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鄉

安遠鄉

安遠鄉位於福建省寧化縣北部,地處閩贛兩省四縣八鄉結合部。距寧化縣城46公里,省道富下線(油路)通過鄉政府駐地,近接建寧(46公里),泰寧(76公里,京福高速路在建)、邵武(120公里)。經南豐、南城、撫州可達江西鷹潭。經省際安塘公路(安遠至廣昌塘坊)40公里可上昌廈(南昌至廈門)高速公路。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安遠鄉位於福建省寧化縣北部,地處閩贛兩省四縣八鄉結合部。距寧化縣城46公里,省道富下線(油路)通過鄉政府駐地,近接建寧(46公里),泰寧(76公里,京福高速路在建)、邵武(120公里)。經南豐、南城、撫州可達江西鷹潭。經省際安塘公路(安遠至廣昌塘坊)40公里可上昌廈(南昌至廈門)高速公路。安遠是個文明古鎮,歷史悠久,古稱下土寨,舊名黃土崗。宋為安遠寨,清為招得里,後設安遠巡檢司建制,故有安遠司之稱,民國時為安遠鎮。1930年1月,毛澤東率領的紅四軍二縱隊曾進駐安遠並經硝坊、營上、吳家,向塘坊,西越武夷山進入江西廣昌。1933年,澎湃縣蘇維埃政府從湖村巫坊村遷駐安遠里坑,方誌敏的胞弟方誌純曾任澎湃縣委書記。1934年,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由建寧都上遷駐安遠。安遠現為我市重點革命老區鄉鎮。全境面積283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57個村民小組,人口3.5萬,農業人口3.3萬,勞動力1.8萬。

行政區劃

代碼350424211
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001_安遠居委會、~201_安遠村、~202_岩前村、~203_伍坊村、~204_永躍村、~205_黃塘村、~206_張恆村、~207_豐坪村、~208_硝坊村、~209_營上村、~210_馬家村、~211_割畲村、~212_杜家村、~213_井坑村、~214_洪圍村、~215_里坑村、~216_厚溪村、~217_增坑村、~218_靈豐山村、~219_東橋村

自然地理

安遠四面環山,屬於東北西南走向的第三隆起帶武夷山山脈南段的分支,是以中山為主脊的褶皺山地,地勢東北低,西南高,表現為明顯的層狀地貌特徵,平均海拔478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400米,中山、山地大多由變質岩組成,部分屬白公岩砂質岩和紅岩,分布零散,坡度25-50度,土壤主要為粗骨性黃壤、紅壤,適宜毛竹生長。
安遠鄉屬中南亞熱帶北部和亞熱帶南部的過度帶氣候,兼有兩個氣候區的特徵,夏有東南風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冬季則西北風受冷空氣影響,氣候環境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和垂直分布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7℃,全年平均≥10℃,活動積溫5025℃,年平均降雨量1893.3mm,3-6月降雨量為1060-1120mm,年平均濕度84%,全鄉都屬豐水濕潤區。無霜期24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48小時。
全鄉土地總面積332922畝,其中耕地51527畝(有效灌溉面積48720畝,旱地2807畝),近年來,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11.4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2.5萬噸;烤菸面積穩定在1.2萬畝以上。
安遠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糧食、肉豬、仔豬。特產有辣椒、銀杏、紅菇、魔芋、稻萍魚等,曾有“魚米之鄉”“寧化糧倉”的美譽。

