰國時楚頃襄王派將軍莊蹻率軍西征雲南,夜郎王歸降;北方強秦乘虛攻占今貴州東部,切斷莊蹻歸路,於是莊蹻便駐留雲南自立為王,統治夜郎諸國;秦統一後,安順被劃入象郡北部地域。漢武帝時,籠絡羈縻夜郎君長,授與其王印,此即小夜郎。漢成帝時期,各君王爭雄不服朝廷,被漢滅,至此牂牁國曆時540餘年,夜郎國曆時250餘年後宣告滅亡。三國時盧鹿部蒙族的濟火因助漢廷平叛有功,漢遂封其為羅甸王,賜普里部統治。魏晉時期漢族官宦入駐貴州,此時期政區名稱頻易,牂牁郡即被分割為牂牁、夜郎、平夷三個小郡,安順仍隸屬於夜郎郡。唐中葉封普里部君長為普寧郡王。宋時為紹慶府,羈縻二十二個小州,安順稱普寧州;元憲宗七年(1257),普里部歸附朝廷,隸屬於曲靖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任命普定女總管適爾為普定府土知府,許世襲;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為征南大將軍,率軍經貴陽、安順、普安入滇掃清元朝殘餘勢力。據《大定志》記載“普定衛明建城碑記,安陸侯吳復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欽依旨於普定府選擇地名阿達卜建築城池,洪武十五年閏二月十七日完備。”鑒於安順地理優勢,明朝廷在衛城時,即著手以安順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順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別撤普定府和普定縣,將習安州併入安順州。萬曆三十年(1602)升安順州為安順府,府、衛同城。由於地利之便,安順成為黔中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清順治十七年(1660)設總攬雲貴軍政大權的雲貴總督,總督駐地一在雲南曲靖,一在貴州安順;康熙元年(1663)罷去雲貴總督,劃雲南、貴州二省歸平西王吳三桂管轄,改設貴州總督衙門於安順,到康熙五年撤貴州總督,設雲貴總督,移駐貴陽,康熙六年(1667)貴州提督自貴陽移駐安順;民國三年(1914)安順府更名為安順縣。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順臨時縣委、縣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設定安順市,市、縣分治,年底撤縣並市。1963年恢復安順縣名。1966年市縣第二次同城分置。1990年合併縣市稱安順市。2000年6月設地級安順市,原縣級安順市改為西秀區。新的安順市轄一區、五縣、三個特區,即:西秀區;普定、平壩、鎮寧、關嶺、紫雲縣;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黃果樹風景名勝管理區。

旅遊資源

安順擁有著名的黃果樹風景名勝區、龍宮風景區等眾多著名景點,全國甲類旅遊開放城市,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遊優選地區,是全國六大黃金旅遊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遊中心。
在安順市100公里的半徑範圍內,有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城西45公里,有舉世聞名、磅礴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及瀑布群。瀑布左側為融山、洞、水、林為一體的人間仙景——天星橋風景區。距城南27公里,有引人入勝的岩溶奇觀——安順龍宮。距城北100公里,有罕見的大型地下公園——織金洞。距城東70公里,有風光秀麗、煙波浩渺的高原湖泊——紅楓湖。城內有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處。文廟是有17座建築的古建築群,廟內透雕盤龍石柱藝術之精湛為國內罕見。被稱為“筆鋒聳翠”的西秀山白石塔,聳立城中。還有王若飛故居、虹山公園、獨特的民族風情等人文資源,地戲、儺戲更是聞名中外。
安順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甲類旅遊開放城市之一,風景名勝資源面積達950.9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0.26%,遠遠高於全國1%、全省4.2%的平均水平。旅遊資源不僅面積大、類型多、品位高,而且分布成片成線,相對集中,保護、開發、利用條件極為優越。由於地處中國華南喀斯特地貌中心,是喀斯特地貌發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帶,江河峽谷縱橫交錯,峰叢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星羅棋布,100多個瀑布、1200多個地表溶洞密布,構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立體畫卷。境內高密度聚集了2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龍宮),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九龍山森林公園),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格凸河、花江大峽谷、夜郎湖、天台山·斯拉河),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和4個市級風景名勝區(雲峰屯堡、天落灣、千峰山、普里山)。有國家級重點民族村寨3個,省級重點民族村寨300個;省級藝術之鄉5個。
遊覽點一覽:黃果樹國家級風景區、龍宮國家級風景區、天星橋景區、漩塘景區、普定梭篩風景區、鎮寧犀牛洞、夜郎湖、白馬水庫、關嶺關索嶺、“千古之謎”紅崖天書、馬馬岩壁畫花江峽谷平壩天台山、安順文廟、華嚴洞南郊摩崖、王若飛烈士故居、穿洞舊石器遺址、安順屯堡(明代朱元璋遠征滇黔屯墾戍邊所形成)。
民族風情: 布依三月三、布依六月六、苗族四月八、苗年、彝族豐收節、仡佬族吃新節
風味小吃:蕎涼粉、油炸粑稀飯、油炸雞蛋糕、白糖餃、水晶涼粉。裹卷,小鍋涼粉,松糕卜粉,安順烤魚,絲娃娃,乾雞塊粉面,涼卷粉
特產:蠟染、布依地毯、地戲面具、石刻藝術品、安順三刀、鎮寧波波糖
特別提醒:黃果樹風景區除了觀賞黃果樹瀑布外,天星橋是不容錯過的絕佳景區。龍宮輻射全國最低,具有極高療養價值。安順文廟是貴州四大古建築群落之一。大成殿前的一對透雕盤龍石柱為世界僅有。在黃果樹景區購買蠟染和地戲面具,價錢全省最低,不過要講價。

