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瑜

安永瑜

安永瑜(1919--2007), 我國老一輩城市規劃專家,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一任秘書長(原中國建築學會城鄉規劃學術委員會秘書), 原國家城建總局城市規劃研究所(現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前身)副所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他有著很高的規劃專業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把自己畢生精力和所學專業知識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規劃建設事業,為國家的城鄉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安永瑜安永瑜
安永瑜同志1919年3月出生於遼寧開原縣。1944年12月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業,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一直從事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工作:1946至1951年曾在東北四平、鞍山、瀋陽等地房地產管理局和土建公司工作,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主任工程師等職;1951至1955年曾在北京新華建築公司、華北直屬設計公司、建工部公用建築設計院工作,任工程師、主任工程師等職;1955至1965年,先後在國家城建總局、城建部、國家建委、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所屬城市規劃設計院、城市規劃研究院工作,歷任設計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院黨委委員;1965至1969年在國家建委城市規劃局工作,任副處長、臨時黨委委員;1969至1971年在國家建委“五七”幹校;1973至1979年在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工作,任科技處副處長;1979至1982年,在國家城建總局城市規劃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長、臨時黨委委員。1982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恢復建院,安永瑜同志擔任籌建領導小組成員;1984年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1987年離休。

早在1946年安永瑜同志就開始負責主持建築設計任務,到1955年10年的時間裡,負責主持並已建成的建築設計項目達30餘項,涉及民用建築、大型複雜的公共建築及工業建築等各類建築設計,包括多項重要工程,其中多數項目負責到施工。這些建成的項目和工程設施,為當時百廢待興的城市建設的恢復和發展以及以後的城市規劃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5年後安永瑜同志轉向城市規劃設計工作,負責主持編制、指導、審查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等各類規劃項目近50餘項,對推動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對我國的規劃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79年以後,安永瑜同志在城建總局城市規劃研究所擔任領導工作期間,一方面親自負責規劃編制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恢復重建工作,在他的積極努力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於1984年獲批准成立。在建院後,安永瑜同志擔任院顧問總工程師職務,兼任建設部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學會歷史名城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報編委、建設部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會理事等社會職務。

1987年離休後,安永瑜同志仍不忘規劃事業,在中規院當時高級人才缺乏的條件下,積極承擔院的研究生指導和教學工作,是中規院首批碩士生導師,指導了院第一批招收的碩士生。1989年為繼續發揮院老專家的作用,安永瑜同志不顧年老體弱,負責組建了院城市規劃設計諮詢公司,在他的領導下,5年內共完成了20餘項規劃設計項目,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尤其在國家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經濟特區當時城市規劃技術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安永瑜同志負責指導的深圳特區的一系列規劃,為特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離休後,安永瑜同志十分關心院的老幹部工作,一直擔任老幹部支部委員,只要身體允許,他幾乎天天都來老乾辦“上班”,熱切關注院的發展和變化。他組織離退休老同志理論學習,積極發揮溝通院和老同志相互關係的橋樑作用,使院能夠及時了解老同志們的想法和願望,也使老同志們能夠理解支持院所作的決策,促進了院內的和諧。

安永瑜同志參與了創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並始終關心學會的發展。1956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城鄉規劃學術委員會)成立時,他當選為學術委員會委員、秘書。後任歷史文化名城規劃設計學組組長、學術委員會名譽委員,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專業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資深會員。期間組織了多次學術活動,並代表學會與境外專業團體進行學術交流。去年,為了慶祝學會成立50周年,病中的安永瑜同志專門題寫了賀辭,還向學會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安永瑜同志是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他有著很高的規劃專業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把自己畢生精力和所學專業知識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規劃建設事業,為國家的城鄉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7年8月3日11時50分, 安永瑜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他的去世,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我國規划行業的重大損失。

安永瑜安永瑜

安永瑜同志為學會成立五十周年的題詞
安永瑜安永瑜

病中的安永瑜同志十分關心學會工作,向學會秘書處的同志回憶起學會發展的歷程,感觸良多。

學術活動簡記(部分,待補充):

