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市白兆山

白兆山,上有千年銀杏,下有紺珠美泉,左為讀書台,右為筆架山,桃花岩位居其中,眾星拱月,相映成趣。 紺珠泉:《安陸縣誌》載:“紺珠泉,一名曰萬珠泉,俗稱龍王井。 其岩下有一泉,長年碧涌,每當晨起,常有白色雲霧盤鏇於上,因以泉名。

白兆山風景區

白兆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孝感安陸市西北部,距孝感市67公里,距安陸市15公里,曾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之地。白兆山又名碧山,總面積8平方公里,境內主峰海拔379米。
白兆山,上有千年銀杏,下有紺珠美泉,左為讀書台,右為筆架山,桃花岩位居其中,眾星拱月,相映成趣。李白的著名詩《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就是在白兆山寫成的。1992年,白兆山被原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白兆山現有摩崖石刻景區、白兆寺遺址遺蹟景區、滴水岩野營攀岩景區、碧山湖休閒度假景區和祖師頂宗教文化景區。白雲泉摩崖石刻景區以摩崖石刻群為主景,主要有李白廣場、李白雕像、李白詩碑林等景點;白兆寺遺址遺蹟景區有李白故居、讀書台、白兆寺、筆架山、曬經坡及桃花岩等景點;滴水岩野營攀岩景區主要是一些參與性的生態旅遊和野營攀岩活動;碧山湖休閒度假景區是白兆山的接待區;祖師頂宗教文化景區處於山峰之頂,主要是道教文化區,傳說道觀建築前古銀杏樹為李白親手所植。
李白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701年李白誕生於西域碎葉,705年隨家遷居蜀中。公元725年春,懷著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於公元727年來到安陸,與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宗亞璞結婚生育一雙兒女。他以安陸為基地四處交遊,拜仙訪道,求薦入朝,以文會友,此間留下了100多篇著名詩文。如《山中問答》、《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等詩都是描寫白兆山的。公元737年攜妻子、女舉遷東魯(山東任城),742年詔令入京任翰林職,744年,受奸人之害被“賜金放還”, 757年因永王兵敗,入獄於潯陽,後流放,759年赦免,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

白兆山風景區簡介

李白在安陸的十年,對李白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時李白是二十七歲到三十七歲,是他思想形成和創作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所謂“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在這段時間裡,他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文,顯示出他卓越千古的藝術天才。唐代大詩人李白娶安陸許氏為妻,隱居白兆山十年,或居位會友,或讀書行吟於白兆寺、太白峰、桃花岩、紺珠泉、長庚書院等,在此寫下了山中問答》、《蜀道難》、《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百等首不朽詩篇,白兆山留下了十八處遺址遺蹟。
同時白兆山曾經還是道教聖地之一,傳真武神(道教祖師爺)到處尋找修煉之所,當他不遠千里來到白兆山時,被這裡秀麗山水所吸引,於是就在白兆山上建了修煉的道場。只是後來把道場從這裡遷移到了武當山。先前白兆山上還有祖師殿100餘間,今余少量。
安陸開闢有以白兆山為主體的太白遊覽線,著名的景點有:白兆寺桃花岩李白讀書台太白堂太白林紺珠泉洗腳塘洗筆池等,而且每個景點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新建了牌坊李白塑像謫仙石碧山湖等景點。白兆山旅遊風景區以其秀麗的山川景色和濃郁的李白文化,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這裡峰迴路轉,山巒疊翠,常年鳥語花香,甘泉流長,是旅遊觀光、尋幽覽勝的好地方。桃花岩下有一岩洞,名曰桃花洞,可容人攀越。
紺珠泉:《安陸縣誌》載:“紺珠泉,一名曰萬珠泉,俗稱龍王井。 沸澄 ,可鑑毛髮”。蓋因泉水呈青綠色,泉底常翻串串水珠而得名,和廬山聰明泉相似。此泉位於桃花岩西近百米處,泉口長3米、寬2米、深2米。四壁用青磚平砌,陡直,天旱不涸,俗稱龍王井。底部泉水上涌,衝起串串水泡,宛若無數明珠,此漫彼現,從不間斷,日照月籠,閃金耀銀,十分奪目。歷代文人為紺珠泉爭相吟詠。明高《題紺珠泉》詩云:“移席尋佳勝,珠泉寒且清。玉波翻蟹眼,銀海照蟬纓”,比較形象地寫出了紺珠泉的特點。李白“飲潭猿相連” 詩句,即點景於此。紺珠泉水清洌甘甜,為煮茶上品。歷代官府每逢慶典,便令人到此泉取水。相傳每年春節,附近村灣便送紺珠泉水到府衙,來年可減租賦。城中達官貴人,以能品嘗紺珠泉水為榮。早年,邑人用磚石將潭壁修砌整齊,作為詩仙遺蹟之一,供人觀賞。泉旁有亭,供遊人歇腳!
白雲泉:在白兆山太白峰西麓斗笠岩。其岩下有一泉,長年碧涌,每當晨起,常有白色雲霧盤鏇於上,因以泉名。周圍奇石錯落,小徑婉蜒,樹掩藤蔓,蒼翠欲滴,風光旖旎。歷代人墨客,多在此岩壁上題刻,或贊此處山水風光之美,或抒景仰李白之情。現存完整的有三處,分別為北熙寧元年(1068年)、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和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題刻。書法多為行楷,結體疏朗,筆力剛勁,刻工精細,字跡清晰可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