紅色記憶

1930年1月,毛澤東率領的紅四軍二縱隊曾進駐安遠並經硝坊、營上、吳家,向塘坊,西越武夷山進入江西廣昌。1933年,彭湃縣蘇維埃政府從湖村巫坊村遷駐安遠里坑,方誌敏的胞弟方誌純曾任彭湃縣委書記。1934年,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由建寧都上遷駐安遠。安遠現為該市重點革命老區鄉鎮。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安遠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邊貿優勢進一步發揮,1998年,安遠被我市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邊貿重點鄉鎮。近年來,我鄉緊緊圍繞縣委縣府實施"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招商興工"戰略,狠抓工作落實。本屆鄉黨委政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農業強鄉,科技興鄉,邊貿重鄉和財政富鄉"的奮鬥目標,組織實施經濟113工程(即"夯實一個農業基礎,打好一張邊貿牌,做好田間、畜牧養殖和山上開發三篇文章"),壯大安遠經濟,打造邊貿重鎮。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 13373萬元,比上年增長6.6%,社會固定資產完成投資4683萬元,超額完成縣府下達的任務,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78元,比上年增長6%。
安遠的集市貿易遠近聞名。明代時集市規模和交易量在汀州府轄區為最。周邊縣鄉遠至江西撫州等地人民生活所需的食鹽、大米、食糖、布匹等均在安遠集散、中轉。據傳,當時食鹽交易量墟日高峰時多達2千擔。為保護商賈利益、維護治安,官府歷來都屯兵於此。現鄉人民政府辦公所在地,舊曾是安遠司衙和國民黨時期鄉公所所在地。抗日戰爭暴發後,內地貨源日趨緊缺,南昌與贛東南縣商賈紛紛雲集此地,安遠成為閩、贛、浙、粵四省十多個縣的貨物集散地,邊界貿易空前繁榮。2006年,集鎮人口8000多人,集鎮個體工商戶達到 426戶,私營企業15家,從業人員2300餘人,年交易額達到8600萬元,其中銷往江西及周邊縣鄉的建材、家電及生產生活物質達4500萬元。

歷史沿革

趙家源李氏家廟,屬清代祠堂建築。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坐西朝東,通面闊22.9米,通進深35.7米,面積818平方米。由東向西依次建有圍牆、曬坪、門樓、內空坪、前檐廊、大門、下堂、二進天井、上堂、後牆、扶樓等。山門為磚砌重檐硬山頂,四柱三間牌樓式,八字門,門柱前一對石獅。一進台階處設有丹墀,下堂上方懸掛“敦睦堂”牌匾;二進天井中甬道搭有涼亭,上方設四根花垂柱,六角藻井做天花裝飾,並有彩繪圖案,井下邊兩側有靠背座椅。上堂面闊3間,進深5柱,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結構,懸山頂。建築特點:地面以青磚菱形鋪設,左側橫屋一列。整體建築為帶封火牆硬山頂磚木結構。
該建築裝修檔次高、最具特色是設有丹墀,天井上設有涼亭,有藻井,這種布局在寧化縣其他鄉鎮未見過,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集鎮建設