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分會委員,

1955年10月14日至11月18日,應蘇聯建築師協會的邀請,派萬里、林克明、李乾臣、藍田、王文克、花怡庚、馮繼忠、陳登鰲安永瑜、何瑞華等10位同志赴蘇訪問,考察了蘇聯的城市建設、住宅和文化福利公共建築,並對蘇聯建築師協會和科學研究院的工作做了了解。

1956年,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共65人);

1978年,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1981年,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1985年,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建設部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第一批委員之一(共26人);

***1994年11月14日-19日,“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暨年會”在衢州市召開,會議以“歷史地段保護和當前面臨的問題”為主題進行學術交流,對衢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進行諮詢,並組織參觀衢州市的重點文物古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顧問安永瑜,原建設部規劃司司長趙士修等25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領導出席了會議。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榮譽理事;

北京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

國建築學報編委;

建設部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會理事

負責主持並建成的建築設計項目(1946年-1955年間):

***東北工學院教學樓;

***北京氣象局辦公樓;

***北京良鄉裝甲兵司令部;

***中央政治學校校舍;

***華北空軍辦公樓;

***志願軍回國百萬平米宿舍,辦公樓,禮堂,圖書館;

***中央衛生部500床位醫院;

***哈爾濱高等軍事工程學院高層辦公樓, 2000人大禮堂,游泳館,體育館,練習館

等等多項重要工程,其中多數項目負責到施工。

參與的規劃項目

1956年--1962年,

***《昆明市總體規劃》;

***《青海西寧市總體規劃》;

***《雲南省東川市總體規劃》;

***《陝西省興平,寶雞,絳帳總體規劃》;

***《天津市中心地區詳細規劃》;

1963年主持編制

***《南京大廠鎮化工區詳細規劃》

1973年至1976年主持編制和審查:

***《北京朝陽區地區規劃》;

***《北京腫瘤醫院整體工程》;

***《北京市地下總體規劃》;

***《北京團結湖,勁松居住區規劃》;

***《北京西便門小區,西二環高層住宅》

1979年以後,主持編制:

***《天津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

負責組織,指導國家課題:

***《居住區詳細規劃的研究》(86年度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風景旅遊城市規劃研究》

1989年至1994年,組織編制:

***《羅湖舊城改建規劃》;

***《沙頭角分區規劃》;

***《小梅沙旅遊區總體規劃》;

***《深圳車公廟居住區規劃》;

***《鹽田總體規劃》;

***《深圳東部次區域規劃》;

***《嶗山風景名勝區規劃》;

***《青島薛家島旅遊度假區規劃》;

***《連雲港市總體規劃》;

***《日照市總體規劃》;

***《青島市黃島總體規劃》;

***《京華市總體規劃》;

***《樂山市總體規劃》;

***1989年5月深圳市建設局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諮詢中心編制“城市發展策略規劃”,原院領導安永瑜等也很關心此項目,親自到現場調研,給予指導。

1956年至1962年間,主持編寫《城市建設十年成就》,

參加編寫《城市規劃教科書》

發表論文:

1.試論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幾個關係
安永瑜城市規劃1984年第02期
<正文>為了把歷史文化名城(以下簡稱“名城”)規劃建設好,必須從理論和實踐上正確處理以下幾方面的相互關係。至關重要。一、“名城”主要功能與城市其他功能的關係。一個城市被定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定性質以後,應該說它的功能起了質的變化,那就是:“使城市的發展和建設,既要保持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風貌,又要滿足現代生產...

2.關於居住區規劃設計幾個問題的探討
程世撫鄭孝燮安永瑜周乾峙建築學報1962年第03期
<正文>解放以來,我國城市住宅建設的規模很大,自1950年至1960年間共修建的住宅,相當於解放前全國城市住宅的一半以上,有三、四千萬人遷入了新居。新建的住宅,許多其有比較齊全的水暖衛生設備。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比起解放以前的中等住宅來,都大大提高了。這些新住宅大部份都經過規劃設計。居佳區和住宅建築規劃設計工作也取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