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會館

面寬18米,5間,進深15米,6間。 殿前為中庭式,兩旁建酒樓,前沿為戲台。 酒樓寬4米,長15米,帶外走廊。

安瀾會館在福州市倉山區倉前路250號,坐南朝北。浙江省所需木材半取於閩,故倉山之中洲浙江木商雲集。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議建會館,慈谿人水聲遠、海寧人馬琅函為首倡導集資。清乾隆四十年八月擇倉前山北麓建館,占地2.5畝(1668平方米),乾隆四十三年六月落成。大門三楹,前為大殿,祀天后聖母,後建左右翼樓、堂、寢、庖廚俱備。會館額“安瀾”,意謂“風平浪靜,賜福安瀾”。光緒年間(1875~1908年)擴建,集閩、浙能工巧匠,各展所長,其華麗宏敞為省會各會館之冠。1990年改作倉山區文化館。
現存大殿為木結構,重檐九脊歇山頂。面寬18米,5間,進深15米,6間。殿內部幾經拆改,現上方用膠木板作吊頂。外檐鋪作的斗拱、昂、翹角等,刻制粗獷豪放,保存原建精美造型和地方特色。
殿前為中庭式,兩旁建酒樓,前沿為戲台。酒樓寬4米,長15米,帶外走廊。樓沿7根朱紅立柱、花格木欄桿。樓房分隔6間,骨格榫接各式漏花排窗。現尚保存一扇窗花,圓形,直徑1米,外沿3匝,雕刻各種花卉,中央窗孔0.4米,制2層疊井,造型優美,鏤刻玲瓏,富立體感。樓上部橫列14個昂,設3層斗拱,使外檐逐層出挑,鋪作成卷書式天花板。昂與斗拱之間,駝峰、臥獸、托斗等錯雜交疊,構成精美圖案。所有構、配件經匠師精心製作,雕刻成各種藝術形象,塗朱抹金,把酒樓裝飾成一條多彩多姿的藝術長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