安遠集鎮建設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面積約100公頃。目前已完成集鎮舊房改造5萬平米,新建農民住宅8萬平米,開發商鋪500餘間。打通了規劃的"四縱三橫"街道並完成了其中"兩縱三橫"街道的水泥硬化。鋪設排水溝3公里。完成了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工程。安裝了街道路燈。修建了2處公廁。集鎮現有人口數已達8000多人,占全鄉總人口的23%。市場建設方面,新建了活牛交易市場、仔豬交易市場,推進了邊貿平台建設
由於安遠地理位置特殊,安遠的集市貿易遠近聞名。明代時集市規模和交易量在汀州府轄區為最。周邊縣鄉遠至江西撫州等地人民生活所需的食鹽、大米、食糖、布匹等均在安遠集散、中轉。據傳,當時食鹽交易量墟日高峰時多達2萬擔。為保護商賈利益、維護治安,官府歷來都屯兵於此。現鄉人民政府辦公所在地,舊曾是安遠司衙和國民黨時期鄉公所所在地。抗日戰爭暴發後,內地貨源日趨緊缺,南昌與贛東南縣商賈紛紛雲集此地,安遠成為閩、贛、浙、粵四省十多個縣的貨物集散地,邊界貿易空前繁榮。
改革開放以來,安遠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邊貿優勢進一步發揮,1998年,安遠被我市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邊貿重點鄉鎮。近年來,該鄉緊緊圍繞縣委縣府實施“農業115工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招商興工”戰略,狠抓工作落實。本屆鄉黨委政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農業強鄉,科技興鄉,邊貿重鄉和財政富鄉”的奮鬥目標,組織實施經濟113工程(即“夯實一個農業基礎,打好一張邊貿牌,做好田間、畜牧養殖和山上開發三篇文章”),壯大安遠經濟,打造邊貿重鎮。2003年底集鎮個體工商戶達到 271戶,私營企業5家,從業人員1100餘人,註冊資金1863萬元,年交易額達到3636萬元,其中銷往江西及周邊縣鄉的建材、家電及生產生活物質達2500萬元。在邊界貿易的推動下,安遠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近年來,黨委、政府、各級部門在水、電、街道、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先後完成了集鎮建設規劃,改造舊房5萬平米,新建農民住宅8萬平米,開發商鋪 500餘間。打通了規劃的“四縱三橫”街道並完成了其中“兩縱兩橫”街道的水泥硬化。鋪設排水溝3公里。完成了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工程。安裝了街道路燈。修建了2處公廁。實現了程控電話進村入戶,開通了小靈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移動訊號基本覆蓋;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新建起3.5萬千伏的變電站,保證了生產、生活用電。基礎設施明顯改觀後,對生產要素的承載能力明顯增強,集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已達8000人,占全鎮總人口的21%,預計到2005年,集鎮人口可達1萬人。
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商品集散流通功能進一步加強 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大量的農副產品需要進入市場,參與流通,為了方便購銷,搞活經濟,我們先後興建了農產品、肉豬、活牛等3個專業市場。有效促進了安遠特色農業的發展,全鄉菸葉、食用菌、肉兔、肉牛產業化步伐加快。目前,該鄉持有農村經紀人證書的有8人,以潘進水為首糧食行銷大戶有12家,年銷售糧食500噸以上;以曾祥華岩前養兔場為龍頭的養兔戶達98戶,年出欄銷售肉兔近萬頭;以張承良為首的蔬菜行銷隊伍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一、加強了人文環境建設。我們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鄉興我榮,鄉衰我恥”教育,倡導樹立“發展安遠我幫忙,安遠發展我致富”的新觀念新思想活動,民眾素質得到提高,安遠人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開始樹立。
二、加強了政策環境建設。人大、紀檢部門經常開展行風評議活動,促進了部門服務質量的提高,經商業主、投資客商對安遠的讚譽度有所提高。
三、加強了服務環境建設,不斷改善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條件,先後投資新建了中學教學樓、教工宿舍樓、國小教學辦公樓共3座,同時不斷強化教學管理,教學成果顯著。2003年完成了有線電視縣鄉聯網,成立了老年活動活動中心。在醫療衛生方面,現有的安遠中心衛生院是全縣兩所中心衛生院之一,基本能保證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
四、加強了治安環境建設。公安機關、集鎮治安巡邏隊、村級聯防隊聯動配合,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旅遊景點

趙家源李氏家廟

屬清代祠堂建築。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坐西朝東,通面闊22.9米,通進深35.7米,面積818平方米。由東向西依次建有圍牆、曬坪、門樓、內空坪、前檐廊、大門、下堂、二進天井、上堂、後牆、扶樓等。山門為磚砌重檐硬山頂,四柱三間牌樓式,八字門,門柱前一對石獅。一進台階處設有丹墀,下堂上方懸掛“敦睦堂”牌匾;二進天井中甬道搭有涼亭,上方設四根花垂柱,六角藻井做天花裝飾,並有彩繪圖案,井下邊兩側有靠背座椅。上堂面闊3間,進深5柱,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結構,懸山頂。建築特點:地面以青磚菱形鋪設,左側橫屋一列。整體建築為帶封火牆硬山頂磚木結構。
該建築裝修檔次高、最具特色是設有丹墀,天井上設有涼亭,有藻井,這種布局在寧化縣其他鄉鎮未見過,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牙梳山

