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縣海綿礁

安縣海綿礁安縣海綿礁
位於四川省安縣晚三疊世深水矽質海綿生物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緣向龍門山過渡的丘陵區,在地表呈帶狀的點礁出露,類似的海綿礁在龍門山前山的綿竹江油市等地也有發現,但以安縣睢水一帶最為集中,發育最好。 其分布在安縣睢水鎮至綿竹九龍鄉的龍門山邊緣,長25公里、縱深7公里的面積內。

發現

安縣海綿礁安縣海綿礁
1975年,成都地質學院的吳煦純等在進行野外地質調查時,發現了安縣海綿生物礁。其後,吳煦純教授又進行了多次的野外調查和長期的研究,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引起國際地學界的極大關注,已有歐洲北美日本等地的許多地質學家來此進行考察和研究。2000年,安縣海綿生物礁帶被列為四川省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受安縣人民政府委託,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蹟調查評價中心,對安縣海綿礁及其周圍的地質景觀資源開始進行全面調查和規劃,並準備申報建立地質公園。 安縣海綿礁1979年披露於世後,已引起世界地質學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德國等世界許多地質學專家紛紛前來考察,興趣之大令國內專家都吃驚。由此可見,安縣三疊紀生物礁在沉積學古生物學石油地質學等多個領域都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海綿礁介紹

現代海洋中的造礁生物最主要的是珊瑚,海綿礁在地質時代曾經盛極一時;海綿礁又多為質海綿礁,質海綿礁少見;而生物礁多以淺水環境為主,深水礁罕有。安縣的深水矽質海綿礁不僅因其稀有獨特而備受關注,而且它在造礁古生物群落的演化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安縣海綿礁二疊世紀海綿礁

各個地質時代的生物礁是由不同種類的造礁生物形成的,地球上生物礁的始祖是前寒武紀以藻類為造礁生物的疊層石礁。自那以後,造礁生物和生物礁不斷發展和繁盛,先後出現了古杯海綿礁、海綿礁、苔蘚蟲礁、層孔蟲礁、珊瑚礁以及新的造礁藻類。但是,在古生代結束的二疊紀末,出現了一次生物大絕滅。經過早中三疊世的間斷期,造礁生物在中生代再度出現新的繁盛,並以鈣質海綿礁和新誕生的六射珊瑚造礁種群為代表,在歐洲古地中海地區有許多經典的產地。安縣海綿礁的主要海綿動物是屬於矽質六射海綿綱的燈海綿,它的發現,填補了三疊紀東古地中海造礁群落的空白,也彌補了三疊紀海綿尤其是燈海綿的長期間斷,在演化上有承前啟後的意義,它被認為是歐洲侏羅紀白堊紀海綿動物群的祖先,在客觀上也反映了古地中海向西遷移時造礁種群的演替。也正因為此,安縣海綿生物礁格外受到國際地學界有關專家的青睞。

安縣海綿礁情況

安縣海綿礁安縣海綿礁
安縣海綿礁的礁體可高達60米,而歐洲侏羅紀同類海綿礁僅高20米。一般生物礁在海底的生長深度在20米以內,而安縣矽質海綿礁的生長深度為100至200米,為典型的深水礁。安縣海綿礁的個體直徑大者可接近1米,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海綿,目前已發現5個新科、28個新屬、50多個新種,充分反映了它的獨特性。

安縣海綿礁在地貌上形成一個個突起的岩丘,在龍門山山前成帶分布,山丘周圍林木蔥蘢,田園秀麗。較著名的一個生物礁丘又名煙墩包,遠觀如臥佛,其附近恰有名為臥佛寺的古剎。

安縣海綿生物礁命運

安縣海綿礁安縣海綿礁現狀
由於安縣海綿生物礁帶是純石灰岩組成,又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當地農民就把它作為水泥原料加以開採。我們在現場即看到睢水河對面有大卡車正在拉運礦石。據當地人講,1噸礦石也就幾十塊錢,而地質專家說,國際市場上一個化石的價值不知高出1公斤水泥多少倍。地方政府也知道海綿生物礁的價值和意義,關停了32處開礦點,但許多礦都是在大辦鄉鎮企業時政府批准的,現在要關掉,政府要作出賠償,還要損失不少的稅費收入。縣財政每年赤字100多萬元,沒錢保護海綿生物礁。

安縣海綿礁的保護

安縣海綿礁安縣海綿礁
2007年3月,四川省政府已批准安縣海綿生物礁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但在現場沒有看到任何保護的規劃標誌。據說是因為海綿生物礁的重要性,就先批准再作規劃。由於縣上無錢作規劃,現在連核心保護區範圍有多大,如何界定區域都沒有下文,保護也就無從談起。
一些專家認為,安縣海綿生物礁應該從旅遊地質學的角度來進行保護性開發,在安縣至綿竹的生物礁帶建立統一的地質旅遊區。首先要在專家的指導下建立一個典型的地質剖面,供國內外的科技人員參觀科考,同時建立一個地質博物館,供青少年科普教育使用。然後將安縣卡斯特地貌的石林、溶洞、石牙、漏斗等地質景觀,以羅浮山、香水礦泉、白水湖結合起來,形成旅遊地質學資源和地質旅遊點的統一自然保護區,達到保護性開發,讓海綿生物礁這個人類共同的自然遺產能夠倖存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