礫岩岩溶地質公園

礫岩岩溶地質公園

礫岩岩溶地質公園,位於安縣西北部,南西與綿竹、北西與茂縣、北東與北川縣接壤,面積474Km2。。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於2001年12月被國土資源部正式命名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公園內最重要的地質遺蹟是:三疊紀深水矽質海綿形成的生物遺蹟和礁相石灰岩丘。

基本信息

簡介

礫岩岩溶地質公園位於安縣西北部,南西與綿竹、北西與茂縣、北東與北川縣接壤,面積474Km2。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於2001年12月被國土資源部正式命名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公園內最重要的地質遺蹟是:三疊紀深水矽質海綿形成的生物遺蹟和礁相石灰岩丘;國內唯一的礫岩形成的岩溶峰叢、石林和洞穴地貌;龍門山前的溫泉等.園區處於四川盆地西北緣,地貌上由涪江流域沖積平原向西逐漸過渡到龍門山前山的丘陵與山地。區內最低處的河谷海拔560 m,最高峰千佛山海拔2922m,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29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6.3℃,年平均降雨量1261mm。
海綿動物是一種海生低等底棲固著生物,通過身體表面的開孔吸收養份,排泄和生殖。它在地質歷史中斷續出現,由寒武紀衍生演化至現代,在地質時代中曾經是主要的造礁生物。 生物礁多以淺水環境為主,深水礁罕有。一般生物礁在海底的生長深度在20m以內,而安縣矽質海綿礁的生長深度為100m至200m,為典型的深水礁。海綿礁通常以鈣質為主,矽質少見;構成安縣海綿礁的海綿動物主要是矽質六射海綿,世界上其它地方已發現的矽質六射海綿十分稀少,主要是化石碎片,很不完整,也未形成生物礁,在安縣一帶發現如此大量的並形成大規模生物礁的矽質六射海綿,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它的生物種群也是獨一無二的。本區的矽質六射海綿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呈杯狀、碗狀、壺狀、草帽狀、蜂巢狀、花瓣狀等數十種形態,最小者不足1毫米,最大者直徑可達80厘米,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大海綿。安縣海綿礁的礁體高度達40―60米,而歐洲規模最大的侏羅紀海綿礁僅高20米左右。目前安縣及其附近地表可見的礁體有100餘個,分布範圍約266平方公里,估計埋藏於地下的礁體超過700個,這些都反映了當時區內海綿生物群的極度繁盛。
綿陽是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826毫米~1417毫米,平均氣溫14.7℃~17.3℃,極端氣溫-4.5℃~39.4℃,無霜期平均253天~301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