政治經濟文化

自古安順就是貴州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商業之盛,甲於全省”,曾經是古代西南地區夜郎、牂牁的首邑。
安順屬於國家區域經濟規劃重點發展的“貴陽——遵義—安順”黔中產業帶,是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工業城市。通過“八五”和“九五”期間對現有企業實行改組改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盤活資產存量,在資產大跨度重組方面取得突破,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得到提高,尤其在區域經濟合作上成績可喜,前景看好。同時,安順是貴州省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在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強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文化交流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保護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接納外來企業投資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經驗,具有較好的形象和廣泛影響。目前,安順正著力於工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支柱產業,以及構建能源、製藥、化工、食品、汽車五大支柱產業為目標,延長產業鏈,帶動採礦、機電、種植、養殖、運輸、包裝、印刷等其它各業的發展。隨著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的建設發展,安順將成為西部接納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熱點區域。
安順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的故鄉。
安順更保留了奇特的屯堡文化。屯堡是明代耕戰經濟在貴州安順的歷史遺存,它所演繹的文化,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明代古風,江淮餘韻”。著名的代表有天龍鎮、雲峰八寨(雲山屯、本寨等)。在這裡可以看到六百多年前明代漢族的大明遺風。

交通環境

安順交通便利,形成鐵路、航空。公路相協作的立體交通網。公路:在全省規劃的“兩橫兩縱四連線”高等級公路骨架中,有一橫一縱兩連線貫通安順境內,現已通車;另有高等級公路貴黃路、國道320等幹線,交通便利。鐵路:貴昆鐵路和株六複線貫穿全境,旅遊專列“黃果樹”號每日往返於貴陽和安順之間,通過貴陽、川黔、湘黔、黔桂鐵路與省外各地相連。航空:空中航線有黃果樹機場,由此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另,由貴陽到香港直航由專機開通。
②馬來西亞霹靂州南部港埠,下霹靂縣城。位於霹靂河曲之間,離河口58公里。人口4.5萬。三面臨水,形同半島,半島馬來西亞少有的內陸重要河港,碼頭水深4—6米,與檳城、巴生港、新加坡有輪船聯繫。鐵路、公路樞紐。霹靂州南部各地椰乾、橡膠、棕油、稻米、鳳梨和錫礦砂的集散地。有麵粉廠。市內中國寶塔形大鐘樓,高26米,13層,已有百年之久。
風味小吃:蕎涼粉,油炸粑稀飯,油炸雞蛋糕,水晶涼粉,裹卷,小鍋涼粉,松糕卜粉,安順烤魚,絲娃娃,乾雞塊粉面,涼卷粉等等很多特色小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