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擁

安擁

安擁,男,出生於1953年,遼寧省法庫縣人,遼寧省人體信息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當代著名易學家、人體信息專家、大學教師。他反對"迷信科學"、"迷信西方"。認為科學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解釋一切,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安擁

安擁,號德平子,“本源相法”和“生命曲線”創始人。將五行科學量化的第一人。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大學教師。現任遼寧省人體信息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易學聯合會副會長;遼寧省營口市周易研究會會長。

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弘揚以《易經》、《黃帝內經》為經典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是繼承,更使其在理論、技法和指導實踐上都有了重大突破。

他反對“迷信科學”、“迷信西方”。認為科學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解釋一切,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若某種現象只因科學無法解釋就認定為迷信,這是最無知的,也是在迷信“科學”。他力諫東西方文化應在深層次結合,各取所長補己之短。並大膽預言中國傳統文化將引領未來世界,也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能拯救世界。

面對易學界的現狀,安擁痛心疾首。追名逐利,妄自尊大,招搖撞騙者多;能沉下心來搞研究者少之又少。以各種名義斂財之氣成風,導致魚龍混雜,“大師”、“教授”、“導師”遍地。他說,這些行徑就是對傳統文化的玷污。歪風邪氣不除,傳統文化就很難被人們真正認知。“去偽存真,正本清源”,是現今易學界的當務之急。在2011年1月9日北京召開的易學大會上,安擁呼籲,“易學界也需要搞環保了,垃圾太多!”

易學經歷

安擁於1990年在一次數學研討會中意外結緣《周易》,受家庭薰陶而自幼喜愛傳統文化的他從此一發不可收,工作之餘全力投身於中國古老文化的研究。他結合自然科學潛心鑽研易經,並廣泛涉獵與之相通的堪輿、天文曆法、星相、傳統中醫等知識。從中汲取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和準確的預見性,形成了處變不驚的人生風格。認為很多所謂的“神秘文化”並不神秘,是值得人們以科學態度進一步研究的客觀存在的宇宙現象。

1992年,他打破東西方相法的局限,以“萬物類象”的不受制約、回歸式思維,始創了掌紋信息破譯法——“本源相法”,即多維相法。採用“讀書式”察看掌紋,將人的一生明察於手掌間。此相法簡單易學,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科學、直觀、立體、精準、神奇,且能掌上看風水、改風水,達到風水變則掌紋變,掌紋變則境遇變。被預言“本源相法將成為世界相學史上的一大轉折”。

1994年,在“第一屆周易與未來科技”國際研討會上,他在易學界首次提出“八卦是立體的”,“卦是運動的”,“一卦多斷、錯卦錯斷 ” ,“六爻可以亂說話”、“處處有太極,處處有八卦” 等觀點。使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斷卦方法有了飛躍性突破。

在此基礎上,安擁融多種預測方法之所長,總結出“全息預測法”,即將掌紋、八字、周易八卦和生命曲線結合,不僅找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相融的切入點,更實現了對各類事件的多角度預測,再一次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和深入性,讓預測更好地發揮出服務時代、指導人生、造福社會的作用。

1998年,安擁研發了指導優孕優生的最新方法——全息優生法。用夫妻雙方二十一條生命曲線計算出專屬於兩人的最佳懷孕時機。可讓新生兒遺傳父母的優質基因,增加懷孕機會,避免孕婦流產、胎停育、胎兒先天疾病等孕育風險。新生兒的生命信息既與父母和諧,提高全家人一生幸福指數;又與社會和諧,減少潛在的犯罪行為;還能與自然和諧,避免新生兒人生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傷害等。對減少家庭不幸、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有重要意義。有生育專家評價,“在不久的將來,全息優生法會改寫人類優生史,對人類的貢獻不遜於水稻之父袁隆平”。

評價

安擁為人豪放、豁達,坦蕩、淡泊,愛憎分明,率真、直爽,不拘小節,不修邊幅。“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生活寫照,也因此而得名“遊俠”。

古易生輝看安擁

十七年前的一次不經意的中原之行,使“安擁”這個名字猶如驚雷很快曉諭了中國易學界。他對易經的獨到見解,他的神奇卦藝,他獨創的掌紋信息破譯法——本源相法……無不令人拍案叫絕。“高人”、“神人”、“大師”、“奇人”……目睹過他絕技的人似乎找不到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他。

時光荏苒,十七年過去,當初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易學愛好者在他的點撥、建議下,經過自己的潛心研究,很多已成為當今易學界出類拔萃的人物。而一路走來,這些人始終沒有看到意料中的先行者,於是他們不禁在問:安擁,你怎么銷聲匿跡了?

其實,安擁既非消聲,亦非匿跡。十七年間,他放棄了搖身變富的機會,放棄了一路通天的機緣,放棄了名揚華夏威震海外的機遇,放棄了名利所能帶來的一切,而把許多機緣留給了需要幫助的人。這不僅是因為他寡慾,淡泊,更是因為他始終深信:想做事,未必就得給自己套一個用各種光環壘成的殼子,還有,母親的那句話“我們家安擁屬於社會”。

多年來,他一直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踐行易之精髓,通過幫助解決人們切體之難,讓人們體悟易學這一古老文化經典的內在魅力。在人們的認知和欣慰中他得到了安慰,惡人向善了,商人回報社會了,為官的造福一方了,人盡其才成為國家棟樑了,關係幾萬百姓生計的大企業起死回生了……還有,許多人受其影響而堅定了對傳統文化學習和研究的信心,對民族文化的深刻思考。而這正是出於他內心的那份永放不下的責任——受惠於祖先,回報於社會。

曾經不止一個人對他說“中國易學界就缺少像你這樣的人物,有真東西,又敢講真話”。的確,安擁是個敢於仗義直言之人,凡見不平他總會挺身相助。正直之人贊他率真、豪爽,心虛無能之輩說他霸道、狂妄。可安擁從沒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不過他自信,自己做到了為人的起碼標準——坦蕩、正直。他反對妄加指責易經的人,更不認同把易壇攪成一鍋爛粥的所謂“專家”,在他眼裡,這些人無異於歷史的罪人,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負責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易經都反映出了今人難以逾越的古人的智慧,它應該得到國人乃至世界的承認。

作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安擁也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時代的趨勢和變化。社會誠信的缺失、青少年價值觀的扭曲,個人慾望的無止境膨脹,學術風氣的敗壞,到處打“假”反“偽”的假學者,假博士……面對這一切,他無法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他選擇了堅守和堅持,“無論如何,我都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讓華夏民族的偉大智慧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得到發揚,為社會更和諧更理想盡最大努力,我也無愧於自己的一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