位於寧化縣北部的安遠鄉境內,西與江西省交界,總面積為4733.3公頃。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6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雲豹、梅花鹿、白頸長尾雉等5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香果樹、種萼木、南方紅豆杉等3種,藥用植物有短萼黃連、絞股蘭、八角蓮、金錢蘭等,觀賞植物有鐘花櫻、野含笑、春蘭、寒蘭等;香料及其它植物有中華獼猴桃、山蒼子、靈芝、茶薪菇、紅菇、木耳等。
牙梳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西部武夷山脈中段東麓,寧化縣北部的安遠鄉境內,西與江西省交界,總面積為4733.3公頃。
1997年9月省有關專家和教授到實地考察後大為驚喜,認為牙梳山的森林是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是一塊難得的寶地,在南方除西雙版納、神農架之外,只有少數幾塊原始山林區是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重要避難所,急需保護。
1998年4月1日通過省級評審,1999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牙梳山位於武夷山脈中段東麓、寧化縣北部的安遠鄉境內,與江西省石城縣接壤。牙梳山最高海拔1387.3米,與牙梳山自然保護區最低海撥張坊村的大畲(海拔450米),相對高差937.3米。與牙梳山連綿並列的千米以上山峰有牛拓棟、笠麻頂、銀華山、金華山等,形成了寧化北部的最高山帶。牙梳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域,具有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等特點。牙梳山一帶地形複雜,海拔高差懸殊,因而又構成多樣的小氣候環境,具有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在12—16℃之間,最冷一般在一月前後,可出現2—10天的降雪,年平均降雨量1700—1900mm。牙梳山霧靄茫茫的長溝深谷,蘊含歷史滄桑的金華山古剎,栩栩如生的植物景觀,山澗水流清澈見底,山林中鳥語花香,都構成人們對大自然的瑕想與嚮往。
牙梳山是寧化周邊諸縣唯一的省級自然保護區,輻射周邊人口150多萬,距大金湖旅遊區僅100餘公里,距寧化天鵝洞國家地質公園80公里。

安遠朝天寨

位於寧化縣安遠鄉岩前村,屬於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在學術上朝天寨可稱為赤壁。在中國丹霞地貌中為數不多,山中保存著種類繁多的植被物種。有一岩壁坐東朝西、高100餘米,寬一里。岩壁南面有各種造型如鍾、鼓、鈸的塔狀山包。山谷底部有眾多山岩縫隙和岩筍、岩柱組成的山體。古人記載:“曰朝天寨,其高百仞,而廣一里,巔有流泉,混涌如溪,麓有斷塹,身峻杳然,非梯莫能渡。”朝天寨南向有一岩壁叫彌勒岩,“高削空瓏,為鳥雀巢穴,穹廣數文,天然石室,前為彌勒殿,麓有石穴,沸上為泉。”彌勒殿文革中拆除,尚有遺址。穴前有一佛殿叫“三觀殿”。建在石穴前,洞口不深,洞口開闊,分上下兩層,石穴中亦供奉著彌勒佛像。穴中泉水足供僧人、遊客飲用。麓腳有安遠溪支流岩前溪,略整理可泛舟或竹筏。朝天寨東向有訊天峰,“以遠出支表,呼吸通帝,故曰訊天也”。登上峰頂,俯視安遠,盡收眼底。北望金斗峰,“嶷然孤倨,不附群巒”;東望陶峰,“蒼壁絕援,清流環帶”。訊天峰建有寺廟,可供遊客朝聖、歇息。

相關榮譽

安遠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許多熱血兒女參加革命隊伍,為新中國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1933年,彭湃縣蘇維埃縣政府在安遠里坑村設址辦公,方誌敏的胞弟方誌純曾任縣委書記。1934年設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